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明
[摘要] 目的 為加強護理隊伍的科學管理,對護士進行崗位管理。方法 以護士分層管理方法作為切入點,結合責任制整體護理病房的分類管理、崗位設置、人力分配,護士培訓,績效評估的科學探索和實踐等等。結果 護士在實施崗位管理后,沒有重大事故護理、患者滿意度保持在95%以上;醫生對護士的滿意度是98%;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是94%。結論 護士崗位管理是護理工作發展的現實需要,為建立優質護理服務的長效機制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護士;發布管理;護士先進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a)-0014-02
沃德分類管理是指組織工作或過程作為對象的一組人員管理過程,包括崗位設置、就業、工作評估、薪金,發布一個獎勵和懲罰,職業培訓等。它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和核心,是構建必要的條件設置科學的績效和薪酬管理體系。充分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理查德·人員保護工作,加強護理隊伍的科學管理,促進護理服務工作的質量。
1 護理崗位設置與職責
1.1 應科學合理地建立護理崗位,以護士管理為出發點
2015年,該院充分利用護士的分級管理,通過理論與實際應用的基礎,將該院的實際情況與護理人員結合起來。該院對分級護理進行了一下定義,N1為新入職護士,其基本資格是必須考取了執業資格證;N2護士是在本職工作中滿3年以上的護士;N3的護士主要是能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并必須在本職工作中滿5年以上,屬于專業的熟練護士;N4的護士是取得了一定的職稱,并懂得科研的發展方向,幫助護士長進行科室的管理。
1.2 護士缺乏價值感和主動性
護理人員應做好各種搶救物品及藥品的準備及保管工作,熟練掌握各項技能并落實風險評估,做好危重癥患者的搶救工作,并協助醫師進行各項相關治療,檢驗樣本的采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每15~30 min巡視一次,并做好病情記錄,如發現情況,及時處理并上報。參與護理查房和會診、疑難和死亡病例討論及業務學習和技能培訓。參與該病房護理差錯和事故的討論。做好患者的入院介紹、在院健康教育、出院宣教工作,并根據患者需要開設患者家屬微信群,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健康教育和護理咨詢服務,幫助其及時了解患者動態;護理人員需熟悉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護理技術操作流程,準確執行醫囑并及時完成各項相關護理工作。積極參加護理教學和科研工作,并在其中不斷提升自己,總結經驗教訓,這樣才能提高護理水平,并寫出高質量的論文。負責重癥患者的護理、一級患者的護理工作,參與指導下級護士工作與質控工作。負責參加病房的護理臨床實踐,指導護士正確執行各項醫囑及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規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參與病房危重、疑難患者的護理工作,承擔難度較大的護理技術操作,帶領護士完成新業務、新技術的發展與臨床實踐。協助護士長擬定病房護理工作計劃,參與病房管理工作。參加該科主任護師、主管護師組織的護理查房、會診和病例討論。主持該病房的護理查房。協助護士長負責該病房護士和進修護士業務培訓,制定學習計劃,并擔任講課。對護士進行技術考核。在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的基礎上,立足專業發展深化服務內涵。全面、系統、準確地對新患者進行評估,使患者發生風險的關口前移,以保證病房的安全。發揮專科優勢,改革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精神科特色的康復訓練及健康指導。并符合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原則,確保患者的安全。嚴格執行各項查對制度,加強執行醫囑的環節管理:禁止執行口頭醫囑,要求每日進行醫囑查對,搶救藥品每星期進行查對一次,強化執行醫囑的準確性,如有疑問及時與醫生進行溝通,靜脈輸液按要求規范核對,醫囑執行有嚴格核對程序,控制靜脈輸注流速等,進行各項操作時主動向患者或家屬解釋取得理解和配合。加強護理風險的評估,科室年輕護士較多,工作經驗不豐富,對新入院患者的風險評估和不穩定及不安心住院患者的風險評估,老護士應對低年資護士不定期培訓,把自己的工作經驗不厭其煩地多次講解,從而提高低年資護士的責任心。
1.3 通過有效措施,實現護理人員的合理配置
該院是一所及精神醫療,心理咨詢與治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精神專科三級甲等醫院,有超過200名護士。如何能夠合理有效地調整和配置人力是護理管理者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因工作的危險性,每位新入職護理人員需進行崗前培訓,培訓合格后方可工作,護理工作的風險系數,動態調整和部分人類和病房護士,護理管理,實現動態和細化。
加強護士對病區安全檢查,對新入院患者,做到全面查體,有無軀體病疾病,有無危險品帶入,對家屬做好患者入院后的健康宣教已達到患者家屬安心,對探視后回病房的患者,檢查所帶食物及物品,查看有無危險品帶入病室,以便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每周進行2次安全大檢查,如水電、取暖、門窗以及桌椅等,對病室存在的安全隱患做到心中有數,以保證病室的安全。每周進行2次碗筷消毒,讓患者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安全。
2 護理崗位培訓及考核
2.1 改革獎金分配方式,實施綜合績效考核
根據責任制整體護理要求,依據績效考核制度及績效考核實施細則,考核內容側重于護士實際工作能力及在崗期間完成的護理工作量以及承擔的風險程度,充分利用資源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護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制定科室護士績效考核實施辦法。體現多勞多得,崗位與層級、技術含量、工作崗位所承擔風險及患者滿意度不同而進行的分配原則。體現工作量細化、量化的方便性和實用性。考核結果與護士獎金發放、晉級晉升與出外進修學習機會,使其能夠真正發揮激勵作用。
2.2 創新護士培訓模式,促進護士專業成長
從相關研究可以發現,護士的成長過程是漫長的。在這個過程中,護理人員要經過專業人員不斷的指導和幫助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臺灣,當護士晉升到更高的水平時,必須有相應的課程培訓,包括理論與實踐,需要通過評估來推進。因此,醫院在繼承和重視臨床護理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護士培訓和創新護士培訓體系和培訓方法。首先,讓護理人員實行互相督導模式,讓他們很好地運用到工作當中去。通過各方面的運用,護理人員很好的掌握了相關工作制度。為此,護理部門規范了護士的晉升過程,并制定了相應的晉升標準。各級護士達到相應的工作年限,專業職稱,當完成相應的培訓,需要首先由個人申請晉升,并通過相應的理論水平,操作的評估,再由護士長及護理部工進行能力評價、綜合評價,合格后方可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