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晉 毛新志
[摘要] “健康中國”建設對衛生人力資源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文分析總結了近年來關于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調查的客觀數據,梳理了關于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研究論述,對醫學研究生心理教育對策展開探討。
[關鍵詞] 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對策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b)-0174-03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規劃綱要對我國衛生人力資源建設、醫學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特別提到了完善醫學教育質量保障機制。作為高學歷、高層次衛生人力資源的醫學研究生,是國家健康衛生事業建設的主力后備軍。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關系到自身的發展,也關系到醫療服務質量以及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關系到國家健康衛生事業的發展。
1 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
通過查找、梳理有關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及教育的文獻,發現這個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不容樂觀。國外研究者研究發現醫科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一般正常人群。Liselotte等[1]使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醫學研究生在進校時與非醫學專業同齡人心理狀況調查發現結果極其接近,但經過一年學習后醫學研究生的心理問題發生率從25%升至52%。Ahmed 等[2]通過對迪拜某醫學院165名碩士研究生進行研究,發現抑郁癥狀者28.6%,焦慮癥狀者占28.7%。國內諸多研究也發現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趙淑芳等[3]研究發現34.29%的醫學研究生心理癥狀檢出呈陽性。程雯等[4]研究表明醫科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水平明顯低于普通人群。王曉翠研究[5]指出,醫學研究生有近五分之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且其檢出率在近5年呈逐年上升趨勢。吳傳莉等[6]調查發現,醫學研究生SCL-90 結果顯示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與常模相比,尤其是強迫癥狀、恐怖和精神病性方面心理問題較突出。這些調查研究表明必須對醫學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高度關注。
2 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相關影響因素
2.1 學業影響
醫學專業的特殊性使得醫學研究生相較于其他專業研究生面臨更重的學業負擔。調查[7-8]顯示,日常學習和臨床實習等是影響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醫學研究生教育學制長、培養要求高,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外,還有嚴格的科研和論文要求,以及大量的臨床實習。當前各醫學院校都要求研究生在讀期間需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博士更是需要發表高分值SCI論文,這不僅加大了醫學研究生的科研難度和負擔,更使得很多研究生由于擔憂能否順利畢業而產生了較大的焦慮情緒甚至心理問題。而實習期間,醫院工作節奏快、負荷高、責任重、壓力大,還需要應對復雜的醫患關系,長時間處于這種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使得很多醫學研究生的工作壓力和情緒負擔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釋放和緩解,而導致了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產生。
2.2 就業影響
伴隨高等教育擴招,近年來研究生畢業人數逐年增加,而就業率卻呈逐年下降趨勢,就業形勢愈加嚴峻,研究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醫學專業性強、就業對口要求高,使得醫學研究生的就業面相對有限,競爭更為激烈。同時一些醫學研究生對自身能力條件和未來工作環境期望偏高,都趨向于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或者三甲醫院就業,而不愿意去偏遠地區或基層醫院,使得大醫院的就業門檻越來越高。經過多年努力學習和經濟上的付出獲得了更高的學歷,卻依然面臨和本科畢業生一樣的就業壓力,甚至要和本科畢業生競爭,有些研究生的心理出現了失衡。沉重的就業壓力、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等讓他們的心理沖突更加突出。
2.3 人際關系影響
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心理健康。現在的研究生大部分都是1990年后出生的,其中絕大部分又是獨生子女,他們個性突出、強調自我,對他人的包容理解以及團體合作性性相對欠缺,在和其他同學的日常相處中很容易因為一些瑣事而鬧矛盾、產生負面情緒,甚至有導致傷害性結果的極端行為。另一方面,導師也是影響研究生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有些導師由于工作繁忙而疏于和學生溝通,容易讓研究生產生被忽視感;一部分研究生由于自身個性等原因而不積極主動和導師交流,師生距離漸行漸遠;還有一些由于研究生和導師的個性及學習工作風格不相容、甚至相背,雙方相互不接納而導致關系緊張、矛盾重重。這種疏離的師生關系不僅給研究生帶來諸多負面情緒,也不利于他們的學習和科研,可能導致心理問題產生。
2.4 婚戀影響
婚戀問題是當今社會年輕人普遍面臨的難題之一,研究生也不例外。大部分醫學研究生已經到了適婚年齡,該時期他們的思想和情感都比較活躍,有了婚戀需求,但由于還處于求學階段,人際交往范圍局限,使得他們滿足情感需求的渠道比較單一,同時心智上的不夠成熟以及學業壓力又使得他們在應對情感問題時易出現各種心理狀況。婚戀問題有明顯的年齡限制特點,對于很多女研究生而言,她們已經產生了婚戀壓力。對于心理尚不成熟的研究生而言,婚戀問題和學業及就業壓力一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疊加效應。
2.5 個人自身影響
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不僅受客觀因素影響,也和主觀因素密切相關,包括個人的人格特征及認知風格等。有研究[9-10]表面,醫學研究生的人格因素與心理健康狀況有著密切關聯,以自我為中心、沖動、冷漠、缺乏同情心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具有外傾人格的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概率更小,情緒穩定性較差的人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作為一個高學歷高文化層次的群體,醫學研究生對自身有更高的理想抱負和價值期許,但是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理、有限的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又使得他們不能準確地判斷自己,從而對自身價值理念產生懷疑,導致壓抑等負面情緒產生。
