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也婷 張磊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態度和精神理念,是工匠以追求完美的精神,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并不斷創新的精神品質。工匠精神培育對開發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職業思維和信仰都意義非凡,是最適合于當代職業教育的指導精神之一。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嘗試探討了工匠精神在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培養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議,為促進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做出了新的努力。
【關鍵詞】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綜合素質;發展
一、引言
工匠精神指的是對個人職業的認識、態度和堅持,是一種專業的職業態度。具體而言,工匠精神表現為對工作的尊敬負責,對工作產物的精益求精和嚴謹細致,甚至于對工作衍生事物的關注和投入。工匠精神由職業性、專業性和人文性三大特征構成。自十九大以來,我國開啟了產業改革創新、促進產業核心競爭力發展的新一輪奮斗。因此,培養高職學生工匠精神,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是實現產業成功改革的關鍵所在。
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可塑性較強。新時期以來,我國高職院校教育已經從老式的傳統教育向多元化、高效性教育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理論與實踐能力全面發展的學生,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教學重點。
2016年全國兩會以來,工匠精神在我國高職院校逐漸得以推廣,但囿于各地區特點、校園文化的差異,工匠精神培養高度強調特色化和針對性。在此背景下,本文嘗試探討了工匠精神在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培養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議,為促進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做出了新的努力。
二、工匠精神培育背景
(一)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是我國高職院校教育的重點目標。首先,工匠精神有助于促進高職院校內多元文化的開發和建設,為校園營造起積極的學習、就業、守業文化氛圍,并基于此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和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與職業素養。其次,基于工匠精神的培育活動也有利于發掘并培養學生的特長和愛好。通過相關活動,挖掘具有毅力、恒心和匠人天賦的學生,提供學生才能深造和才藝展示的平臺,充分開發學生潛在能力。
(二)工匠精神培育的可行性
眾人拾柴火焰高。開展系統、科學的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僅依靠學校遠遠不夠。在工匠精神培育的過程中,高職院校不僅發動全體教師群策群力,更需要集合教育領域專家蒞臨研討會指導,為共同合作以保障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僅僅是針對學生,更是針對教師,專業教師實際上就是“教書匠”,通過對教師工匠精神的塑造能夠在全校范圍內起到自上而下、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徑
(一)自主建立學生綜合素質網絡平臺
第一,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考察平臺和心理數據庫,平臺可以從學校主頁進入,每位教師都有登錄賬號和自設的密碼,安裝三類軟件:一是近期的素質評估,包含藝術、體育、常識等知識評估,后臺專業人員通過數據反饋,掌握學生的素質情況與思想動態;二是身心反饋訓練,有放松訓練、音樂調適、緩解煩躁等軟件,幫助學生及時舒緩壓力,避免情緒郁結;三是在線工匠精神培育學習,通過該平臺,學生隨時可以在網上進行課程學習。
(二)推出工匠精神培育教材
為了向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系統化地傳遞知識,將工匠精神培育落實到位,高職院校針對不同科目編輯課程教材。工匠精神培育教材擁有生動形象的畫面和淺顯易懂的文字,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知識的來源、社會角色體驗和情緒感知契機,內容盡量適合高職院校階段的學生閱讀和欣賞的。與此同時,學校可以嘗試開設“匠心”公眾號,用于推送分享有關“工匠精神”“大國工匠”“匠心獨運”等相關文章,給學生們準備更大的學習和交流平臺。
(三)強化學生學習效能感
心理學的行為主義認為行為訓練能夠塑造個體認知和行為模式。尤其是對于可塑性極強的高職旅游專業學生而言,行為主義的強化教育格外有效。表揚是最不需成本的激勵,學生們并不在乎獎什么,但他們在乎教師的態度。工匠精神培育不同于專業課程,其教學壓力相對較小,教師沒有必要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重要標準,應該利表揚和鼓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學習效能感。在學生通過努力獲得了進步后,教師更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強化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和職業責任感。
(四)提高“雙師型”教師素養
校內導師是高職旅游專業課程教育設計者和執行者,校外導師是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的實踐引路人和風向標。沒有校內外導師的參與和引導,職業教育是無法順利進行的。
不同的教學風格形成源于教師自身的教育素質和教育經歷,有的教師在形成了一定的教學風格后就很難進行轉化,部分原因是因為教師未能意識到自身素質對學生所形成的影響,并且高職院校教師的工作重心很大部分都放在科研或工作上,對于教學方面付出的思考和實踐都相對較少。因此要提升校內外教師的教育素質,第一步應該思考如何才能提高教師對“工匠精神”的認知。對于非教育學專業的教師而言,“培育工匠精神”是一種既傳統又新穎的教育概念,高職教師要全面、透徹地認識它、理解它、使用它來展開專業教學。而對于現階段的高職教師而言,其自身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高職院校有必要組織教職工群體進行有關工匠精神的理論學習,通過文獻研讀、系統討論、實踐運用來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并加強自身作為教師的“教匠精神”。從而更好地利用自身資源去指導和教育學生,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工匠精神。
(五)加高職院校校對“工匠精神”建設的關注和投入
高職院校教師是否關注“工匠精神”很大程度受到學校對其建設關注和投入程度的影響。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最為重視科研,教師的職稱評定、薪酬待遇等都要依靠科研成果來決定,而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少受到高職院校的真正關注。因此,學校方面應當加強對教師教育質量、課程開發、工匠精神解讀等方面的關注和投入,將課程開發和教育教學質量納入職稱評定等與教師利益切實相關等項目的評價體系當中,根據具體的學科標準和性質來探究最適宜的教學風格,最大程度地支持培養專業化教學風格的校本研宄,通過課堂教學的形象實例,使教師明白、理解和掌握適合于自身學科的教學風格,通過教師的自我實踐、探究和反思,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素質及其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
通過校內外導師之間的通力合作,為旅游專業的高職學生們制定適合于旅游專業的“工匠”教學策略,并適時邀請旅游專業的學者和專家蒞臨指導,不斷完善一線教育教學機制,此外,學校在引進新教師的時候也可以將職業素養作為選拔參考指標之一。
四、結語
專業課程、實踐課程與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結合能夠起到培養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積極作用,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長期目標。工匠精神培育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是地方和校園文化精華的生動體現。在工匠精神培育的過程中,教師們充分發揮自身特長,為工匠精神培育的開發不斷努力,精益求精,使得學校整體人才儲備質量再上新臺階。工匠精神培育對于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與專業學習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體制正從簡單化、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高職院校教育階段的要求也逐漸從單一重視專業課程成績的提高向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健全學生綜合素質的方向發展。這個過程工匠精神培育的開發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可以說,工匠精神培育是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工匠精神培育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為祖國未來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志剛,陳海濤.工匠精神在高職專業建設的應用[J/OL].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2-19: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71219.001.
[2]楊麗.以工匠精神強化機電產品的質量控制管理創新模式的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2017:5.
作者簡介:唐也婷(1991—),女,重慶人,碩士研究生,重慶商務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