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湘嵐
[摘要] 目的 探討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聯合PDCA循環管理法對外科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將160例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80例,采用外科常規護理管理措施;研究組80例,加用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聯合PDCA循環管理。記錄兩組護理不良事件、護理滿意度差異。結果 研究組患者中,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7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75%(χ2=5.625,P<0.05)。研究組患者中,非常滿意47例、滿意28例,其護理滿意度為93.7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33例、30例及7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77,P<0.05)。結論 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聯合PDCA循環管理法可有效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改善護理工作質量及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PDCA;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外科;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b)-0035-02
外科是醫院主要科室之一,具有病情危急、病種繁多及病人數量龐大等特點,對醫護水平均有極高要求。就護理管理而言,若不能妥善安排、管理,會嚴重影響患者住院效果、醫院管理效率[1]。因此,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外科護理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已成為醫院管理重點環節之一。該文選取該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所收治外科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以評估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聯合PDCA循環管理法的臨床價值。現將詳細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所收治外科患者16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80例,男47例,女33例,平均年齡(45.17±9.46)歲;對照組80例,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齡(44.87±9.51)歲。兩組病例數、性別比例、年齡范圍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病例納入標準[2]:①均符合外科常見疾病診斷標準;②18~70歲;②對該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病例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精神障礙或認知功能不全者;②臨床資料不全者;③不能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外科常規護理管理內容,包括:日常責任區劃分、日常工作任務安排、注意事項宣及醫院內部管理制度宣貫等。
1.2.2 研究組 加用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聯合PDCA循環管理。(1)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組建管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對該科可能存在護理風險進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應管理方法;嚴格遵循規章制度開展護理工作,對患者實施整體管理和體征監測。(2)PDCA循環管理模式:①計劃階段:由院方分管領導牽頭,由外科護士長發起科室護理管理現狀調查,包括責任分區是否合理、護理人員手部衛生是否達標、安全意識是否存在等;并根據調查結果制定明確工作目標,包括工作制度、培訓制度及崗位責任監管制度等。②實施階段:在護士長帶領下,全面學習護理管理、護理工作相關知識,實行培訓上崗制度,所有新入科護理人員需經培訓合格后方可安排崗位。③檢查階段:構建三級質量管理制度,對科室環境、工作態度及安全事件等進行實時監管,遇到突發事件應及時處理、反饋;獎懲分明,每季度考核一次。④處理階段:每個季度進行歸納總結,將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轉入下一管理循環中,在循環中不斷糾正和提高。
1.3 評價方法
護理不良事件包括:墜床、燙傷、用藥錯誤及護患糾紛。護理滿意度: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科室環境、護理態度、護理水平、細膩度及整體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3個等級[3]。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由表1可知,研究組患者中,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7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25,P<0.05)。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由表2可知,研究組患者中,非常滿意47例、滿意28例,其護理滿意度為93.7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33例、30例及7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77,P<0.05)。
3 討論
專業、科學的護理管理模式有利于預防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其中,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是一種前瞻性評估系統方法,以前瞻性觀點分析問題,重在預防,避免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在醫療安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4]。而PDCA循環管理法則包括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ion(處理)等4個步驟,可持續性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5]。
該文通過納入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PDCA循環管理法,獲得較為滿意結果。前者以前瞻性分析為主,旨在預防護理風險發生。而后者側重于可持續性管理和提高。首先是計劃階段,在計劃制定之前,根據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模式所得結果對該科現狀進行深入分析,例如藥品發放是否及時準確、醫囑是否有效執行等。再通過訂立目標,例如環境整潔、手衛生等,要求護理人員護理工作質量較前有進步。其次是實施階段,根據所擬定計劃進行合理工作安排,要求護士長每日例會進行工作檢查,要求護理人員按時完成計劃工作內容,幫助護理人員養成良好安全意識。再次,是檢查階段,院分管領導及護理部應每月進行抽查,及時了解外科護理工作情況,記錄存在的問題,現場解決,不能及時解決的提出整改措施[6]。最后,通過對上一季度工作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將所存在問題予以解決,并將解決方式并入下一個PDCA循環中,實現逐步優化、糾正之目的,最終實現護理管理工作不斷優化,為醫院科學化建設打下良好基礎[7]。桑玫[8]研究指出,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聯合PDCA后,基礎護理合格率高達99.8%、護理投訴率僅為1.8%、護理差錯發生率僅為0.9%,明顯優于傳統模式,其有利于促進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該組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中,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7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25,P<0.05)。提示聯合管理模式有利于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另一組數據顯示,研究組患者中,非常滿意47例、滿意28例,其護理滿意度為93.7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33例、30例及7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77,P<0.05)。提示聯合管理模式更受患者歡迎,這可能與其工作效率、質量更高有關。與上述研究結論基本吻合。
綜上所述,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聯合PDCA循環管理法可有效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改善護理工作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有利于良好醫院形象建立,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文艷,王香香.聯合回訪中心應用PDCA循環管理提高兒科護理滿意度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15,244(5):378-380.
[2] 盧堯,滕方,畢玉田,等.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法應用于臨床標準輸注紅細胞時間管理[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9):966-968.
[3] 羅文,陳玉梅,陳銀崧,等.持續質量改進在預防內科住院患者跌倒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3):84-86.
[4] 申健,劉晶星,王宇彤,等.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在臨床實踐教學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34(5):755-758.
[5] 李玉虎.PDCA循環管理法在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工作中的實際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19):83-86.
[6] 馬燕,鄭萍霞,俞蘇蘇,等.神經外科護理帶教應用計劃執行檢驗處理循環管理模式效果評價分析[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8(1):1217-1219.
[7] 李清月,阮淑妹,謝冠梅,等.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心血管外科ICU患者不良反應及滿意度的改善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9):2799-2801.
[8] 桑玫.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聯合PDCA循環管理在肝膽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6):151-153.
(收稿日期:201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