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武
[摘要] 兒童手足口病已經成為全球性傳染病,常見于嬰幼兒及兒童,不利于患兒健康成長。對于該類傳染病,廣大居民應加強預防兒童手足口病的意識,引導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好各種防控工作,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進行防控,避免疫情大范圍擴散,降低兒童手足口病帶來的危害。
[關鍵詞] 兒童手足口病;傳染防控;挑戰;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 R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c)-0163-02
[Abstract] Children'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as become a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 which is comm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For such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majority of resid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awareness of preventing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guide children to develop good hygiene habits, do a good job in variou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mulate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and avoid widespread spread of immunity. Reduce the harm caused by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Key words] Children'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s
兒童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夏季是發病高峰期,每年因該病死亡的兒童數量較多,現如今,兒童手足口病已經上升至全球性的傳染病。就我國而言,1981年上海首次報道兒童手足口病之后,幾十年來,諸多城市相繼出現[1]。對于兒童手足口病,積極防控是避免疫情大范圍擴散的有效措施。該文通過綜述的形式,分析兒童手足口病傳染防控所面臨的挑戰,并提出可行的應對措施。
1 兒童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是一種由腸道病毒所致的傳染病,資料顯示,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涉及20多種,其中,最為常見的有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主要經由消化道、呼吸道、接觸傳播[2]。手足口病常見于5歲以下的兒童,發病率高,一般存在2~10 d的潛伏期,平均3~5 d,大部分患兒急性起病,伴有發熱、厭食、口痛等癥狀,口腔黏膜出現散在潰瘍或者皰疹,一般情況下,1周左右便可自愈,預后良好。部分患兒病情嚴重,病情發展迅速,發病1~5 d左右,便可能引起腦脊髓炎、腦炎、腦膜炎、循環障礙等并發癥,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即使存活,常伴有后遺癥[3]。兒童手足口病散在發生時,須與皰疹性咽頰炎、風疹等疾病鑒別開,以免誤診、漏診,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加重病情,增加治療難度[4]。
2 面臨的挑戰
自從1981年中國上海發現兒童手足口病后,北京、福建、河北、天津、山東、湖北、吉林、廣東等十幾個省(市)相繼報道該病,1993年,天津發生由Cox A16所致的手足口病暴發流行,5-10月一共報道7 000多例,1986年,幼兒園、托兒所為主的手足口病暴發流行,1998年,廣東、上海、重慶相繼報道因EV 71所致的手足口病暴發流行,癥狀較輕,未見死亡病例。2007年,山東省出現EV 71所致的手足口病暴發流行,3-12月一共報道6 138例,8例死亡。2009年,在中國,手足口病繼續流行,截止到6月30日,全國報道病例共計626 606例,且202例死亡。至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逐年持續上升,且死亡病例仍有所升高,有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手足口病病例達2.8萬例,在4月進入流行期[5]。通過分析上述數據可知,手足口病發病率呈升高趨勢,對兒童的健康成長產生了嚴重影響,對此,積極防控兒童手足口病,對兒童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兒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發展至今,雖有明顯進步,但仍面臨著新的挑戰:①傳播途徑難切斷:兒童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復雜,準確有效切斷傳播途徑難度大。有報告顯示,有3個月大的嬰兒患上手足口病,由此說明,隱性感染、隱性傳播的現象大量存在。醫療機構未落實預檢分診流程,雖然,很多醫院設置有發熱皮疹專科門診室及隔離治療室,但是,因醫護人員相對匱乏,一般實行通看通治。同時,有些專門指定負責住院治療的專科醫院,并未嚴格按照手足口病感染病原種類實施對癥隔離治療。②巡查難度大:一個省包括多個市,每一個市又包含多個縣、鄉鎮、村,兒童數量龐大,加上分散居住,尤其是農村,大大增加了巡查力度,不利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高效開展。
3 應對策略
3.1 家長方面
手足口病以兒童、嬰幼兒為主要對象,因此,在疾病防控過程中,家長占據著重要地位。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時刻關注傳染病的預防,孩子年齡小,抵抗力低下,一旦遭到病毒侵襲,容易引發傳染病。對此,生活中,家長應注重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讓孩子洗手,室內保持通風狀態,被褥時常晾曬,時刻留意孩子飲食,不吃生冷食物,不得喝生水,也不可吃不衛生的食物。嬰幼兒看護過程中,尿布替換后及時清洗,予以消毒處理,處理孩子糞便等分泌物之后需及時清洗手部,避免成人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對于嬰幼兒使用的物品,如奶瓶、食具、奶嘴等,需及時清洗,以免病毒經口進入體內。手足口病高發期,家長盡可能少帶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場所,人群過于密集的地方通氣狀態差,空氣不佳,容易滋生病毒。傳染病高發期,家長密切留意孩子身體狀況,口腔、手足若出現紅色皮疹,且出現發燒癥狀,需及時帶到醫院就診,不得亂用藥。
3.2 幼兒機構方面
每日,兒童在幼兒園待的時間較長,加上幼兒園兒童數量大,相對密集,一旦發生手足口病,容易造成大范圍流行。對此,幼兒園等幼兒機構需強調手足口病的防控。幼兒機構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做到每日晨檢,缺課兒童需詳細查明原因,了解其是否因手足口病沒來上課,一個班上若是有2人或者2人以上感染病毒,全班至少停課10 d。幼兒機構若是3個或者是超過3個班級多于10人感染病毒,整個幼兒機構均要求停課至少10 d,嚴格消毒清理。同時,幼兒機構內,老師應教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衛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另外,老師自己需注重衛生,以免在接觸學生的過程中將病毒傳染至不同的兒童。
3.3 防控機構方面
針對兒童手足口病,疾病控制中心應做到實時監控,及時研判疫情,有效控制發病地區,重點防控兒童密集地區,要求幼兒機構嚴格落實晨檢、消毒等防控措施。另外,不定期組織專業醫護人員宣講活動,走進學校,檢查兒童、學生發病情況,積極宣傳手足口病相關知識,介紹防控方法。
3.4 部門協作,積極宣傳
為了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應對手足口病防控新挑戰,教育部門與醫療部門可強強合作,通過部門協作,加大宣傳力度,實現對兒童手足口病的有效防控。衛生及醫療部門定期消毒清理學校,并通過宣傳單、宣傳教育等方式,加強對孩子家長的宣傳教育,特別是衛生條件差的地區,積極開展手足口病宣傳講座,用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語言,向居民介紹手足口病及危害,增強廣大居民防范意識。同時,醫療機構制定專門傳染病咨詢服務熱線,對于不懂的問題,家長可通過服務熱線咨詢,有助于預防手足口病,切斷病毒傳播途徑。
綜上,兒童手足口病發病率高,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教育部門及醫療機構需加強宣傳教育,做好防控工作,且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介紹手足口病的危害,督促居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衛生習慣,有效防控手足口病,防止兒童手足口病大范圍暴發,為構建良好的社會體系奠定基礎,保障兒童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陳建江.兒童傳染病防控面臨的新挑戰-手足口病[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82):256,214.
[2] 宋群飛.健康管理理念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2):21.
[3] 宋春蘭,成怡冰,陳丹,等.兒童危重型手足口病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4,16(10):1033-1036.
[4] 李家洪.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32):4317.
[5] 葉小霞.幼托機構兒童手足口病防控措施[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2):90-91.
(收稿日期:2018-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