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興文
[摘要] 為滿足新醫改的要求,達到降低醫用耗材占比等政策需要,加強醫用耗材控制,令醫院的社會與經濟效益逐漸穩定提升,將是醫院以后發展階段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該文針對目前醫用耗材管理常見的問題,詳細闡述了在新醫改背景下科學控制醫用耗材的策略。
[關鍵詞] 新醫改;醫用耗材;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a)-0016-02
近些年,隨著醫療衛生行業的快速發展及科學技術的改進,醫用耗材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量逐漸加大,種類越來越多,已變成醫療工作的主要構成部分。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及國家醫療衛生轉型的需要,加強醫用耗材的管理控制、降低運行成本、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科學分配和使用醫療資源,提高醫院管理水平,令醫院的經濟及社會效益都得到提升。
1 醫院耗材管理常見的問題
1.1 管理制度不科學
醫院材料在申請、審批、準入、采購、驗收、出入庫、使用與追溯等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如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制度要點不明確,制度可行性不高,制度執行力不足,缺少獎懲性措施,均會產生申請理由不充分、申報流程不標準、審批權限不把關、采購環節不透明、驗收過程走形式、庫存管理不合理、臨床應用不科學以及追溯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1.2 醫用耗材的應用缺少科學監管
醫用耗材的應用過程缺少嚴格的監管,尤其是高值耗材的選取與應用,在種類選用上出現誘導需求,醫護人員推薦并采用的材料科學性逐漸受到大眾的關注,醫患二者數據不對稱,缺少公開、透明的信息系統,患者無法掌握實際情況,除了經濟效益的驅使外,醫護人員采用高尖端耗材也能減少應用風險;而且,患者可能出現“買貴不買賤、重進口輕國產”的思想,進而造成高值耗材的數量不斷增多;高值耗材進口出現了壟斷趨勢,我國生產銷售出現不足的原因,也是醫院耗材應用很難形成全面監管的瓶頸。
1.3 醫用耗材控制信息化建設不足
醫用耗材信息化控制管理手段不高,不能滿足醫院耗材的控制要求。完全依靠以往的經驗式管理,缺少目標性,隨意性很大,對醫院耗材數據多采取人工處理,不能迅速、精準地獲得原始信息資料與統計報表,并無法實現從審批、購進、驗收、領用、計費、追溯等精細化動態管理。
2 加強醫用耗材管理控制的策略
2.1 改變思想實行臨床路徑管控
在公立醫院內部普遍、科學采用臨床路徑,該方法既可以更好規范化管理疾病診治,還能夠對病種質量進行完善管理,醫護人員在優先采用基本藥品與科學醫療技術的基礎上,完善醫療行為,減少醫療成本,全面緩解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情況。結合臨床途徑上醫療行為,合理編制出每步包含的耗材目錄,由此進行研究匯總,對常見耗材進行集中控制,而且能夠避免可有可無的醫療行為,管理患者的治療費用,可以節約醫療成本,促使醫療資源的合理應用,并增加經濟效益。
2.2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醫用耗材包含手術類型多、科室多、涵蓋面廣,對于當前新醫改中強調的除外內容中提示的耗材才可獨立收費的現象,建議學習新的管理策略,建立以分管院長為首,各個科室及專業臨床人員為成員的醫療器械管理專業委員會,對新醫改中收費內容進行全面解讀、研究,針對耗的應用狀況進行仔細分析,減少耗材費用。而且將新醫改中手術名稱和收費業務進行比較,研究各個手術流程,手術醫生和護士共同確定當臺手術采用耗材的范圍,各科室人員一同參與,將每項活動的耗材運用狀況進行詳細規范,將收費耗材部分根據手術活動的除外內容來設置,手術室與臨床科室要根據可收費耗材內容列出材料費,物資供應部門負責醫院材料控制,實行醫用耗材引入早期審核,包含藥品證件、供應者相關資質核實,物價數據的核實等;組織相關專家逐漸實行醫用耗材的科學評價,完善醫用耗材目錄和分類控制。材料供應部門同時處理醫院醫療耗材的入庫、檢驗、保存、發放等任務,負責檢查與保存耗材供應者的各類資源及產品性能,嚴格落實物資入庫的現場檢驗標準。醫療器械專業委員會應每季度組織一次會議,論證、審核各科室提交的醫用材料引入申請,申請各科室人員參會展開陳述和提供專家意見,對醫療器械專業委員會批準通過的材料才能進入招標采購流程。醫療器械管理專業委員會的建立,能夠有效管理可獨立收費材料的種類及數量,避免濫用、多用醫療耗材的狀況,在減少醫用材料應用的基礎上,加強醫療收費的控制力度,盡可能降低廣大患者的經濟壓力。
