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建設“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必須重視專業帶頭人的培養。專業帶頭人的培養保障在于要厘清專業建設思路,落實培養機制責任,明確專業帶頭人培養的具體內容,采取培訓提升、項目驅動、主體交流、社團助長等途徑科學培養。
關鍵詞:專業帶頭人;校本培養;本土化;培訓;項目驅動
作者簡介:李建紅,吳中開放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會計學教育及師資培養。(江蘇 蘇州 215104)
基金項目:本文系蘇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高職高專研究專項重點課題“職業院校專業帶頭人培養機制研究”(編號:16000Z01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29-0118-03
一、專業帶頭人培養基石
1.厘清建設思路。專業建設以校企合作為紐帶、為共贏點,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抓手,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及課程體系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內容的專業建設。筆者認為,可以從專業規劃到制定并實施專業年度計劃,以專業建設總結為基礎進行專業診斷與改進工作,從而更好提供社會服務。
2.落實培養機制。(1)運行機制。學校進行專業建設的頂層設計,研究制定專業帶頭人培養的規章制度,增強專業帶頭人抓專業內涵建設的制度保障,為專業建設活動的協調、有序、高效運行,為專業帶頭人搭建成長的舞臺。同時,建立競聘和淘汰機制。專業帶頭人實行競聘制度,通過個人自由報名、資格審查、公開競聘等環節,選聘專業帶頭人,約定聘期。實行淘汰機制,專業帶頭人實行“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選聘機制。根據年度考核結果進行動態管理,對于不能勝任的予以解聘。制定《專業建設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約定專業建設經費的申請、使用、報銷等系列規定,充分發揮專業帶頭人才能,授信專業經費使用,同時也保障資金使用的公開、透明、合理,并相互監督。
(2)保障機制。①組織保障。成立以學校領導為組長,主要職能部門主任為組員、校外專家為顧問的專業建設領導小組,全面統領專業建設,包括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課程體系建設、專業團隊建設以及實訓基地建設等。成立專業建設小組,具體負責實施專業建設。②經費保障。每年預算中單列一定的專業經費,一是專業建設經費,用于開展專業建設的各項活動,更好地推進專業建設工作;二是培養經費,用于專業帶頭人及其團隊培養,為專業帶頭人創造各種學習培訓的機會。
(3)激勵機制。①建立考核機制。學校建立科學的專業帶頭人考核評價體系,每學期查驗專業帶頭人的履職情況,評價其工作效果,指出其存在的問題與努力方向。每學年度對專業帶頭人進行一次全面的考核。采用360°考評方法、關鍵事件法、成果匯報法等考評方法,既看考評分數,看重其工作業績和實際效果,從而對專業帶頭人的工作成績做出科學準確的評定。②落實獎勵機制。設立工作績效獎勵制度,肯定專業帶頭人工作成績,在進行績效考核的同時,結合考核結果給予相應的績效補助。對于優秀的專業帶頭人,在其職稱送評、職務競聘、技能學歷提升、評優評先上優先考慮,營造尊重專業帶頭人的良好氛圍。
二、專業帶頭人培養內容
1.專業建設框架體系培養。專業帶頭人首先要從時空的角度了解本專業的基本情況,包括本專業的發展淵源、現有建設成就、專業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定位、競爭伙伴及其優劣分析、就業和職業面向、師資質量、學生培養目標、實習實訓設備狀況等。從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機制建設三大方面進行專業建設。專業帶頭人的培養要立足制高點看專業,立足方向看建設,培養專業帶頭人的專業建設思路、專業建設框架體系,形成專業建設總體概念,明確建什么、怎么建、如何建,先建什么、后建什么,各項目間如何融合支撐這等。
2.專業建設執行力培養。要培養專業帶頭人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執行能力。培養團隊成員的個人執行力是團隊執行力的前提,把上級的命令和想法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結果,實現工作指標,從而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的能力。要形成良好的團隊執行力,將專業建設的決策項目精確、及時轉化為行動指南,達到預期建設效果,從而形成整個團隊的戰斗力、競爭力和凝聚力。要言必行、行必果,從“意愿、環境、能力”統籌考慮,要有目標意識,有目標才有愿望,有利益才有動力,有危機才有壓力,分析專業發展的目標、利益、危機,制定專業建設實施計劃。專業帶頭人要有實施能力,想做還要會做,能按計劃遵照執行,提升方法、技能、知識。專業帶頭人應能夠全面執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帶領專業團隊貫徹執行。
3.專業診斷能力培養。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從“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五層面展開,圍繞專業診斷的目標鏈、標準鏈、實施鏈、條件鏈、制度鏈,分別從專業建設規劃、專業標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訓基地建設、資源管理、運行管理、環境管理等方面展開。學校要加強對專業帶頭人的培養,提升“專業診斷能力”。一方面專業教師應進行專業教師課程能力診斷,提高其課程教學質量。同時,作為專業帶頭人,要進行專業引領和專業建設診斷,評析其專業建設能力,形成常態化自主診斷、自我改進機制。
