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明 楊曉艷
[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同步保持著高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醫療改革也在穩步推進。當前,醫學檢驗專業正在經歷五年制培養到四年制培養的轉變時期,作為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課程,“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改革也勢在必行?;诖耍撐膹?個方面提出“臨床血液學檢驗”實驗課教學改革與實踐策略。①課程與教學內容的改革,刪除落后的,臨床上逐漸淘汰的檢驗項目,增加更加先進的,更加符合臨床應用的教研項目;同時,強化血液學檢驗實驗室自動化程度,為學生創造更好的試驗硬件條件;另外,積極打造數碼互動實驗室。②要從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方面展開改革,教學方式要轉變傳統的“教師完全主導”的模式,建立學生主導的新型教學方式,并綜合應用多媒體、網絡課程、微信等技術等教學手段。
[關鍵詞] 臨床血液學檢驗;實驗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b)-0105-02
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同步保持著高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醫療改革也在穩步推進。在當前的醫學教育領域中,醫學檢驗專業正在經歷五年制培養到四年制培養的轉變時期[1]。在這樣的背景下,醫學檢驗專業的課程體系、教學計劃也需要同步展開改革。作為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課程,“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改革也勢在必行,實驗課程作為“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時間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重要途徑,為了適應醫學檢驗專業四年制教學模式,探討其教學改革和實踐不僅是課程本身的需要,也是醫學檢驗專業教學的需要,更是醫學檢驗專業領域發展的需要。該文將以該?!芭R床血液學檢驗”實驗課程的改革模式,重點就“臨床血液學檢驗”實驗課教學改革與實踐展開探索和分析。
1 課程與教學內容改革
1.1 課程設置優化與教學內容的完善
在新教學模式下,實驗課程學實數量應當得到進一步增加,實驗課程教學內容需要得到進一步完善和更新,特別是針對臨床檢驗中已經逐步被淘汰的檢驗項目因予以刪除,進而增加更加符合臨床要求,更符合醫療技術發展的新型檢驗項目。隨著醫療理論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檢驗方法學也在持續發展,檢驗儀器的更新換代也十分迅速,所以,“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體系中原有的一些檢驗項目,基于其敏感性或者特異性的不足,或者更新技術的出現,使其在臨床上已經逐步被淘汰,比如hams 實驗檢測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患者的溶血實驗,這種傳統的檢測模式,如今已經基本不再使用,轉而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抗體[2],對于此類項目,應當予以剔除;對于一些新型檢測項目,比如全血粘稠度檢測,應當增加其相關內容。惟其如此,才能夠讓學生獲得的知識符合臨床需求,才能讓學生的知識體系緊跟檢驗專業發展的腳步,才能讓學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工作中。
1.2 強化實驗室自動化程度
該校近年來,在實驗室自動化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彩禮,特別是在原有試驗設備的基礎上,血液學檢驗實驗室,增加了流式細胞儀、全自動血凝儀等多種自動化程度更高,技術更新的檢測設備,從而是臨檢血液學實驗教學硬件設施不斷健全和升級,更好地滿足臨床檢驗教學和實踐的需求。以前凝血常規實驗教學,一般都是運用手工方法操作,不僅過程十分繁瑣,而且耗費大量時間;全自動血凝儀的使用,在簡化檢驗教學的同時,讓學生的實踐教學與臨床檢驗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有利于學生掌握臨床檢驗的最新技術,以及最先進的檢驗項目,從而使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以后能夠迅速適應醫院的檢測工作,縮小院校人才培養與醫院人才使用的差距。
1.3 數碼互動實驗室的成立
該院在“臨床血液學檢驗”實踐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檢驗實驗室特別新建了數碼互動實驗室,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實現教學互動,更好地了解細胞形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互動實驗室,能夠讓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更加直接、生動地了解和學習,學生則能夠通過數碼互動實驗室不僅獲得更大的便利,而且得到更好的時效性。
2 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改革
2.1 教學方式改革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了絕對主導地位,通常實施以“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模式展開,這種方式既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抑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3]。因此,在“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學方式的改革是重要內容之一。“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本身較為枯燥,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愿意學習,并主動學習是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因此,創新教學方式有積極意義。