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的協同創新模式是當前研究熱點之一。本文結合協同創新發展特點和趨勢,提出推動高職院校協同創新模式及運行機制有效運作的對策。
【關鍵詞】協同創新;高職院校;運行機制
一、協同創新的涵義和特點
協同源于希臘文synergy,意為共同工作。所謂協同,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性質的主體,通過協調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某一目標的過程。創新是指把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結合”引入生產體系。它包括五種情況:引入一種新產品,引入一種新的生產方法,開辟一個新的市場,獲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種新的供應來源。國際社會認同的特指英文是“Innovation”,有別于“創造”(英文為 Creation)和“發明”(英文為 Invention)。
協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元素的充分銜接,通過創新來突破學科之間的堡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的活力和創新等元素,進而實現深層次的合作。協同創新是一項復雜的創新組織方式,其關鍵是形成一個多種主體相互協調溝通的網絡創新模式,以大學企業研究機構為主,以政府金融機構中介組織創新平臺非營利性組織等為輔,非線性效用協同創新的系統疊加是通過知識創新主體和技術創新主體間的進一步合作和資源結合產生,它的主要特點有兩點。一是整體性。創新生態系統的存在形式和目標功能都表現出統一的整體性,主要是因為其通過各種要素的有機集合而不是簡單相加。二是動態性。創新生態系統是不斷動態變化的。由于協同創新的多主體性,在協同創新的不同發展時期,各個創新主體的功能在逐漸變革和升華,同時,隨著協同創新的不斷深化,往往有新的主體和創新元素的融入,共同作用于該創新項目。
二、協同創新運行機制構建的解決辦法
(一)建立新的協同創新運行機制需要相關部門盡快推出新的政策、相關的制度、推出新內容來支持高職院校協同創新
對參與的企業與高校提供一個完善的獎懲制度來激勵協同創新的實施,讓更多的高校企業加入進來。例如,對參與進來的企業給予稅收、信貸及專項獎勵、補貼,為參與的高校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支持。
(二)企業學校共建人才孵化制度
在教育領域中要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需要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在當今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整合大數據應用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要。企業院校需要對人才進行寬口徑教育,例如,在培養過程中通過切實需要培養人才的行為模式,創新能力,以及提高技能水平,達到信息化、網絡化的標準。國內高職院校眾多,由于現在的人才越來越多,流動量也越來越大,因此對高職院校協同創新培養人才的質量也越來越更好。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實用”,這樣做能讓高校等研究機構的相關理論成果直接快速地在企業的實際運作用反應出來,從而推動企業的提升,讓高校成為某個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科研能力與智力方面的支持。平臺的構建應注意:培養戰略創新型人才很重要,借助信息網絡,移動網絡平臺,達到企業、行業、高校之間的多溝通,多交流,結合實際產業的創新需要更新調整人才的培養及培訓制度與計劃,設計科學的,高效的實用的制度支持。
(三)加大校級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力度
校級協同創新中心是協同創新建設的重要基礎部分,高質量,數量多校級協同創新中心為建設省級,乃至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提供了大量寶貴經驗與建設基礎。這樣就將高校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中,直接為推動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力量。讓高校更加清楚自身的特點,與存在的自身長處,找好發展協同創新的角度,以加大校級協同創新的支持力度。再者,相關的管理部門要增加對校級協同創新中心的交流,多掌握實際信息,進行規范管理。并要予以資金支持,讓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落在實處。在規范與引導下穩步建設。此外,為保證中心在實際運作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各方面努力爭取與更多,更有力的企業合作。讓企業的員工與學校學生與研究人員一起從多方面討論,以解決企業中所面臨的疑難雜癥,幫助企業走出瓶頸,并使這些技術通過與中心協作的企業快速轉化到市場,為校級協同創新中心迅猛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高職院校協同創新模式及運行機制取得成效分析
首先,辦學規模的擴大。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開展,通常會在高職院校內、企業內或產業園區內建立合作機構或部門,高職院校因此擁有更多校內或校外實訓基地,擴大了高職院校辦學范圍。其次,辦學體制的創新。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開展,使得辦學主體由原有高職院校這一單一主體變為由政府、行業企業、高職院校、行業協會等多方主體協同投資共建,多元主體間逐漸探索和發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最后,管理機制的形成。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有效運行離不開管理體制機制的構建和創新。
四、結束語
協同創新是發展高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通過依托政府、高職院校、行業企業、行業協會及社會機構及相關團體,整合多方主體間優勢資源,創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的人才。總之,協同創新模式及運行機制為國家的創新能力提升和高校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強大且良好的基礎,對此各高校要重視協同創新的理論認識,積極采取與各大企業之間的合作與聯系,創建一個良好的平臺,使學生在高校中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更直接從行業企業的需求中培養了強大的職業技能。從而為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必要強有力的人力資源基礎。
參考文獻
[1]于新穎.高職院校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運行機制研究[J].時代金融,2015(05).
[2]范靈.高職院校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建設與運行機制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6).
作者簡介:李永貴(1980.08—),男,漢族,湖北棗陽人,講師,研究方向:鐵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