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教育信息化也逐漸成為未來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趨勢,智慧校園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本文針對智慧校園的興起和發展趨勢展開討論,在此基礎上對智慧校園環境下中職數控專業課教學進行研究。
關鍵詞:智慧校園;中職教學;數控專業
作者簡介:刁亮琦,江蘇省陶都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無錫 21420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29-0106-02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遍推廣,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都隨之改變。互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夠全面推進教育改革。智慧校園是在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的基礎上產生的,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能夠為全校師生提供多層次的智能化服務,本文主要針對智慧校園環境下中職數控專業課的教學展開討論。
一、智慧校園的興起與發展趨勢
隨著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教學模式也隨之發生改變,智慧云平臺、智慧電子書包等應運而生,隨之出現了智慧教育。信息化教育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校園里的各種信息數據更加復雜,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傳播或處理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智慧校園通過一個互聯網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務工作的開展和師生交流的促進等,通過智慧校園平臺的搭建可幫助教師實現網絡教學服務,并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同時能夠為學校教學管理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徑。總而言之,智慧校園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和深入應用的背景下產生的幫助校園實現個性化師生服務和信息交互的平臺。
智慧校園實現的基礎是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在智慧校園環境下,全校師生可以以智慧平臺為基礎進行科研、管理、學習等。部分校園活動可以通過手機、Ipad或者電腦直接參與,不再受到時間或者地點的限制。智慧校園平臺在遠程教育和在線指導方面能夠發揮其優勢,學生在智慧校園平臺獲取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內容,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習計劃,并通過平臺與教師進行實時交流,做到查漏補缺。對教師而言,智慧校園平臺不僅為他們提供了遠程授課的機會,更是搭建了與學生交流的橋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生基本上疏于和教師交流,通過智慧平臺能夠縮短師生距離,增加交流的機會。另外,對于學校來說,管理途徑更加多樣化,可以通過智慧校園平臺實現教務、科研、管理等各項工作,減少了日常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智慧校園為學校創建了移動生活和學習的生態系統,是未來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智慧校園環境下中職數控專業課教學實踐
中職數控專業課傳統教學主要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類課程,其中理論課程的教學通常是課堂上教師講解,而學生只是扮演一個聽眾的角色,參與度較低,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實踐課學生參與度相對較高,但是也存在機床較少、學生較多的問題,這就造成操作時部分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觀看,出現走神或積極性不高的現象。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課,學生的課堂時間都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這對學生在校期間提升技能顯然是不利的。在智慧校園背景下,應該充分利用智慧平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正確規劃自己的學習計劃,如在日常教學中結合微課、教育APP等,采用翻轉課堂、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立體化、結構化和模塊化教學,在小組互動式教學的基礎上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中職數控專業課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導,尤其是在理論課中,學生的參與度幾乎為零。而智慧校園環境下要對這種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實現教師的智慧教學,同時實現學生的智慧學習,這些都是通過校園智慧環境來實現。校園智慧環境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為教師提供多元的信息化教育手段。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將信息化場景、教育云及智慧應用建立關聯性,通過云平臺實現大規模的智慧連接。在云平臺對全校的教學資源、學習資源和管理信息等進行整合與應用,在此基礎上創建不同層次的課程,并且為云平臺提供大數據元素,從而形成智慧校園的基本構架。在智慧校園的環境下,要不斷完善校園教學模式、評價機制及學生的學習方式。
1.教育云平臺的合理利用。教育云平臺的合理利用主要是針對教師而言,教師通過教育云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協作學習與共享。現階段很多中職院校都有獨立的網絡信息平臺,教師應該對此充分利用。在教育云平臺上傳相關的教學資料,實現不同教師的資源共享與交流,使教學資源的利用最大化。在教育云平臺分享的資源主要分為三類:指導性資源、內容性資源、過程性資源。其中,指導性資源包括課件、實驗指導書等,這類資源共享性較高;內容性資源主要包含視頻資料、多媒體素材等,這類資源的共享能夠給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思路和教學啟發;而過程性資源主要包括實驗作品展示、過程性評價等,能夠為其他教師提供教學參考。教育云平臺對教師而言,是一個共享、借鑒、相互協作的平臺,對學生來說也是十分實用的平臺。教師對教學資源整合處理后進行詳細的章節編號,為學生檢索提供方便,通過不同媒介將資源傳遞到不同終端,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2.教育APP的合理利用。近年來,各類APP層出不窮,其中也不乏教育APP,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教育APP有網易公開課、藍墨云班課等。教育APP的開發為學生隨時隨地地開展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因此,教師如果能夠合理運用教育APP將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起到積極作用。對中職數控專業教師來說,應該按照教學大綱為學生制定實用性的學習目標和分層次的學習任務,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且要確保教師可以通過移動端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以便及時給出指導和建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3.合理利用大數據分析與診斷學情。智慧校園環境下,中職數控專業課教學同其他課程一樣,需要進行考核和學情診斷。中職數控專業有理論和實踐兩部分課程,因此考核和學情診斷也要避免單一化。考核過程可以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和移動網等,結合平時教學中常用的教育APP、智能手機、Ipad等終端數據,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實踐課技術評分等進行全方位分析與評價,評價結果應該包含考核成績、教師評語、家長評價等,通過多元化數據來反映學生的綜合水平。其中,考核成績又包含考試成績、課堂表現、作業情況、情感態度、努力程度等,通過多方數據來反映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技能水平,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綜合評價和診斷學情。例如,某個學生在一次考試中成績低于全班平均水平,可以通過雷達圖分析判斷學生是學習意識的欠缺還是知識結構薄弱,或其他原因造成,確定原因后及時給予個性化調整方案,幫助學生迅速調整狀態,使教學有的放矢、松緊有度。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智慧校園是未來學校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推進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在智慧校園環境下,中職數控專業課教學應該勇于創新,積極采用教育云平臺、教育APP,科學合理地進行大數據分析和學情診斷,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專業課程,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 莫榮林.微課在中職數控車專業一體化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風,2018,(16):43+45.
[2] 王素蘋,馬秋.中職學校數控專業課堂教學改革淺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5):117-118.
[3] 黃照翠,陳暉,等.高校智慧校園的智慧真諦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1):53-59.
[4] 高雄英.初探智慧校園環境下的中職課程教與學[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6):84-85.
責任編輯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