醫療器械管理專業委員會應組織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綜合評價工作及制定臨床應用指南。對耗材選材和使用超過同學科平均水平的醫生,實行點評約談或進行病例追溯再評價工作。探索建立醫用耗材長效監管工作機制,定期組織開展醫用耗材使用綜合評價點評工作,將評價結果用于績效考核,并建立獎懲機制。建立獎懲制度是醫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行政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對促進醫院工作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具有顯著的作用。醫院與各臨床科室主任簽訂目標責任書,下達高值醫用耗材占比指標,次均耗材費用指標和醫保耗材年度總量指標。醫務部制定高值耗材異常使用的處罰暫行規定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醫務部、醫保辦、設備科通過耗材管理系統定期對耗材使用情況進行合理性分析,并按規定進行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對于耗材年度總量有結余且門急診和住院業務量、手術業務量增長并達到一定比例的科室進行獎勵。通過建立獎懲制度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很好地解決誘導消費和過度醫療。
2.3 建立實施信息化管理平臺
隨著高新科技及信息技術的進步,計算機技術需充分滲透到醫療服務的每個環節,基于醫藥材料的安全應用,在醫用耗材控制中引進信息化系統,對耗材的管控流程進行完善,并由此來管理采購費用、維護費用,這對提升耗材應用的安全性、增加運行效率都具有顯著作用。
在醫用耗材控制中引進信息化系統,對耗材的管控流程進行完善,顯得尤為重要。過去由于信息化技術的不完善,醫用耗材的采購、入庫、領用、計費、醫保結算、績效考核整個流程的監管存在明顯短板,醫院信息科應完善和升級信息化管理系統,為臨床科室、職能科室提供及時、準確的耗材使用數據,為耗材的管理、使用和考核提供方便。通過信息化平臺,實時監控高值醫用耗材單個患者的使用數量及費用,及時做好預警工作。因此,有了強大的信息化管理軟件,通過多系統、多平臺的數據交互,可為收費系統、醫務管理、醫保管理、醫用耗材出入庫管理提供科學準確的管理依據。
建立二級庫與HIS系統計費管理模式;目前,大多數醫院實行的是一級庫管理模式,髙值醫用耗材一旦從設備科出庫到臨床科室,便進入了失控狀態,由于高值醫用耗材出庫后,缺乏有效的監控手段,僅憑借核算機制進行管理無法將責任落實到人,使得高值醫用耗材在出庫到臨床科室后容易發生丟失、計費失控、過期等現象,給醫院帶來經濟損失。因此,醫院應建立二級庫管理模式,將管理觸角伸向醫院的任何角落,確保高值醫用耗材的追溯性管理。在二級庫管理模式下,醫院的一級庫設在設備科,負責全院醫用高值耗材的采購、入庫、驗收、基礎數據維護,以及處理二級庫和科室申領、發放等工作。二級庫設在各臨床科室,從一級庫出庫的高值醫用耗材通過信息系統自動作為二級庫入庫,二級庫負責高值醫用耗材在該庫房內的管理,并完成相應臨床科室(如:手術室、介入室)對患者的醫用耗材發放、使用登記、計費等工作。醫院因規范采用高值醫用耗材“八步法”管理模式進行統一管理;即:集中采購→統一驗收→專柜(庫)存儲→術前領用→風險告知→使用登記→跟蹤監測→用后銷毀。
3 結語
綜上所述,組織醫用耗材的科學分配和信息化建設等活動,對優化新醫改背景下醫院經營管理模式、節約耗材費用、控制醫療費用耗占比、增加醫院整體經濟效益有非常顯著的意義。此外,醫患之間的關系明顯改善,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醫療人員的素質及專業水平。公開招標及陽光采購在醫用耗材采購上的實施,極大提高了購置的公平性及真實性,采取公開招標的模式,節約了購置費用,還有效避免采購環節上的不正之風現象。在醫用耗材配置上,不同品質的耗材服務,促使醫療服務更充滿人性化,充分符合患者的各種需要。
[參考文獻]
[1] 劉同柱.SPD模式下的醫院醫用耗材供應與庫存管理問題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7.
[2] 楊柴.醫用耗材物流精益化管理在AH醫院的應用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6.
[3] 梁宇暉.新醫改形勢下公立醫院醫用高值耗材管理模式的建立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5(70):83-84.
[4] 汪東華.新醫改視角下醫用耗材管理工作的優化建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0):203.
[5] 于麗華,邵曉軍,黃春芳,等.《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工作手冊》一次性醫用耗材分類與編碼的設計及應用[J].中國衛生經濟,2013,32(2):28-30.
(收稿日期: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