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
[摘要] 目的 該研究對護生從事西部護理的就業意向調查統計,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方法 該研究選取2017年9—12月該市醫藥學院護理專業大學生300名作為調查對象,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統一調查評估,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 該研究300名護生希望選擇“東部地區”就業51.00%,選擇“西部地區”就業9.33%;并且有超過一半護生并不了解西部就業扶持政策;影響護生就業選擇的主要因素包括:發展機會、基礎條件及薪酬待遇;大部分護生期望薪酬可滿足自身需求,以3 001~4 000元為主。結論 從事西部護理就業意向中,本科護生意向較低,其主要影響因素為基層條件較差、發展機會較少;我們建議對畢業護生學校需做好相關引導工作,國家完善西部護理基礎設施與落實相關就業扶持政策,鼓勵畢業護生到西部就業。
[關鍵詞] 西部地區護理;基礎設施;護生;就業意向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b)-0170-02
隨著醫療改革的大力推行,基層護理事業的不斷發展取得良好成果,成為醫院醫療服務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為就醫患者的健康貢獻巨大。但目前我國基層護理人員配置仍然較為低下,特別是醫療設施簡陋、發展空間有限的西部地區醫療機構,存在較多的客觀性問題,例如:護理人員技術水平低下、學歷結構不合理、人員配置匱乏等,造成西部地區醫療水平嚴重滯后。導致大部分面臨畢業護生,不愿前往西部從事就業[1-2]。對此,該研究采用自制問卷調查方式,統計該市醫藥學院300名護理專業大學生西部護理就業意愿,分析其影響因素,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抽選該市醫藥學院2017年9—12月應屆本科、專科護理專業大學生300名進行統計調查,其中專科護生127名,專科護生173名;其中男護生21名,女護生279名,年齡18~25歲,平均年齡(22.4±1.5)歲,護生生源地:城市135名,農村165名。篩入對象均完成相關護理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
1.2 方法
調查問卷:綜合既往大量文獻,進行護生從事西部護理及相關影響因素調查表設計,調查問卷采用多選、單選混合形式統計,共計51題,主要內容包括:①社區基層就業、西部地區就業、農村基層就業;②基層衛生機構就業調查;③個人就業意向;④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⑤對就業前景及就讀專業的看法;⑥家庭及個人基本情況等。
調查方法:調查以班級為單位,對2017年9—12月該市醫科學院護理專業在校學生進行調查。由專業學生調查員進行統一發放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為保證真實性以無記名方式由學生填寫。該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有效回收297份,有效回收率99.00%,將統計數據統一錄入。
1.3 統計方法
該研究使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組間計量資料差異用t檢驗,使用(x±s)表示;組間計數資料差異使用χ2檢驗,使用[n(%)]表示,組間數據差異對比,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調查護生就業區域意向
經統計調查顯示,該研究300名護生希望選擇“東部地區”就業護生153名,占比51.00%;希望選擇“中部地區”就業護生115名,占比38.33%;選擇“西部地區”就業護生28名,占比9.33%;就業“地區不限”護生4名,占比1.33%。研究指出,超過一半護生希望在東部發達地區就業,與選擇“西部地區”就業的護生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應屆護生對西部政策的了解情況
該研究300名護生中對西部就業扶持政策了解情況調查,“完全不了解”的護生81名,占比27.00%;“聽說過,但不了解”護生172名,占比57.33%;其中“有一定了解”護生占45名,占比15.00%;對扶持政策“比較了解”的護生2名,占比0.67%。
2.3 影響護生從事西部護理就業的主要因素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127名本科護生中,影響其不愿西部就業主要因素為發展機會少35.43%、基礎條件差39.37%;專科護生173名中,基礎條件差是影響其不愿西部就業的主要因素,但發展機會少24.28%,占比同樣較高。而專科、本科護生就業選擇因社會地位影響因素較少,說明當代畢業護生更注重于基礎條件的優異,其次是發展機會。見表1。
2.4 護生期望薪酬范疇
該次調查300名護生中,期望月薪5 000以上者58例,占比19.33%;期望月薪4 001~5 000元者45名,占比15.00%;期望月薪3 001~4 000元護生124名,占比41.33%;期望月薪2 001~3 000元護生70名,占比23.33%,3名選擇1 000~2 000元,占比1.00%。說明,該次調查大部分畢業護生期望薪酬3 000以上,以滿足自身需求為主。
