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進秀 孟亞男 孫艷
[摘要] 目的 研究綜合醫院門診護理管理中不良因素種類及其應對策略。方法 選擇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該院門診護理不良事件29例,針對上述不良事件內容、種類、發生情況、處理結果加以分析和研究,形成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結果 通過針對性的整改策略,該院門診部護理管理不良事件發生比例有所下降。結論 采用科學、完善的整改策略,降低綜合醫院門診不良因素對護患關系造成的影響,從而減少門診部不良事件的發生比例,提升護理工作質量。
[關鍵詞] 綜合醫院門診;護理管理;不良因素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b)-0104-02
門診接診量較大,對護理工作的要求較高,對護理人員造成了極大的工作壓力,在實際門診護理工作中,極易因各種客觀因素造成護患之間的關系緊張,以至于出現各種不良事件[1]。面對這些問題,門診部應加強護理人員的管理與監督,從而提升護理人員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門診護理質量,從而降低護理事件發生幾率,建立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現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間該院收治的3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該院整改前后門診護理不良事件報告數據,并選擇整改前后各100例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
1.2 方法
針對不良事件內容、種類、發生情況、處理結果加以分析和研究,該院門診護理管理部門總結其發生原因如下:①門診護理工作量過大,當前該院門診日接診量過大,患者就診人數較多,其中大部分為初診患者,對醫院門診就診流程不熟悉,需要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引導,相較于大量的患者,護理人員相比之下數量較少。因此,護理人員的精力被極度分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護理工作質量,造成護患關系的緊張[2]。另外,單獨前來就診的患者較少,大部分患者均與家屬一同前往門診就診,患者與家屬面對疾病難免存在焦慮和憤怒的情緒,在與護理人員溝通過程中極易出現交流不暢問題,從而影響了護患關系。②門診醫生工作強度過大,作為一所綜合醫院的門診部,醫生不僅需要負責門診的接診工作,同時很多醫生還要兼顧住院部患者手術及治療工作,部分醫生還要進行學術研究、外出交流等諸多工作[3]。因此,醫生出診時間比較緊張,患者待診時間較長,極易出現憤怒情緒,為護理人員開展相應工作造成一定問題,進而造成醫護糾紛。③門診就診流程過于復雜,患者在就診階段需要掛號、繳費、待診、就診、檢查、2次就診、開藥、2次繳費、取藥等環節,患者在上述步驟中需要不斷排隊、等待、來往于各個科室之間,前來就診的患者與家屬在等待中情緒逐漸焦躁和煩悶,與護理人員之間極易出現矛盾[4]。④護理人員管理分散,綜合醫院門診所涉及的科室較多,護理人員數量相對較少,而患者數量日益增多,加之護理管理工作的疏漏,致使患者就診、醫生接診、護理人員服務等諸多方面存有漏洞。另外,因護理人員數量不足,大部分護理崗位均只有一名人員,一旦出現突發性事件就會造成護理服務受到影響,從而增添了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矛盾[5]。同時,護理人員多由各自科室進行管理,這種分散式管理模式不利于護理人員服務的統一性,其工作漏洞的可能性極高。通過對該院門診部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各項不良因素,組織該院護理人員、各科室醫師及醫院管理人員,共同加以分析與探討,找出改善該院門診護理工作現狀的方式,并形成針對性的整改策略,在該院門診部加以實施,并在實施過程中吸收各個方面給出的意見與建議,不斷完善該院門診護理工作整改措施,從而轉變當前門診護理工作現狀,維護良好的護患關系。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比分析該院門診護理滿意度情況,采用χ2檢驗,以[n(%)]表示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整改前后不良事件報告情況
該院門診護理不良事件29例,整改前24例,整改后5例。其中有11例患者投訴不良事件、18例護士上報不良事件。上述案例中包含:護患關系不良10例、化驗結果錯誤8例,藥物不良反應6例、患者滑跌5例。
2.2 整改前后患者滿意度
對比整改前后門診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數據,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整改后患者總滿意度明顯優于整改后,見表1。
3 討論
