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剛
[摘要] 人力資源為疾控中心在發揮疾病控制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是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前提。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尤其是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普遍存在人員配比不足,人才流失過多等現狀,需要通過完善用人機制,建立科學評價機制,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從而提高工作人員勞動積極性,加強工作歸屬感,從而更好地保證本職工作,更好地為疾病疾病控制服務。
[關鍵詞] 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才短缺;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 R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a)-0041-02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屬于政府管理的非營利性機構,其主要職責在于控制傳染性疾病的蔓延、促進人民群眾健康,屬于衛生系統下屬的公益性事業單位[1]。其在疾病的預防與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處理、傳染病相關疫情的報告以及與人民群眾的健康相關因素的信息調查、實驗室檢查及結果分析,并進行相關的的健康教育中均發揮者重要作用[2]。人力資源為疾控中心在發揮疾病控制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是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前提[3]。但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力資源現狀堪憂,其一存在人員數量的不足,另外人員結構欠合理,基本素質及職業能力有待提高。針對基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力資源欠缺的現狀,有效提高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營造良好的人員發展環境較為重要。該研究主要針對基層疾控機構人才短缺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案,現報道如下。
1 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才短缺現狀
1.1 人員素質偏低,能力欠缺
當前基層疾控機構重非專業人員占比較大。自本世紀初針對衛生防疫機構實施統籌改革以來,將衛生監督與疾控機構實施單獨管理,其重工作能力較強、技術能力較高的工作人員大多分配進入衛生監督機構,而疾病控制機構留下來的人員普遍存在學歷低,年齡大,故存在明顯的人員結構不合理、專業技術能力低下等問題,以上現象尤其在基層疾控機構更為凸顯[4]。且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多存在人員準入機制控制不嚴格,存在一定的非專業人員,而且擠占部分編制,但對于此類人員因工作時間較長,實施人員分流相對困難,需要進行內部消化。從而導致疾病預防控制相關專業人員人才缺乏、非專業人員過剩。另外部分從業人員學歷偏低,多數以成人教育、函授培訓等短期教育后進入工作崗位,能力方面明顯不足[5],而當工作任務下達后尤其是較為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為更好地完成相關工作任務,存在工作粗糙甚至敷衍行為,需要臨時外招聘專業能力較強的人員進行指導,但財政支持不足,其薪酬需要自行解決,進而導致一系列問題。
1.2 基層疾控機構考核手段欠完善
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其考核標準缺乏可量化性標準,且缺乏有效的人員激勵機制。現在多數地方仍以舊思維方式與操作方法實施人力資源管理,如針對學歷的認定、職稱晉升條件的制定、薪酬分配制度的確定等均有待改進與完善[6]。其中針對績效考核的不完善行,不能積極調動工作人員的勞動積極性,需要改變現有的按勞分配結合職稱、職務與工齡分配的形式,而是需要以工作人員勞動量直接掛鉤的制定進行勞務分配,從而更好地調動工作人員的勞動積極性,保持隊伍的穩定[7]。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管理范圍廣、工作量及難度均較大。所以需要積極完善考核制度,充分提高每個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進而吸引高層次、有能力的專業人員加入隊伍開展工作。
1.3 培訓機制及晉升制度不完善
當前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其人員結構偏大,知識老化,需要針對現有人員實施統一培訓[8]。而且在實施培訓過程中,應提高培訓效果,避免培訓機制的不合理,培訓計劃的隨意性及無針對性。但針對基層機構目前尚未無充分的需求調查,故在制定培訓計劃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無確切的需求導向[9]。同時還缺乏整體的培訓規劃及可持續進行有效性,其所實施的培訓存在實用性低、系統性差等不足。尤其是當前培訓機會相對較少以及培訓機會的分配不均,同一內容存在多次培訓反復培訓過程,而且培訓形式死板,傳統授課方式缺少與培訓學員的互動和交流,缺少針對性,常常無法達到理想效果。現如今人類疾病譜和健康問題相對于以往出現深刻及復雜的改變,對公共衛生問題提出更高挑戰與要求[10]。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所面臨的人群分布范圍廣,工作難度大,隨著農村人民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對健康要求觀念的改變,其疾病預防控制的要求不斷凸顯,而且政府對基層投入相對較少,資金不足。以上均要求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工作者更新現有知識,加強相關培訓迫,提高整體素質。
2 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才短缺的解決措施
2.1 完善用人機制,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鑒于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中,非專業人員占比較大,表現為能力低下,故急需完善用人機制,建立并完善工作內容準入制度,確保編制內人員與編制外人員的各司其職,提高整體工作效率。盡量減少非衛生專業人員新進入本單位,準入制度上需要有針對性的學習與培訓背景,另外需要建立嚴格的執行制度,對于工作能力差、組織紀律不良的人員需要進行逐步轉崗與分流,至少需通過相關業務培訓后方可上崗[11]。而且要加強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后勤管理效率,精簡后勤工作人員比例,力求人盡其才,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對于考核手段不完善方面,需建立或借鑒同級別機構成功經驗,制定一套可量性高、操作性強,能積極調動工作人員勞動積極性的評價制度。針對人才引進與留住人才方面,應不斷完善與績效考核相關的激勵制度,調動員工工資積極性,合理分配制度,針對優秀人才應有一定的職稱晉升優惠政策,結合人才試劑工作能力,鼓勵基層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工作積極性,確保其安心本職工作。
2.2 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
當前對于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人員培訓與繼續教育方面,均存在一定問題,解決上,首先建議大力推進學習型組織機構為核心的相關建設,有效提高個人能力建設指導[12]。促使一線工作人員具有不斷學習與接受新知識,提高技能與自身素質能力的可能,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通過多元化的教育與培訓制度,結合該單位人員配合與資源分布的現狀,結合該地區工作需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機制與計劃,通過加大經費投入,確保薪資待遇等,提高培訓與繼續教育效率。其次需要充分重視所實施培訓的實用性、可持續發展性與系統化。以人員實際需求結合該地區具體情況為基礎,科學制訂針對性的崗位需求,并對于不同級別職稱與工作能力人員實施中長期培訓規劃。通過實際工作開展,以多途徑、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機制,培養實用性強,能力高的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制度上建議以循序漸進的制度,如進修學習、考察交流、現場授課、遠程培訓等過程,結合實踐操作與案例分析進行培訓,加強實踐操作,提高工作能力。最后建議進一步完善并規范繼續教育制度,從而促使專業技術人員及時有效地掌握從事工作領域中的最新進展與技術。為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工作人員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落實相關政策,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構建并完善工作人員的終身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