3 討論
該次研究,對300名應屆護生西部就業意向統計顯示,選擇“西部地區”就業護生28名,占比9.33%;絕大部分畢業護生更愿意選擇東部地區或中部地區就業,暗示西部地區護理就業人才面臨著嚴重匱乏的狀態,而東部地區護理人才則處于超飽和狀態;指出東部地區畢業護生不僅面對這就業壓力,同時也導致大學生畢業即面對失業的現狀逐漸惡化;而西部地區因護理人才的匱乏,導致醫療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面臨更大困難[3]。為改善這種不良現狀,需樹立當代醫科大學生“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并對自己就業區域定位適當的進行調整,有助于減少盲目的選擇擇業地區[4-5]。各高校針對畢業大學生面對的就業問題,需加強其區域選擇的引導力度,轉變大學生的傳統就業觀念,促使更多大學生選擇中部地區或西部地區就業,對畢業大學生擇業選擇面進行拓展,并緩解大學生失業問題[6-7]。
同時,對影響護生西部就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顯示基礎條件差、發展機會少是影響護生就業選擇的主要因素。對此,國家需加強對西部地區醫療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優化西部地區基礎條件;同時醫療機構則需給予基層護理人員的晉升平臺,改善醫院基層護理人員的薪酬待遇[8]。
此外,薪酬水平同樣是影響護生擇業區域選擇的重要因素。西部地區優于經濟水平發展較為緩慢,可給予薪酬水平普遍低于中部地區與東部地區[9-10]。該次調查顯示,300名護生中,期望薪酬4 000以上護生占據34.33%,期望月薪3 001~4 000元護生124名,占比41.33%;這一現象則指出當代醫科院校護生對西部薪酬期望值過高,不符合西部經濟現狀。經分析,可能因部分家長與學生存在錯誤的價值觀相關,認為護生擇業容易,且薪酬待遇良好、工作穩定,一般對就業期望值較高。對此,需加強對大學生價值觀引導,使其對自我薪酬需綜合發展空間、個人能力進行綜合定位,不要以薪酬水平高低衡量自我價值,將目光放長遠,轉變就業觀念,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綜上所述,影響醫科院校護生擇業區域選擇因素較多,同時當代醫科院校護生對西部護理就業意愿普遍較低,經分析不要因西部地區工作環境與條件差、發展空間有限、且薪酬待遇低無法滿足大學生需求,導致大部分畢業護生不愿參與西部基層醫院工作。對此,國家與學校需做好就業指導與西部擇業的政策宣傳,促進醫科院校畢業護生選擇西部地區擇業,為促進西部護理人員配置水平的提高,促進大學生西部就業選擇,需加大西部擇業宣傳力度,并對西部就業扶持政策的宣傳加大,提高護理專業西部就業的吸引力與影響力,促使建設西部醫療機構護理隊伍,為我國西部地區醫療事業的建設做貢獻。
[參考文獻]
[1] 余亞玲,朱玉艷,牛海燕.護生從事感染科護理的就業意愿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新疆醫學,2014,44(8):147-149.
[2] 楊玉潔,李惠萍,方勤.五年制高職護生從事老年護理意愿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5,30(14):75-77.
[3] 馮會玲,白建英,秦愛軍,等.中醫藥院校護生從事老年護理就業意愿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4):15-16.
[4] 邱雪琴,張平,孔令磷.地方院校護生社區護理就業意向及影響因素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7):64-66.
[5] 孫曉寧,盧詠梅,陳佩儀,等.對中醫藥高校本科護生老年人態度、老化知識及老年護理擇業意愿的調查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6):3704-3707.
[6] 曹玉鳳,李向云,馬姝.吉林省護生社區護理就業意向及其相關因素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2):210-213.
[7] 李娟,蔣文慧.不同層次護生社區護理就業意向分析[J].全科護理,2017,15(23):2844-2845.
[8] 王包蘭,陳方平.在校護理本科生的基層就業意向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醫藥前沿,2015,5(12):19-21.
[9] 熊杰,涂莉娜,肖琦,等.臨床教學中實施正性暗示法對男護生畢業后擇業意愿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19):1812-1814.
[10] 翟忠美,張金沙,楊友誼,等.高職護生社區護理認知及就業意向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26):14-17.
(收稿日期: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