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茂陽 安冬 韓亞 趙正雨 鄒志霆
[摘要] 創建衛生城市是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經濟發展滯后、基礎設施不全、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低的貴州省而言,通過創建衛生城市,推動城鄉基礎設施逐年改善,以城市環境衛生薄弱地段和糞便、垃圾、生活污水及面源污染處理為重點,加強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城鄉環境衛生面貌,使城鄉生產和生活環境更加整潔有序、健康宜居,實現了國家衛生城市和縣城(鄉鎮)數量增多的目標。今后將在鞏固城鄉環境和加強創衛的基礎上,更廣泛地關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蔓延和健康理念的普及,著力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教育群眾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生活方式,為進入以健康城市為載體的愛國衛生時期打下基礎。
[關鍵詞] 愛國衛生運動;衛生城市;健康城市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a)-0034-03
創衛是創建衛生城市(縣城、鄉鎮、村)的簡稱。隨著城鎮化發展,衛生與健康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無法回避的重要問題。實踐證明,改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和居民生活方式是降低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改善健康狀況的有效途徑[1]。2014年以來,貴州省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為契機,將創衛工作不斷延伸到鄉村,取得一定成績,為步入以健康城鎮為載體的愛國衛生時期打下基礎。
1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必然性
1.1 工農業污染困擾城鄉發展
環境不僅是塑造城鄉形象提供資源和條件,也會約束和限制城鄉發展及其程度,而城鄉經濟發展往往以環境污染為代價,僅靠自然演化和環境管理是難以逆轉的。貴州省是土地資源匱乏的省份,采礦業、制造業、建筑業等的發展不可避免地造成工業污染,而化肥、農藥、農膜的長期使用和農業廢棄物的處理不當,使農村環境陷入農業和工業的雙重污染,這對于在受污染環境里生產作業的農民以及消費這些產品的居民而言,都存在難以估量的健康風險。
1.2 城鎮衛生的改善受到基礎設施建設的制約
長期以來,貴州省財政收入偏低,經濟欠發達的城鎮較多,城鎮化程度較低。因為經濟落后,在沒有特殊意愿下,不會對所有影響居民健康的有關因素進行傾向性的投入,淡化了城鄉規劃和發展以健康為核心的根本事實。在以促進經濟發展為工作重心的過程中,沒有對難以立即產生經濟回報的基礎設施給予足夠的投入和積累,使得城鄉供水設施、衛生設施等常年落后。同時,貴州省受喀斯特地貌限制,農村布局分散,不利于給予基礎設施足夠的投入和積累,而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連通,導致水體污染容易擴散。
以往農村衛生調查顯示[2-4],71.42%的農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農田或河流,38.07%的農村飲用水供水未做處理,62.17%的農村飲水工程無消毒設施,農村集中式供水總大腸菌群合格率為35.79%,生活飲用水合格率為69.88%。在一些缺水的地區,生活飲水合格率為17.6%。飲用水源地和供水的檢測指標不能完全滿足衛生標準要求[5],部分農村生活飲用水工程無消毒設施[6]。在農村,存在以污水灌溉、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糞便施肥等農業生產方式,十分利于腸道傳染病的傳播。
1.3 部分城鎮臟亂差成為常態,積重難返
貴州省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存在隨意丟棄、焚燒或填埋方式[7],一定程度上對田地和水源造成污染。焚燒垃圾造成空氣污染的同時,也危害受污染的居民健康,而未將垃圾分類直接進行填埋,也會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從而造成食品安全隱患。任何一個城鄉不可能置于城鄉一體化、區域經濟圈之外孤立地尋求發展,城鄉之間是互相依存、資源共享的關系。若某城鄉環境要素出現退化或污染,如水體污染、空氣污染、食物污染、蟲媒孳生,則會影響相關城鄉的社會經濟發展。
1.4 公眾衛生意識較差,健康意識待提高
2012年,貴州省城鄉居民健康素養總體水平為4.3%,低于2012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總體水平8.8%[8-9]。常年生活在臟亂差環境中的居民,容易形成與落后衛生條件相適應的生活理念和習慣,并用來解釋其生活行為和方式的正當性[10],居民對居住地的負面輿論多,對改善健康行為的措施容易產生抵觸情緒,政府難以引導輿論走向。因此,地方政府在爭取居民共同參與衛生創建活動上存在困難,居民也喪失了主動參與改善城鎮衛生創建的意識[11-12]。
綜上所述,由于健康理念沒有貫穿城鎮規劃、發展和管理過程,環境污染、衛生落后造成無法挽回的經濟損失和健康危害[13]。貴州省旨在借助創衛工作推動城鄉環境衛生改善,不斷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既要改善城鄉環境衛生狀況,更注重將健康理念帶入農村。
