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天聰
[摘要] 目的 討論研究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工作倦怠與生活質量的關系。 方法 選擇該院醫護人員共200名,使用工作壓力源量表、國際通用的Maslach倦怠量表(MBI-HSS)及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評定表進行評估。討論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工作倦怠與生活質量的相互作用方式及相關性。結果 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各項指標與生活質量存在顯著負相關且與工作倦怠感呈正相關;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與工作倦怠感各項指標呈負相關。 結論 醫護人員工作壓力越大,工作倦怠程度越嚴重且生活質量越差。
[關鍵詞] 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工作倦怠;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b)-0156-02
近年來隨著社會不斷進步與經濟的穩步發展,人們的工作壓力也在逐漸增大。國外研究指出[1],工作壓力是導致醫護人員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生活相關因素也是導致醫療工作倦怠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職業性質決定了醫護人員每日工作量大且繁瑣,工作時間相對不確定,生活缺乏規律,再加上臨床患者病情變化多,不確定因素較多,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變化;同時,還要在工作過程中盡量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合理需求,尊重他們的各項權利,盡量避免醫療事故與差錯的發生,這些均會給醫護人員造成巨大的壓力。醫護人員作為一個特殊的服務型群體,對他們的工作倦怠及工作壓力情況進行研究并分析這兩者與其生活質量的關系,對日后加強醫院科學管理,建立良性機制,提高其生活質量及工作效率均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擬通過各類調查問卷對醫護人員200名工作壓力,工作倦怠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初步探討。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該院醫護人員共200名,包括男86名,女114名;年齡22~44歲,平均(33.1±11.0)歲.其中包括護理人員122名,臨床醫生78名。該次研究共發出2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86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3.0%。所有醫護人員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①工作倦怠量表:馬斯勒職業倦怠問卷(MBI-HSS)[2],主要包括情緒疲憊感、工作冷漠感與無工作成就感3個維度共22個條目。其中,包括情緒疲憊感9個條目,工作冷漠感5個條目,無工作成就感8個條目。以0-6分進行評定,情緒疲憊感滿分54分,工作冷漠感滿分30分,無工作成就感48分。倦怠程度隨情緒疲憊、工作冷漠感得分升高而進一步加強,隨個人成就感得分升高而減弱。②生活質量評分問卷:主要以生理、心理、獨立性、社會關系、環境及精神6個領域為主,每個領域均有4個條目共24個條目,分別采用1~4級評分法評定。生活質量隨評定量表得分升高而升高[3-4]。③工作壓力源量表參考美國護理心理學家Anerson及Grey-Toft的工作壓力量表及英國護理學家Riding、Wheeler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調整改編而成,包括:專業工作、工作量與時間分配、工作環境與資源、患者護理及管理與人際關系5個方面;每方面包括7個條目共35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法進行測評,滿分140分;工作壓力隨工作壓力源量表評分升高而不斷增加。
1.2.2 調查方法 問卷中均有統一指導語及填表方法,由從事心理測量的同事先對參與調查的醫護人員進行集中培訓與指導后發放問卷,2周后進行統一收回。討論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工作倦怠與生活質量的相互作用方式及相關性。
1.3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采用配對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醫護人員工作壓力與生活質量相關性矩陣分析
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各項指標與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存在顯著負相關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醫護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矩陣分析
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各項指標與工作倦怠指標呈顯著正相關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醫護人員生活質量與工作倦怠相關矩陣分析
醫護人員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與工作倦怠各項指標均呈現逐負相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工作倦怠是指由情感衰竭與個人成就感降低構成的一種心理、生理上多維度的綜合性癥狀[5-6]。具體可表現為:①以個體精神、情緒與情感均處于極度疲勞狀態,情感資源枯竭,完全喪失工作熱情為主要特點的情感衰竭,這也是工作倦怠的核心表現;②以消極、麻木、否定的態度及情感對待周圍的人,對他人缺乏同情心,甚至當做毫無生命的個體看待,此為去人性化;③對自己的工作意義與價值評價下降,自我效能感減弱甚至消失,感到對工作力不從心,無法獲得成就感并不再為之付出努力,為個人成就感低。醫護人員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需與不同的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還需經常面對生離死別、重癥搶救、醫療技術更新與各類繁瑣事務,再加上工作時間與生活時間缺乏規律,常使人處于不良的工作環境中,這種特殊的工作性質與高強度的職業壓力,易導致醫護人員產生職業倦怠[7-8]。相關研究指出,醫護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存在密切聯系,醫療事故、醫患關系、工作負荷、聘任壓力及職業發展等均導致醫護人員面對較高的資源消耗[9],極易出現情緒衰竭;再加上醫生本職工作的基礎上還需承擔科研、教學等多項任務,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還兼顧教育者,咨詢者等身份與患者進行溝通,當多重角色進行互換的過程中一旦出現矛盾或超出個人承受能力可直接導致角色沖突從而使工作潰敗感與離職意愿進一步增加。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工作壓力能直接對醫護人員工作倦怠造成直接影響,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程度呈正相關,這與國內外許多研究結果一致。另外,工作壓力越高、工作倦怠程度越嚴重,生活質量越差。工作倦怠主要以情緒疲憊感增強,工作冷漠感增多及工作成就感降低為特征,該次研究發現,工作倦怠是導致工作壓力增加及生活質量受到影響的重要環節,工作壓力及工作倦怠感增高,生活質量越低;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呈正相關,工作壓力、工作倦怠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因此為了醫學事業能夠更好地發展,我們應更加積極地關注醫護人員的工作倦怠感干預,一方面幫助醫護人員了解工作倦怠的特點與相關知識,另一方面幫助其提高業務能力以更好地適應工作的不斷發展。作為管理者,應不斷完善醫院人員管理,構建健全有力的支持系統及院內管理系統,為院內工作人員努力營造良好的組織與工作氛圍。
[參考文獻]
[1] 張建娜,陳忠蘭,姜靜媛.急診科護士工作倦怠調查研究[J].華西醫學,2013,28(9):1373-1375.
[2] 張艷燕,陳寧.胸外科護士工作壓力、生活質量與工作倦怠的典型相關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2):150-152.
[3] 李煒龍.醫患關系滿意度、工作倦怠和護士職業認同的關系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3.
[4] 譚健烽.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工作倦怠與生活質量相關性研究[C]//國際生活質量研究學會—亞洲華人分會、香港生活質素學會、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醫學院、中山大學(Sun Yat-Sen 2012亞洲華人生存質量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全國生存質量學術交流會論文集.廣州:國際生活質量研究學會亞洲華人分會,2012:7.
[5] 李慧民,李莉,張曉慧.艾滋病醫護人員工作壓力源、應對方式與工作倦怠的關系[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6):4092-4094.
[6] 吳志敏,劉松茹,劉珂.淺談急診科護士工作倦怠的原因及應對措施[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102-103.
[7] 余華,鄔麗瓊,金婧.護士工作壓力、生活質量與工作倦怠的典型相關分析[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0,31(10):49-53.
[8] 張媛.醫生工作倦怠及其與自尊、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9] 王金玲,孫雅博.護士工作倦怠與激勵管理[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134-135.
(收稿日期: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