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玲 王鑫鈺 牛瑞雪
[摘要] 目的 綜合性分析腎內科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風險管理的價值。方法 隨機抽取吉林大學第二醫院2014—2017年幾年期間對100例腎內科患者的相關腎內科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對其進行綜合分析記錄,并且需要從根本上強化護理人員培訓教育力度以及風險知識教育力度,完成醫患之間良好關系的構建,并且實施有效的細化護理管理流程等。對比之前的風險管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分析其護理糾紛發生率、護理滿意程度,同時分析護理人員對風險因素的認識以及整體認識風險管理等情況。結果 風險管理之前(11.00%)患者風險事故發生率明顯高于風險管理(0.00%)之后。風險管理之前(60.00%)患者護理管理滿意度明顯低于風險管理(98.00%)之后。實施風險管理之后護理糾紛發生率為0.00%,風險管理之前護理糾紛發生率為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實施腎內科實施風險管理方案可以促使護理水平得到明顯的改善,還可以從根本上降低患者總事故發生率,并且降低護患糾紛率,與此同時,還可以提升患者的滿意率,促使患者安全得到保證。
[關鍵詞] 腎內科;護理管理;風險管理;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1(a)-0082-02
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會因為種種因素出現一些難以確定時有害因素,最后直接地或者間接地造成患者出現風險事故的可能性指的就是護理風險。護理風險不僅具有一般風險所具備的特性,與此同時,還具備風險水平高以及明顯的不確定性以及復雜性,并且,風險關系到護理的任何一個環節。在實際工作者,如果出現意外事故,那么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甚至還會導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對于各級醫院診療腎臟疾病來說,腎內科是專門設立的一個臨床科室,分析其常見疾病類型得到以下幾種:①慢性腎小球腎炎;②腎病綜合征;③急性腎功能衰竭;④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期。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腎內科疾病具有非常明顯的特殊性,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存在非常多的需注意事項,且存在非常大的護理難度。在調查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得到,在腎內科管理中實施相應的風險管理護理可以取得非常良好的管理效果,可以促使護理水平得到明顯的改善,并且還可以降低風險事故的發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該院收取腎內科疾病患者100例患者作為調查的主要對象,針對選擇的腎內科所有護理人員20名實施針對性強的風險管理培訓工作,在腎內科疾病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別為51例、49例,年齡最小跟最大分別為14歲、80歲,統計得到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5.20±5.20)歲。選取的護理人員的年齡22~40歲,統計得到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9.52±2.04)歲,分析其學歷得到,本科護理人員有15名,大專護理人員有5名。
1.2 分析腎內科安全隱患問題
分析腎內科安全隱患得到:①護理人員因素;②疾病原因;③患者及患者陪護因素;④管理缺陷因素。護理人員因素指的就是護理人員沒有按照標準完成患者巡視,對于護理文書書寫也沒有按照標準書寫,沒有告知相應的護理操作內容,并且沒有細心做好護理操作工作,沒有進行合理有效的溝通,導致患者不舒適,并且導致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出現不滿意的情況。疾病原因指的是,患者因為疾病方面的因素,導致其活動無力,最后造成跌傷、墜床等危險事件的產生,還有可能長期臥床造成嚴重的壓瘡。患者及患者陪護方面的因素指的是患者意識模糊,造成意外拔管,或者是體位改變不規范,或者是患者家屬存在一定的不安全行為,導致健康宣教等工作不合理,最后造成患者抵觸治療,依從性非常的差,自信心也沒有。管理缺陷因素指的是明顯缺少危重患者危險因素評估制度。
1.3 方法
1.3.1 針對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培訓工作 ①從根本上強化護理人員風險管理理論培訓工作,培訓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行業的規范、行業的法規、醫院的護理制度等[1]。
其次,實施風險管理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訓,從根本上掌握腎內科全部相關疾病的急救方法,并且掌握其儀器的正確使用,熟悉各種各樣的操作注意事項等。
②從根本上強化風險管理職業精神培訓工作。著重強化培訓護理人員職業歸屬感以及其人文觀念,并且促使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得到明顯的改善,有利于和諧護患關系的構建[2]。并且,還需要護理人員具備足夠的同理心,并且保持和藹的態度,言語恰當不影響患者的心情,并且保持一個嚴謹的工作態度,實現患者及家屬之間的溝通,并且從根本上掌握患者的實際病情以及心理狀態。