2 衛生創建的條件
2.1 經濟發展機遇
2012年以來貴州省GDP年均增長12.5%,經濟動力持續增強,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要求越發迫切。城鄉發展動力取決于區域、資源、產業和環境優勢,其中,城鄉環境是可創造的優勢資產,良好環境會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城鎮,足夠的財力又保障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形成健康與經濟互相促進發展的效應,不僅改善居民健康水平,也會促進居民健康資本的長期發展,進而對經濟增長和轉型構成影響。
2.2 生態環境優勢
歷史上,城市經濟發展往往以環境污染、健康損傷為代價,而創建衛生城市的初衷,是為了緩解城市發展帶來的衛生問題。目前,貴州省城市(鎮)環境空氣質量總體優良,全省森林覆蓋率已達50%。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實現貴州省城鎮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宜居健康城鎮的天然條件。
3 創衛成果
因常年經濟落后,貴州省展現給外界的城鄉形象是混亂、臟亂等較差形象。2014年貴州省愛衛會制訂了“兩個3年”衛生創建計劃,啟動國家衛生城鎮創建工作,借助貴州省正在構建大旅游、大生態、大數據格局的歷史背景,與“100個示范小城鎮”“100個旅游景區”“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結合,大力開展國家衛生城鎮創建活動,積極助推“健康貴州”的構建。
3.1 轉變城市發展和管理觀念,適應健康經濟的需要
衛生創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環境保護、社會公用事業、體育、教育、衛生等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依托以信息采集和監控調度為基礎,以智能化處理、大數據運算為核心的城市管理體系,對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升級,有效銜接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環節。從貴州省創衛經驗上看,構建群體健康干預機制,制定地方法規制度,成立黨政領導負責,職能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指揮部,抽調業務能力強、作風強硬的干部全脫產辦公,實行企事業單位參與的“網格責任制”,構建以責任分解、數字化管理和信息監督為核心,以過程控制為主的工作機制,通過任務分派、監督考核、獎懲問責等多個環節,是實現工作效率最大化,確保創建衛生有效實施的保障,促成個體、社區和社會產生健康成果的保障。
3.2 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從城市發展角度看,基礎設施的改善有利于促進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也利于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從政府角度看,基礎設施改善的意義在于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城市基礎條件。截至2016年,貴州省城市污水處理率已達到90.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4.7%;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0%,縣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4.7%;鄉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達78.39%,鄉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46.85%。以創建衛生城市為契機,使衛生工作向農村延伸,將農村垃圾污水處理、農村改廁和清理成堆陳舊性垃圾為重點,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5%,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80%[14]。
事實證明,以創建衛生城鎮為載體,不僅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鎮環境,也促進了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建設,城鄉基本功能的日益提升,促進環境衛生持續改善[15]。
3.3 國家衛生城市數量飛躍
貴州省已命名國家衛生城市8個,占全省城市(含縣級市)總數的61.5%;已命名國家衛生縣城26個,占全省縣城(不含市轄區)總數的39.4%。通過衛生創建工作,實現省級衛生城市(縣城)全覆蓋,貴州省居民健康素養監測水平達12.69%,為打造“健康貴州”奠定基礎。
4 展望衛生創建
在人口眾多、經濟條件差、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情況下,針對地方居民衛生知識和資源,采取多種健康表達形式和健康傳播方式,創造健康的生活方式[16],貴州省衛生城市創建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