比如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的應用,有效地扭轉了這一局面。比如,在綜合實驗教學過程中,除了采用歸納演繹法實施教學以外,也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染色法與疾病的關系,尤其讓學生思考這樣的組合模式,對于疾病的診斷和鑒別具有怎樣的價值,從而增加學生對這一知識要點的理解。此外,強化問題導向的啟發式、討論教學,尤其是在設計性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如下的教學方式。①對學生完成分組,并設定組長。②在開課前兩周時間,向學生發放相關教學、病例資料,并提出針對性的問題;然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就教師提出的問題找出相應的答案,判斷需要使用那些檢驗來對疾病作出診斷,并由學生提出試驗需求;教師在了解學生的試驗需求以后,根據學生的需求為學生安排相應的試驗,由學生完成實驗并得出相應實驗結果。③就實驗結果和診斷結果與教師、同學展開討論,并聆聽教師的評定和結論。這種以問題、病例為導向的,以學生主動思維來主導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創造性、邏輯性,提升學生的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能力,而且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對于學生的資料查閱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組織能力都有很強的鍛煉[4]。
2.2 教學手段的改革
隨著多媒體、網絡、智能手機的普及,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制作符合教學要求的視頻、動畫等,從而為學生帶來更加生動、形象的教學模式[5]。另一方面,開設“臨床血液學檢驗”網絡課程,網絡課程的開設,不僅能夠用于院校教育,還能夠用于遠程教育,并且通過網絡實現討論、模擬、答疑、考核等功能,使學生能夠充分運用課余時間展開學習;網絡課程的開展,讓教學成功地從課堂走向了課后,讓學生具有全天候學習的條件,進而使學生的消息效果得到改善。還有,通過打造微信公眾號的模式,為學生帶來另外一種更加便捷的學習手段。在“醫學檢驗”公眾號中,開設血液檢驗專題,就學習難點、重點,交叉學科知識等,為學生提供延展性學習素材,使學生真正可以做到實時學習,移動學習,并且通過微信與老師實現實時互動,進一步強化教學效果。
2.3 引導并鼓勵學生參與科研
在試驗教學過程中,設置創新試驗模式,鼓勵并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試驗設計、試驗操作和試驗結果分析;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創新試驗中;另一方面,鼓勵學生申請“大學生創新基金”,并向學生提供一對一的輔導,定期在學生中開展科研講座,指導學生查閱相關文獻,拓展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強化學生的科研能力。
3 考核環節改革
3.1 過程考核
在課程考核體系中,要重視過程考核的重要性,并制定完善的過程考核制度,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一次性考核模式。在時間上,讓考核成為教學環節中的日常行為,而不是課程結束后才會有的行為,并且在過程考核中不合格的學生,及時進行補考,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內容上,考核要涵蓋所有的知識重點,而不是以抽查方式展開考核,從而全面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6]。
3.2 實驗報告改革
高度重視實驗報告中,對結果的討論,引導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養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鼓勵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意見交流和探討,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建立對實驗報告的階段性評分制度,改變結束后一次評分的傳統模式,使學生真正從實驗報告的完成過程中獲得知識。
3.3 增加日常操作評分
完善實驗課程日常考核制度,加大日常操作評分在整體評分中所占的比例,從而形成更加科學有效的課程教學評估體系。使“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考核,成為日常操作、定期過程考核與課程結業考核有機結合的體系分化考核,不僅讓考核更具有效性,更要引導學生形成更好的學習效果。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臨床血液學檢驗”教學改革過程中,需要從教學內容、硬件設備、教學方式、教學手段、考核制度等多個方面展開改革,惟其如此,才能夠讓“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改善,更符合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為社會提供更加優秀的醫學檢驗人才。
[參考文獻]
[1] 陸軍.臨床血液學和血液檢驗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7(1):68-70.
[2] 邵澤委,孫煒煒,馬娜,等.“五改四”后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1):76-77.
[3] 金紅,閆海潤,楊正亮,等.“臨床血液學檢驗”實驗課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7,20(2):105-106,109.
[4] 王曉寧,陳穎,趙晶,等.實驗診斷學中“臨床血液學檢驗”教學方法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7):96-97.
[5] 劉雙鳳,彭克軍,鄧念華.病例為主導臨床血液學檢驗綜合實驗教學模式的建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8):181-183.
[6] 程虹,封敏,黃艷春.《臨床血液學檢驗》實驗教學中的改革探討[J].科技視界,2016(26):152-153.
(收稿日期:201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