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容
[摘要] 目的 討論持續質量改進在內分泌科護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選擇該院2016年1—12月共計100例內分泌治療患者,使用完全隨機的方式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對觀察組的患者在常規護理方式的基礎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內分泌科的護理質量。組織該院醫護人員建立內分泌科護理技術小組,并且依據近期醫院的持續質量目標,明確各個分工,制定、改進各項內分泌科管理措施,并組織實施,可成立分級管理,進一步提升該院的內分泌科護理質量。結果 觀察組護士的護理成績考核等相關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通過在內分泌科建立持續質量改進小組,提升了內分泌科護理的質量及其安全性。
[關鍵詞] 內分泌科;持續質量改進;護理安全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1(a)-0029-02
內分泌科是醫院中的專業科室,其主要的治療對象是患有內分泌疾病的患者,內分泌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肥胖癥、痛風、骨質疏松、甲狀腺疾病等,內分泌疾病多為慢性疾病,久治不愈,對患者的心理造成沉重的打擊,患者若患有糖尿病,肥胖癥等疾病,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提高,更加加重患者的生活、心理壓力[1]。優質護理對于內分泌疾病的有效康復治療有著重要的作用。
護理安全水平決定了護理服務質量,提高護理安全性能避免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內分泌科在治療過程中會使用多種藥物,患者極易引發相關并發癥,且部分患者沒有認真接受治療、配合醫生,所以護理安全事件層出不窮[2]。該文于2016年1—12月選取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持續質量改進在內分泌科護理安全中的應用及效果進行了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100例內分泌科患者,使用完全隨機的方式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都是50例,對照組共有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在19~67歲,平均年齡(37.5±2.4)歲。觀察組共有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在20~65歲,平均年齡(35.7±4.3)歲,選擇該院20名內分泌科的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年齡為21~44歲,平均年齡為(30.2±2.3)歲,主管護師共4名,護士共8名,護師共8名;學歷水平:本科及以上有9名,大專有6名,中專有5名。其中觀察組2名主管護師,4名護士,4名護師,年齡為21-43歲,平均年齡30.3±1.8,本科及以上共計5名,大專3名,中專2名。對照組2名主管護師,4名護士,4名護師,年齡為21~44歲,平均年齡(31.2±2.4)歲,本科及以上共計4名,大專3名,中專3名。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兩組護理人員在學歷、年齡、護理時間長短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對照組使用普通的護理方式,對觀察組患者經持續護理質量管理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依據該院的管理要求和持續質量改進的具體要求,明確內分泌科護理技術管理中的護理目標,包括護理安全、護理質量、患者需求等等。
(2)建立內分泌科護理技術小組,選護士長為小組組長,護理技術水平較高且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師擔任副組長,另外選擇3名護理骨干作為組員,主要負責患者滿意度的調查以及護理的質量。對于組內護理人員的選擇,應該根據其各自的擅長方向和護理水平進行平均分配。保證每組具有相同的護理能力。
(3)內分泌科護理小組要確定工作目標及工作計劃,進一步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技術水平,做好對患者滿意度的調查,分析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發生類型等指標。做好工作培訓,每周完成考核,定期進行工作評審,進而改善內分泌科科室的護理質量[2]。
(4)組長要定期查找護理工作中的操作失誤并且做好總結,只有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保證改進項目的完整實施,改進工作中的項目有以下幾點:①護理人員的禮儀,包括護理過程中的禮貌性用語,查崗、候崗等工作要統一。②對操作程序進行核對,醫囑的核對,注射之前對病例資料的確認等進行規范性操作,從而確保醫療安全。③確定操作前的安全,例如護士對于病例的過敏史等一系列的安全問題,在執行過程中一定要仔細認真,確保技術的安全性。④患者要對自己的病情具有知情權,與患者進行溝通,告知患者相關內容。護士要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的傳輸,在護理過程中,要以以人為本的理念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⑤對科室的護士進行系統化的培訓,根據常見的內分泌科疾病的規范要求進行操作培訓,使護士能夠以先進的操作技術幫助患者進行治療,同時加強理論知識的更新學習,提升護士的專業水平。
(5)對科室實行分級管理,水平高低不同的護士各司其職,分工明確,例如水平較高的護士照顧病情嚴重的患者,水平一般的護士照顧病情穩定的患者,護士長對水平高的護士進行指導,共同解決技術問題,責任護士負責對患者的健康指導及治療護理,護士負責儀器的維護和患者的基礎護理等基礎工作。從而保證患者的安全[3]。
1.3 統計方法
應用 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分析采用LSD法,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顯著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護士的護理成績考核等相關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