三、專業帶頭人培養路徑
1.培訓提升。①常規培訓。常規培訓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培訓,如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統一培訓,也有學歷職稱提升、專業技能、下企業鍛煉等個人培訓。②專題培訓。針對性專題培訓瞄準專業帶頭人的薄弱項目而設計,如專業優化設計能力和建設能力的培訓,著重進行專業帶頭人的市場調研能力培養、專業調研能力培養,進行專業帶頭人的專業細分方向(特色)設計能力、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向設計能力、課程教學改革能力的培養,以培訓來提高專業帶頭人的專業優化和建設能力。
2.項目驅動。①評審驅動。教師要學會專業建設,從“會”到“精”。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學習提升,立足崗位“做中學”是專業帶頭人成長的主要途徑。鼓勵并激勵專業帶頭人牽頭申報和建設各類專業相關評審項目,如校級、區級、市級、省級品牌(精品)專業和課程建設、資源建設項目,通過項目的申報、立項、建設、管理、驗收、推廣,使專業帶頭人學會專業建設,讓專業帶頭人在建設過程中學習成長,提高專業帶頭人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領導力。②校企驅動。校企驅動主要通過企業實踐和項目互動來實現。專業帶頭人要深入行業企業一線進行頂崗實踐、專題調研等企業實踐,掌握行業企業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標準。進行多類型項目互動,培養專業帶頭人的創新能力。通過教學內容和過程研究的“教改”項目,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做到教學相長。廣泛承擔行業企業的橫向課題、技術攻關和新產品項目研發,開展科學研究,提出實驗解決方案,進行生產驗證,對比方案,探索最優解決策略,培養專業帶頭人生產實踐技能,在研究與社會服務中拓展專業視野。通過專業理論與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的“科研”項目,讓專業帶頭人有機會接觸到行業技術骨干,通過相互溝通、學習和探討,有效地提高其專業技術服務水平及技術輸出能力。
3.主體交流。①橫向交流。即與同層次的職業學校進行專業建設交流與合作。一是校內交流,學校定期組織專業帶頭人開展專業建設交流活動,每期由專業帶頭人介紹專業建設中的具體做法和經驗,剖析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打算,各專業負責人談看法,討論不同的觀點,提出各自建議,通過不同專業負責人際間的交流和溝通來促進整個團隊的發展;二是校際交流與合作,進行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及專業帶頭人培養交流活動,共同探討建設中疑難雜癥,分享專業建設經驗,搭建專業建設資源共享平臺。②縱向交流,即向高一級同類專業的職業院校學習,如職業學校的專業帶頭人向高職院校的專業帶頭人“拜師結對”,讓高職校師傅帶領中職校徒弟學習掌握本專業的前沿知識,通過高職校專業建設來啟發、輻射中職校專業建設。多層次學校主體交流中,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對帶頭人進行培育,邀請專業建設卓有成效有見地的專業帶頭人到學校進行專業講座、交流、合作等,同時派本校的專業帶頭人去培訓、參觀等。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到學校講學和指導專業建設以使學校教學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出符合行業需求的人才等。
4.社團助長。①參加行業組織。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與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的接觸,積極謀求與其合作。學校或專業帶頭人可以通過主動參加行業協(學)會的組織,如財政會計學會、稅務學會、商業會計學會、電梯學會、建筑業協會、模具工業協會、行業職教集團等社團組織,成為學(協)會成員,參加其各類活動,及時發現有意向的對象,積極爭取,合作開展專業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②競選教研組織。早作精心準備,積極申報加入區、市職業教育教科研中心組,省職業教育教科研中心組、學業水平考試研究組等教研中心組織。圍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任務,組織開展以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重點的政策咨詢研究、以課程開發和教學資源建設為重點的教學改革研究、以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重點的學科教學研究活動。通過研究、指導、服務引領各學科和專業建設,拓展專業視野,提升專業品質。
參考文獻:
[1] 王建林.中職專業帶頭人專業化發展的培訓策略[J].機械職業教育,2015,(2):43-44.
[2] 劉祥柏.論高職院校專業帶頭人的培養與管理[J].教育科學,2009,(6):90-91.
[3] 周建松.高職院校專業帶頭人培養機制研究和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95-96.
責任編輯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