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階段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們就業競爭和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為了確保大學生能夠有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來應對市場就業競爭,就需要高校積極地構建職業生涯教育體系并將其與社會適應理念進行有機的結合,只有將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與職業生涯教育體系構建進行緊密的結合,才能夠保障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社會適應;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
一、大學生社會適應力的表現
(一)心理的困惑
在踏入到職場之后,大學生將從人與人之間的無利益關系的群體走入利益關系社會生活和工作環境之中。在社會中充滿了利益關系和誘惑,大學生要想在這里立足,就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人際關系的處理。而目前大學生因為不能理解人際關系的復雜導致在工作過程中存在心理上的困惑和恐慌,影響大學生們的工作和生活。
(二)自我的迷失
每一個大學生對于未來的生活都存在美好的幻想和憧憬,但踏入社會工作的時候,美好的憧憬往往與殘酷的現實不匹配,畢業后的大學生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社會中生存下去,然后才是對自己美好憧憬的實現。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大學生就會因為盲目堅持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憧憬的美好而與社會現實出現脫節,還有些大學生因為在社會上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喪失對生活和工作的進取心,甚至逃避和迷失于理想與現實之間。
(三)挫折的壓抑
在走向社會之后,大學生們往往需要獨立承擔一部分的工作和責任,這責任或大或小,但都是求學階段學生們不曾承擔過的。工作中的失誤,會讓大學生承擔責任。但因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養尊處優,在抗壓和抗失敗的能力上都比較薄弱,這就導致在工作失誤或不順利的時候,會給大學生造成挫折后壓抑心理,導致其心理狀態失衡,難以在社會上進行良好的生存和發展。
(四)消極與厭世
在校期間,學生們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但是在走向工作崗位后,因身份背景和職業能力的不同,學生們的社會地位會發生變化,習慣于同起跑線競爭的大學生在面對競爭環境的變化或競爭后的失敗時,往往會出現消極的情緒,并開始自暴自棄、自怨自艾,在工作的時候消極怠工,不能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難以融入同事集體之中,導致自身發展受到影響和限制。
二、社會適應視域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體系的構建策略
(一)加強大學生的職業心理樹建
面對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就業競爭,高校應當充分地認識到大學生職業心理上的欠缺和不足,并積極地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職業心理樹建的結合。在構建職業心理的時候,高校需要圍繞著學生的個體心理差異和學習能力來開展不同的職業心理引導和樹建工作,通過立足于學生的心理走向和心理狀態,圍繞著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要求及心理需求,進行教育體系的構建。在進行教育體系的構建時還要注重導入新型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理念,分步驟按計劃地進行職業心理的樹建,通過先讓學生們認識和了解社會的發展趨勢和社會競爭表現為大學生們構建最基本的心理底層防線,然后通過開展競爭活動和競賽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和競技的過程中培養起良好的抗壓、抗失敗的心理狀態,確保大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的時候能夠較好地適應社會環境。
(二)構建具有社會工作經驗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師資隊伍
要想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們的社會適應能力,首先就需要教師隊伍具備社會工作的經驗,只有這樣,其才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真實和貼切地對社會競爭和社會壓力進行講述,以讓學生們形成正確的社會認知,從而為學生們構建一定的心理承受基礎。另外,職業生涯教育教師需要具備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要能夠運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正確地引導學生們面對職業生涯教育,并從客觀角度上為大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上的引導,保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此外,高校還需要重視對在職教師隊伍的培訓,要通過做好培訓工作讓教師們掌握社會發展動態和職業生涯教育的最新理念和方法,確保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開展。
(三)做好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踐訓練
鑒于大學生缺乏社會的實踐感受和經驗,高校應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加強大學生專業社會實踐,做好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和就業基地建設,使學校企業培訓和訂單導向培訓為學生的職業規劃服務。實踐建設要充分利用學校各方面的資源,有計劃地組織和安排大學生開展職業實踐活動,如教學環節實習,冬、暑假社會實踐,訪問和學習等,這樣學生就有機會深入社會,體驗各種專業的社會環境,實現更全面的社會環境和客觀認知的構建。通過具體實踐,學生們不僅積累了經驗,縮短了適應社會的期限,而且客觀準確地了解了自己,學到了關于社會的知識,能及時調整和補充、合理規劃未來的職業發展,為未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在本文的研究中,筆者就社會適應視域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體系的構建進行分析,以期通過本文的研究和論述能夠為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發展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陳智錕.英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對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啟示[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5(01):83~86.
[2]雷霞.社會適應視域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體系的構建[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7(03):67~72.
作者簡介:張瑛(1964.09—),女,河南開封人,河南大學,文學博士,中文教授,鄭州師范學院,教師,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和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