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平
[摘要] 目的 分析優化消化內科護理管理的具體流程,并切實提高護理的質量。方法 回顧性分析該院消化內科護理人員共計20名,通過增強護理工作者的護理責任感,優化其排班流程,加強細節服務等方式,分析優化前與優化后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結果 實施優化護理管理流程之后,消化內科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提高,與實施優化之前患者滿意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使用針對性的優化護理管理方式,能夠較好地提高消化內科的護理質量,適用于推廣運用。
[關鍵詞] 優化;護理管理;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b)-0098-02
護理工作較為復雜,其專業的技術性相對較強,隨著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于護理工作已經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護理工作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其承載著較多的社會責任,必須擁有服務于社會的心理和過硬的業務實踐能力[1],當前我國的臨床實踐中,護理人員緊缺的現象時有發生,有些工作人員護理質量不高,有關部門必須優化護理管理流程,切實提高消化內科的護理質量,該文對該院的消化內科護理管理流程優化進行了全面的探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消化內科護理人員共計20名,其中年齡為20~48歲,護理人員的平均年齡為(29.12±1.62)歲,其中中專學歷共計3名,大專學歷9名,本科學歷8名,副主任護師共2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5名,護士10名。
1.2 方法
1.2.1 優化排版流程 護理工作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必須科學合理的安排護理工作的內容,其中,必須優先實現科學合理的工作安排,并貫穿于消化內科護理工作中。在班次調整中,較好的班次必須要求以患者為中心,并在充分考慮患者心理,社會,生理[2]等諸多因素之后,針對性的選擇具體人員排班策略,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服務。例如有時夜班護理的任務相對較重,患者的晨間護理很難得以實現,可以對護理人員的排班工作進行優化處理,例如可以將大夜班的護理工作逐漸調節至白天,夜班和白班工作共同實施,白班護理人員的時間同樣可以往前調節1 h左右,幫助夜班護士做好晨間護理。科室護理人員在排班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老帶新的原則,對于資格較老的護理人員需要搭配較低資歷的護理人員共同工作[3],在保障護理工作質量的基礎上,合理運用和分配人力資源,有時可以根據消化內科患者病情,適當的增加或者減少排班的人數。如果科室的患者較少,則應該在保證護理工作成功完成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工作者充分的休息,如果科室的人相對較多,護理工作者必須使用較為充足的精力去完成自身的工作。
1.2.2 加強護理教育 組長要定期查找護理工作中的操作失誤并且做好總結,只有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保證改進項目的完整實施,改進工作中的項目有以下幾點:①護理人員的禮儀,包括護理過程中的禮貌性用語,查崗、候崗等工作要統一。②對操作程序進行核對,醫囑的核對,注射之前對病例資料的確認等進行規范性操作,從而確保醫療安全[4]。③確定操作前的安全,例如護士對于病例的過敏史等一系列的安全問題,在執行過程中一定要仔細認真,確保技術的安全性。④患者要對自己的病情具有知情權,與患者進行溝通,告知患者相關內容。護士要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的傳輸,在護理過程中,要以以人為本的理念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⑤對科室的護士進行系統化的培訓,根據常見的消化疾病的規范要求進行操作培訓,使護士能夠以先進的操作技術幫助患者進行治療,同時加強理論知識的更新學習,提升護士的專業水平[5]。
1.2.3 優化工作細節 在具體的護理管理工作中,不同工作的內容相對不同,必須對其流程進行優化分析,需要組織有關的護理人員進行充分的討論。完善整個工作流程,詳細劃分工作內容,其中,需要確定組長,制定夜班、白班等各項護理工作的具體流程,進行詳細的記錄,確保各個崗位能夠明確自身職位的工作職責,確保實習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工作的具體情況,在具體的護理管理中,必須在每周確定護理工作的重點內容,并針對相關內容進行全面的護理質量檢測,如果期間出現任何問題,必須迅速改正與完善。
1.2.4 重視基礎護理 很多長期接受護理的患者常出現壓瘡,必須對其進行積極治療,認真評估患者自身的營養狀況和壓瘡的情況,對于營養狀況不佳的患者給予針對性飲食和營養護理。在進行基礎護理過程中同時需要規范交接班的具體內容,具體護理操作中護理人員必須面帶微笑,并保證動作輕柔,可以較好緩解患者緊張的心情。對于消化內科中病情較重的患者來說,必須對其生理特征給予密切的檢測,并進行積極的急救準備[6],嚴格按照規范化的護理流程進行相關的護理操作。切實提高護理工作者的責任心,在科室治療高峰期的時間段護理工作者必須做好積極的準備,并完善自身的操作技能,不放松對高危患者的監護,嚴格減少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率。