由于貴州省作為經濟落后省份,全面創建衛生工作發展較晚,基礎設施仍然落后,原有疾病和健康問題存在的同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對居民的健康威脅也日漸突出。貴州省高膽固醇血癥患病率為11.9%,高于全國水平3.3%[17]。標化后成年人吸煙率29.1%,高于全國水平28.3%,而戒煙率8.3%,低于全國水平15.3%[18],居民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害程度和蔓延態勢未引起足夠重視。
2017年,貴州省借貴陽市作為全國創建健康城市的試點之際,將6個市縣和8個鄉鎮作為建設貴州省省級健康城鎮的試點,為步入以健康城市為載體的愛國衛生運動時期打下基礎。通過倡導以社會性健康問題為著眼點的城市發展觀[19],更廣泛地關注影響居民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損傷等因素,使衛生創建工作指標從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和市政建設范圍,逐步擴展到生活質量指標和社會環境指標[20],向健康城市邁進,力爭提高貴州省居民平均期望壽命[21]。
[參考文獻]
[1] 阮師漫,岳大海,成剛,等.健康城市視角下的國家衛生城市創建[J].環境與健康雜志,2014,31(9):829-832.
[2] 彭西英,張建華,蔣勵,等.2015年貴州省農村環境衛生調查結果分析[J].環境與健康,2017,34(9):842-843.
[3] 周藜,朱玫,陳依江,等.597份生活飲用水和水源水微生物檢測結果分析[J].應用預防醫學,2011,17(2):102-104.
[4] 周萌雯,郝森,曾永年,等.貴州農村“三小”飲水工程衛生現狀[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8):3501-3502.
[5] 江川.貴州省各級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及存在問題分析[J].中國環境監測,2011,27(4):81-84.
[6] 陳剛,向紅,蔣勵,等.2013年貴州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監測結果[J].職業與健康,2014,30(21):3111-3115.
[7] 何平,張建話.貴州省農村環境衛生狀況調查[J].醫藥前沿,2015,5(6):80-82.
[8] 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08年中國衛生服務調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詢問調查分析報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9.
[9]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宣傳司,中國健康教育中心.2012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報告[R].北京: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宣傳司,2013.
[10] 喻小青,謝曉芳,柳村,等.2012年貴州省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5,31(2):217-221.
[11] 宋濤,柳東如,楊彧黎,等.從衛生城鎮創建看愛國衛生運動[J].中國健康教育,2016,32(5):476-477.
[12] 毛童俊,胡偉,楊飛.群眾滿意率調查在國家衛生城市長效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15,27(5):529-531.
[13] 殷雪薇,杜雪蓮.貴州省環境污染損失價值的動態變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5):88-92.
[14] 貴州省統計局.2017年貴州統計年鑒[EB/OL].(2017-02-17).http://www.gz.stats.gov.cn/tjsj_35719/sjcx_35720/ndsj_35724/.
[15] 岳大海,阮師漫,成剛,等.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對城市健康環境指標影響的評價研究[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5,16(2):136-140.
[16] 譚靜偉,秦雪英,何琳,等.常見傳染病健康教育傳播材料效果分析[J].疾病監測與疾控雜志,2015,9(1):10-12.
[17] 周婕,李凌,劉丹,等.貴州省成年居民高膽固醇血癥患病率及其危險因素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6):1115-1118.
[18] 徐莉娜,劉濤,李凌,等.貴州省成人煙草流行狀況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防控制,2014,22(6):675-678.
[19] 肖竹筠.影響中國人健康的可控危險因素及其預防控制核心策略[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8):2873-2878.
[20] Webster P,Sanderson D.Healthy cities indicators—a suitable instrument to measure Health[J].Journal of Urban Health, 2013,90:52-61.
[21] 翁浩,張益霞,潘昀熙,等.2012年貴州省死因監測點居民主要死因對期望壽命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7):1304-1306.
(收稿日期:201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