③促使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得到根本性提升。腎內科疾病具有非常明顯的特殊性,且病情的變化速度非常的快,大部分患者預后效果均不良,如果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患者病情存在明顯的變化,那么就需要第一時間跟醫生、家屬進行針對溝通,這樣一來,就可以得到患者的認可以及家屬的理解,促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到基礎的改善。
1.3.2 實現護理管理流程的細化 按照實際情況的需要,促使護理風險評估制度得到基礎的完善,并且完成患者病情的及時評估,實現危重患者巡視的強化,從根本上完善相應的宣教工作以及安全防范工作。在患者入院之后,第一時間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且從根本上記錄現病史以及既往史,實現疼痛評分、壓瘡評分以及跌倒評分等指標的綜合評估,完成護理風險的評估,在分析評分結果的基礎上實現有效的記錄以及標識,之后實現上報,以此完成風險發生的預防,還可以促使護理工作順利開展得到基礎的保證。這是關注特殊患者的表現。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存在高風險的患者,這是就應該實現有效的醫護溝通,準確定位隱患所在,之后完成一系列晨會通報,第一時間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實現患者的醫護共同管理。對于特殊人員需要著重分析。如果是經驗較為缺失的護理人員,就應該做好相應的帶教工作以及培訓工作,老員工帶新員工,存在不足的話就應該及時將不足指出且糾正。
1.4 評價指標
分析以下指標:腎內科患者風險事故發生率;護理管理滿意度;護理人員的認知;護理糾紛發生率。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實施計數資料的處理與計量資料處理。應用(x±s)表示計量資料,經t進行檢驗;應用[n(%)]來描述計數資料,經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腎內科患者風險事故發生率情況
對比分析風險管理之前以及風險管理之后的腎內科患者風險事故發生率情況得到,風險管理之前(11.00%)患者風險事故發生率明顯高于風險管理(0.00%)之后。見表1。
2.2 護理管理滿意度
對比分析風險管理之前以及風險管理之后的護理管理滿意度情況得到,風險管理之前(60.00%)患者護理管理滿意度明顯低于風險管理(98.00%)之后。見表2。
2.3 護理人員的認知
實施風險管理之后,不管是風險因素的認識、風險管理的行動取向,還是風險管理的整體認識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改善,相比實施管理之前,對比統計學差異非常的明顯。風險管理之前風險因素認識、風險管理行動取向、風險管理整體認識的認知率分別為50.00%、52.00%、51.00%;風險管理之后風險因素認識、風險管理行動取向、風險管理整體認識的認知率分別為87.00%、88.00%、90.00%。
2.4 護理糾紛發生率
實施風險管理之后護理糾紛發生率為0.00%,風險管理之前護理糾紛發生率為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腎內科護理具有非常嚴格的標準,想要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那么就需要全部的護理人員從根本上掌握護理基礎理論。該次研究旨在分析腎內科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風險管理的價值[3]。所以選擇2014—2017年幾年期間的相關腎內科護理人員以及患者作為調查主體,分析風險管理之前跟風險管理之后的腎內科患者風險事故發生率;護理管理滿意度;護理人員的認知;護理糾紛發生率。在完成護理風險管理之后得到,風險管理之前風險事故發生率明顯高于風險管理之后。風險管理之前護理管理滿意度明顯低于風險管理之后。實施風險管理之后護理糾紛發生率明顯低于風險管理之前。所以按照實際需要,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勢在必行,這樣一來就可以保證患者的安全,改善護理的質量。針對分析腎內科護理安全操作所存在的隱患問題,完成風險管理方案的針對制定,最后實現護理人員素質培養的強化,并且促使其樹立風險教育意識。
綜上所述,在實際工作中,針對腎內科患者實施相應的風險管理護理措施可以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可以促使護理水平以及護理質量得到基礎的保證,并且還可以促使風險事故發生率降低,且降低護患糾紛發生率,并且還可以促使患者滿意度得到提升,促使護理人員在風險因素方面的認識以及風險管理整體方面的認識得到基礎的改善。
[參考文獻]
[1] 王立娜.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2):75-77.
[2] 姚永梅.風險管理在腎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45-47.
[3] 申屠俊.腎內科護理中實施風險管理的作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9):147-148.
(收稿日期:201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