該研究主要對該院門診護理管理中各項不良因素加以分析,形成針對化、全面化的整改策略,有效提升該院門診護理質量。筆者認為:①應加強門診院內感染的控制,鑒于門診之中患者疾病種類較多,各種病原體、細菌和病毒數量較大,極易出現院內交叉感染現象,患者生命安全難以保障。針對這一問題,可在該院門診大廳設立分診臺,對患者患病類型進行簡要的判斷,不僅能夠降低詢問處工作強度,同時也可避免患者疾病的傳染性,如患者患有傳染類疾病,護理人員需及時引導患者到傳染病區域就診,有效避免門診院內感染現象[6]。②加強門診部清潔、消毒與防護工作,對門診區空氣、地面及設施加以消毒,并采用微生物檢測模式評價消毒效果,以便于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消毒工作。同時,醫療廢物處理不當會對院內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門診部需加強對醫療廢物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采用制度明確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輸、處理等各方面工作流程,形成潔凈、安全的門診環境。③構建高效就診模式,由于該院門診日接診量較高,復雜、繁瑣的接診環節不利于門診護理管理工作,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門診接診秩序與服務質量。因此,筆者認為需簡化現有接診環節,組織護理人員建立門診患者服務小組,護理小組陪伴患者共同進行掛號、繳費、檢查及各項手續,以便于幫助首診患者獲得相應服務。同時,引入電子屏幕顯示醫院平面圖、接診流程等媒介,從而幫助患者明確其就診流程。
護理人員管理方面,醫院應加強門診護理人員的培養及管理,具體措施如下:(1)護理人員培訓方面,一方面,針對護理人員的技能水平加以培養,包括各個科室護理人員專業能力,同時也包含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的能力培訓,將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知識逐步普及于護理人員之中,從而為患者提供能夠優質的護理服務[7]。另一方面,需提升護理人員職業道德培養,通過定期開展護理人員思想政治教育情況,從護理人員思想上和意識上加以培養,促使護理人員采用熱情、積極的態度開展護理工作,有助于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服務。
(2)護理人員考核與評價方面,考核評價是護理人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門診需建立護理人員考評小組,該小組由各科室醫師、高年資護理人員及醫院行政領導組成,采用定期與不定期考評方式,針對護理人員工作各個層面加以考核與評價,從而形成完善的護理人員考評結果。同時,根據上述考評結果,分析現階段醫院門診護理人員管理中的紕漏與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優化措施,以便于逐漸提升門診護理質量。另外,針對護理人員考評結果,研究每一位護理人員工作情況,針對其工作能力不足的方面進行個體化教育,不僅能夠完善護理人員工作環節,同時也有助于護理人員個人發展。
(3)引入績效管理措施,績效管理原本起源于現代企業管理之中,當前被廣泛應用于醫院之中,通過科學、全面的護理績效管理措施,能夠保障護理人員不斷進行自我提升,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①制定績效管理計劃,包括門診護理人員資歷、工作時長、工作能力、學歷及患者評價等諸多方面,形成全面化的護理人員績效管理計劃。②制定績效管理計劃后應予以實施,在實施期間記錄各項問題與不足,并積極借鑒門診護理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和調整。③除了物質方面的績效獎勵之外,還應對門診護理人員的精神層面進行激勵,包括:口頭或書面贊揚護理人員、授予其榮譽稱號等等,這一方式在極大程度上提升護理人員集體凝聚力,提高護理人員服務的自主能動性與積極性。
綜上所述,該研究針對該院門診2年間護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加以分析,了解門診護理管理中的不足與紕漏,探究護理工作不良因素產生原因,最終構建針對性極強的護理管理策略。通過這種整改模式,對現有護理服務的完善起到了積極作用,該院門診在2015—2016年期間共出現不良事件24例,經整改,2016—2017年期間出現不良事件5例,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證實采用高效的護理管理模式,醫院門診護理工作不良事件發生比例有所下降,患者對護理人員及醫院門診的滿意度有所上升,有助于構建更為和諧的醫護關系。
[參考文獻]
[1] 李艷艷,黃成亮.綜合醫院門診護理管理不良因素分析與對策[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A1):90-92.
[2] 陳素玉,曾亞琴,孫幼華.綜合醫院門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對策[J].醫藥前沿,2016,6(17):357-358.
[3] 楊莉莉.風險因素管理在醫院門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6(11):62.
[4] 駱茜.加強門診護理管理與減少護理不良事件對策探討[J].醫藥前沿,2016,6(13):313-314.
[5] 楊青.綜合醫院90例護理不良事件的相關因素及處理對策[J].醫藥,2016(4):49.
[6] 趙洪俊.風險管理在門診優質護理落實中的實踐效果[J].河北醫藥,2015(24):3827-3829.
[7] 何云花.風險因素管理在醫院門診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41):205,209.
(收稿日期:201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