1.3 觀察與評價指標
對消化內科的患者實施優化護理管理前后,全面調查了100例在該院消化內科接受護理的患者,并對以上20名護理工作者的護理質量進行評估,對消化內科的20名護理工作者進行調查,分析其優化護理前后對工作的滿意度,以上兩個指標具體有3個標準: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滿意數[7]。
1.4 統計方法
研究數據錄入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用χ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優化前后患者滿意度評估
實施優化護理管理后,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高于護理優化前。如表1。
2.2 優化前后醫生的滿意度比較
在優化護理的前后共對消化內科醫生共計20名進行滿意度的調查,結果發現,優化前,消化內科的滿意醫生為16名,滿意率為80%,實施優化護理后,消化內科滿意醫生為20名,滿意率100%。實施優化護理后,醫生的滿意率顯著高于優化護理前(P<0.05)。
3 討論
在消化內科中,有較多的危重患者。多數患者發病較為迅速且其病情發展速度相對較快,護理人員必須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護理反應能力,針對患者的各類癥狀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促進其疾病的恢復,針對當前消化內科的護理工作現狀,必須優先加強管理流程的優化,并幫助護理工作者在實踐訓練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夠真正為患者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服務。
對于護理優化的途徑,必須針對消化內科的現狀進行,不同患者在恢復過程中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突發癥狀,如嘔吐等,必須優化排班流程,確保醫院晨時護理人員齊備,能夠為患者隨時提供優質服務;其次,必須加強護理工作者的教育,包括護理禮儀教育,工作方法教育等[8],護理工作者必須掌握心理護理等諸多新型護理方式,優化自身的工作細節,重視基礎性護理,避免護理責任問題的出現,提升整體護理質量。
在該次研究中,該科室較好地完成了護理流程的優化工作,完善了具體的工作內容,對不同班次的工作者進行全面的責任劃分,確保工作者的責任明確,有效提高了其工作質量。該次優化實踐中率先對交接班進行了全面優化,護理人員能夠全時間段了解患者情況,對于存在的各類問題能夠迅速解決,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另外,在護理管理流程優化過程中,將不同經驗和資歷的護理人員繼續搭配使用,更好地分配人力資源,落實具體責任,有效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高。該次研究調查了患者與醫生對優化前后護理質量的滿意程度,結果表明,優化后患者與醫生的滿意程度顯著高于優化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實際調查,更能突出本次優化護理管理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對消化內科的護理工作人員實行優化管理流程的管理方式,能夠較好地提高護理質量,科室的護理工作將會得到更多大眾和醫護人員的認可。
[參考文獻]
[1] 何莉云.護理層級管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C]//國際數字醫學會.2017國際數字醫學會數字中醫藥分會論文集.國際數字醫學會:湖南中醫藥大學期刊雜志社,2017:2.
[2] 褚雪梅.探討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7):227-228.
[3] 曹睿,王倩,姜琦.風險管理對消化內科護理安全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5):731-733.
[4] 張敏.風險管理在減少消化內科護理不良事件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8):170,173.
[5] 黎麗嬋.消化內科護理常見安全隱患及防范管理對策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1):177.
[6] 王漢芳.優化消化內科護理管理流程對提高護理質量的作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18):173-174.
[7] 王欣欣.護士分層管理對改善消化內科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作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5):270-271.
[8] 王愛敏.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實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6):217-218.
(收稿日期: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