3 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探討
鑒于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增多,結合醫學研究生這個特殊群體的特點及已有的相關研究,提出以下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3.1 轉變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以往的醫學模式轉變為積極預防的發展性模式,主要從兩方面入手。①教育對象的全體化。隨著對心理健康及教育的認識深化,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意義,尤其在醫學研究生的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培養等方面的作用和意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對象應由以前的有明顯心理不適或心理障礙學生轉變為全體學生,以促進發展為主、咨詢治療為輔。②系統培育心理素質。有效的心理素質訓練能夠提升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降低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因此可以通過培養良好的個性、改善應付方式、增強自我和諧度等方式訓練心理素質,提高醫學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2 構建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務是一個系統工程已成為共識。①各個部門的協同合作。在學校內部,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務不只是學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職責,其他相關職能部門比如教學、招生就業等部門也應積極參與并給予支持和配合。在學校外部,主要是見習實習醫院除了承擔臨床教學工作以外,還應建立配套的實習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務長效機制,并和學校的心理健康相關服務進行連接,以實現醫學研究生從學校到醫院的心理健康服務的連貫性。②各類人員的共同參與。學校不僅要建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隊伍為醫學研究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班主任或輔導員的工作特點發揮其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務中的作用;另外,導師作為研究生教學的主體,除了關注研究生的科研學習以外也要關注其心理健康,師生共同努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的溝通氛圍,促進研究生的學習和身心的全面發展。③各種措施的有效實施。面對日益增多的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在常規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團體訓練輔導等措施以外, 還應努力開發和搭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平臺和心理危機干預平臺,積極開展有關具體措施的縱向研究和有針對性的試點研究,尤其要充分利用醫學院校的資源,探索有效的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務措施。
3.3 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針對醫學研究生教育和培養的特點,充分考慮差異性,因時、因地、因人的開展相關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服務的適用性。①因時制宜。醫學研究生教育學制長、任務重、壓力大,因此學校需要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年級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服務,如對新生開展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對畢業生開展就業指導和就業壓力團體輔導等。②因地制宜。醫學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心理健康服務以學業、人際關系等輔導為主;當進入醫院開始臨床實習后,他們將直面復雜的醫患關系和緊張的臨床工作、適應并轉換學生和醫生的雙重身份,此時的心理健康服務側重點就應適時轉向。③因人制宜。同為醫學研究生遇到的心理健康問題并不是完全一樣的,需要在團體輔導之外,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采取對應的措施,以提高心理健康服務的適用性和有效性。
綜上,對于將要從事救死扶傷醫務工作的醫學生而言,保障心理健康既是自身成長的內在需要,更關系到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履行“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醫學生誓言之必須。
[參考文獻]
[1] Liselotte N Dyrbye,Matthew R Thom as Talt D Shanafelt.Medical Student Distress Causes,Consequences,and Proposed Solutions [J].Mayo Clin Proc,2005(12):1613-1622.
[2] Ahmed I, Banu H, Al-Fageer R, et al. Cognitive emotion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medical students andstaff[J].J Crit Care, 2009,24:e1-7.
[3] 趙淑芳,梁翠萍,張新平,等.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行為類型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 3565-3566.
[4] 程雯,王京,霍彬.臨床醫學研究生心理壓力調查與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2,26(7):29-31.
[5] 王曉翠.某高校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D].鄭州:鄭州大學,2014.
[6] 吳傳莉,留秀麗,游文鋆,等.醫學研究生人格特質與心理健康狀況典型相關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7,34(6).
[7] 何海洋,孟曉軍,楊亞萍,等.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對策[J].西北醫學教育,2015(3):487-489.
[8] 孫磊,陳端穎.醫學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兩省四高校學生的調查[J].中國衛生法制,2017,25(7).
[9] 石福艷,李偉.醫學生人格特質與心理健康狀況的典型相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22):4122-4125.
[10] 沈可,黃笛,劉晴,等.中國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人格特征相關性研究的元分析[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7,9(9).
(收稿日期: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