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摘要] 該文通過對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目前工作狀況的觀察,如:加強對醫學工程技術人員有關醫院感染知識普及,并使他們掌握基本防護措施重點包括重視醫療廢物回收。
[關鍵詞] 醫學工程技術人員;醫院感染;安全防護
[中圖分類號] R1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1(a)-0144-02
醫院醫學工程技術人員擔負著醫療設備的采購、安裝維修、日常維護保養、質量檢測與控制等工作,確保了醫療設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因此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在現代化醫院的生存與發展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并成為現代化醫院繼醫療、護理人員之外的第三重要組成部分[1]。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醫院引進了大量先進醫療設備,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也日益繁重,同時工作環境中的各種危害因素增多,但是長期以來醫院對醫學工程技術人員醫院感染的管理處于空白狀態,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在對自身職業危害風險和安全防護方面認知缺乏,意識淡薄,應引起足夠重視。
1 醫學工程技術人員醫院感染職業危害因素
1.1 環境因素
醫工部門(設備科)屬于醫院輔助科室,往往辦公環境簡陋,大部分醫院沒有專門的維修間,辦公室既是維修間又是更衣室,污染區、清潔區無區分,辦公桌和工作臺不分離,一張桌子既放個人用品(水杯等)又在上面維修設備,修完機器用抹布一擦,沒有消毒概念。醫療設備遍布全院各個科室,很多設備不宜移動,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安裝、維修、巡檢、日常維護保養等工作基本以上門服務為主,醫護人員可能受到的職業危害也是工程師的職業危害來源,甚至因為維修時需要接觸到醫護人員接觸不到的危害,因此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是處于極為復雜、極易感染的環境下。
1.2 心理因素
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大部分來自工科院校的電子、計算機、機械等專業,只有少量來自醫學院校的醫學工程專業,因此對醫學知識知之甚少,對職業危害的認知方面也存在誤區。有的人因擔心電離輻射、病毒感染等危害,對部分工作存在恐懼心理,甚至拒絕從事放射設備維修,拒絕到傳染病科維修設備。有的人過于大意,盲目工作,對自己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1.3 生物因素
表面上看醫學工程技術人員不直接接觸患者,似乎與各類細菌病毒無緣,其實不然,醫學工程技術人員每天接觸各種不同的設備或器械,這些患者使用后的器械設備往往帶有大量的各種病菌,維修人員關注的只是設備的故障,很少在開展維修工作之前向醫護人員詢問設備的消毒情況,被什么樣的患者使用過等有關醫院感染的問題,因此這些設備很大程度上帶有生物病毒的未知性。例如監護儀的血氧探頭,各類治療車等設備的腳輪,檢驗科、口腔科設備內部殘留患者血液體液的管路等都是高污染的設備,醫務人員只進行機器表面的消毒擦拭,有的甚至連表面消毒都來不及做就要維修,醫學工程技術工人員因為維修需要,往往要打開機器外殼對機器內部進行檢修,其內含的各種病菌病毒微生物都是造成醫院感染職業危害的因素。
1.4 銳器損傷等意外傷害因素
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常見的意外傷害有燙傷、電擊傷、銳器損傷等。在拆卸和安裝設備時,螺絲刀等維修工具使用不當,電子線路板上銳利的元件腳,各種儀器外殼邊緣的銳角,將手伸進機器內部空間狹窄,情況不明都容易造成醫學工程技術人員銳器損傷。如果是被污染的維修工具,未消毒的儀器外殼損傷,不能正確處理會使醫學工程技術人員面臨病毒病菌的危害,是構成醫院感染的最主要因素。
1.5 防護用品使用依從性低
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在維修工作中因為操作不方便很少有帶手套的習慣,在傳染病房等高危險的環境下也極少有帶口罩的習慣。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服就是醫務人員的白大褂,沒有專門的工作服,在維修工作中經常要蹲下、爬高等,穿白大褂非常不方便,再加上沒有專門的更衣室,因此好多人工作時不愿意換工作服,這些因素往往使醫學工程技術人員暴露在高污染狀態下,甚至成為新的污染源,將病菌帶到別處,對自身和他人健康造成危害。如84消毒液,洗手液等用品,醫院往往限制醫工部門的領用,也影響了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的自我防護。
2 安全防護措施
2.1 強化醫院感染教育和培訓
持續強化的職業安全防護教育,已經被公認為是減少職業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提高防范意識是做好職業防護的前提[2]。目前醫院對于醫學工程技術人員醫院感染方面的管理是盲區,醫院里經常開展院感知識、傳染病防治知識學習和考試,但只是針對醫護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不要求參加,這種狀況影響了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對醫院感染知識的認知,因此醫院管理者應重視對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的醫院感染知識培訓,使醫工人員充分認識到自己所面臨的職業風險,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自覺遵守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避免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2.2 加強安全防護用品的使用
醫學工程技術人員應養成穿工作服、戴手套的習慣。研究表明,如果一個被血液污染的鋼針刺破一層乳膠手套可聚乙烯手套,醫務人員接觸的血量要比未戴手套減少50%以上,這一數據足以說明操作時戴手套的重要性。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在維修污染嚴重的設備時,必要情況下要戴雙層手套。如果維修中手套破裂要及時更換。在維修例如牙科治療椅等需要拆卸管道的高污染設備時,要戴好口罩以防拆卸時不小心引起管道內殘液飛濺到臉上甚至眼睛上。
2.3 加強手衛生管理
手衛生是降低醫院感染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病原菌傳播的措施之一[3]。洗手的重要性在臨床醫務人員中的認知度較高,而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因為感染知識缺乏,沒有受到專業培訓,對手衛生認知不足,因此醫學工程技術人員要培養良好的洗手習慣。規范的洗手是最簡單、最直接、最經濟的個人防護措施[4],在洗手池前要張貼六步洗手法宣傳圖,配備手刷、肥皂、手消毒液,在接觸每一臺設備前后,接觸維修工具后,上下班時等情況下要嚴格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有效的洗手可以防止交叉感染。
2.4 改善工作環境
醫院管理者應重視醫工部門工作環境的改善,有條件的情況下做到維修室、辦公室分離,設立專門的維修工作臺,每天用1:250的84消毒液擦洗工作臺和地面,對維修間定期用紫外線照射消毒,照射時間不低于30 min,對計算機鍵盤、鼠標、電話聽筒、門把手等用品要經常性用84消毒液擦拭消毒。
2.5 學會正確處理傷口
據報道通過醫院內血源性傳播的疾病有20多種,最常見且危害性最大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我國目前人口中乙型肝炎總感染率高達60%左右,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都已有1.3億,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國也已經進入快速增長期。凡是在醫療機構中可能接觸到各類感染性病人及各種感染性物質的所有人員都是被“血源性傳染病職業暴露”的對象。醫學工程技術人員也不例外,如工作中不慎被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損傷時,應立即擠出傷口的血液,用流水沖洗傷口,再用0.5%碘伏或75%醫用酒精消毒,并包扎傷口,必要時需注射破傷風疫苗。對于能夠明確感染源的傷口,應做好預防用藥。
2.6 維修工具的消毒處理
維修工具的消毒是醫工人員一直忽略的問題,有的甚至一件工具直至用壞報廢也沒消過毒。這些攜帶病菌的工具對醫院感染造成極大隱患。因此醫工人員應養成維修結束后對工具消毒的習慣。對萬用表等電子工具可用酒精擦拭表面。對螺絲刀等金屬工具,用75%的醫用酒精浸泡10 min,即可有效的殺滅工具上粘附的致病菌。還可用84消毒液對工具消毒,一般消毒用100 mg/L消毒液浸泡30 min,對肝炎病毒和結核桿菌污染的工具用500 mg/L消毒液浸泡30 min。因84消毒液對金屬有腐蝕性,工具消毒后,應迅速用清水沖洗干凈并擦干。
2.7 重視醫療廢物的回收
醫院產生的醫療廢物不僅對醫院內人員有造成感染的危險,也可能會污染環境[5]。醫學工程技術人員也要學會正確處理維修后產生的醫療廢物。例如血氧探頭、心電導聯、血壓計袖帶等被污染的附件不可隨意丟棄,要用醫療垃圾專用袋盛裝交與相關人員回收處理。對于臨床科室需要報廢的醫療器械,要經過清洗消毒滅菌后再回收到醫工部門。
綜上所述,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在工作中面對著很多潛在的醫院感染職業危險因素,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只有增強防護意識,自覺學習相關的醫院感染知識,做好自我防護工作,才能保證自身健康,安全有效地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有軍.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在醫院中的作用[J].中國醫學裝備,2009,6(10):26-27.
[2] 周紅芳.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安全防護教育研究與實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7):3826-3828.
[3] 姚智萍.醫院工勤人員執行手衛生與干預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3):510.
[4] 賀維.口腔門診醫院感染的特點與醫護人員的職業防護[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4):3126-3127.
[5] 徐秀莉.福建省部分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7):3831-3832.
(收稿日期:2017-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