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君
【摘要】巖土工程勘察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對工程地質的完整和準確的理解,就不會有好的工程質量。本文將對工程勘察和施工處理技術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建筑工程;巖土勘察;施工處理;技術
一、巖土工程勘察的內容
城市建設工程巖土工程勘察是設計和施工的前提。如果工程勘察工作不完善,將影響后期的工程設計和混凝土施工作業,工程質量問題將暴露出來。同時,不同規模和不同類型的工程項目對地質條件的影響也不同。反之,不同的地質環境也會直接影響工程的建設。
巖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內容有三方面,一是基礎巖土的層理和物理力學性質。二是地質地貌情況。三是地下水狀況。巖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工程地質環境,認真探索巖土的主要問題,客觀地對施工區域進行工程地質評價,進行針對性的施工處理。
二、巖土施工技術特點
(一)具有區域性
一些巖石和土壤的性質和性能參數與場地的地理環境有關,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可以看出,巖土工程不同地區的工程設計參數、抗剪強度標準和壓縮標準、工程目的和施工方法將會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地區的應力應變關系將產生變化。
(二)具有隱蔽性
巖土工程施工是巖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如樁基、地基處理、錨固、地下連接墻等。此外,施工后的工程操作環境也很隱藏。這種隱蔽性經常導致工程問題,難以檢測;即使在檢測后,也很難修復。這些問題需要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進行驗證。在這種情況下,各種特殊的測試只能在施工中以及施工后進行,以確保工程中的問題及時得到解決。
(三)具有不確定性
在施工中,巖石性質的改變并非人為可以完全掌握,所以,這導致巖土工程施工技術的不確定性,詳細的原因關鍵是巖土工程施工之前勘察與報告的數據少之又少,一些數據無法反映場地的性能參數;其次,在一定程度上的建設將改變巖土環境條件,一些巖土工程性質發生變化,由于環境條件的變化和對環境的反饋導致巖土性能的變化,導致當地環境建設的變化,甚至會嚴重影響到施工技術的順利施工,不確定性是巖土工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
三、建筑工程巖土勘察現狀
(一)地質形態
通常體現為地下的不明物體以及空洞,形態各異,分布不清楚,埋藏位置和深度,應力不清楚。界面劃分:因不同地區土壤質量的差異,一般分為巖土體還有風化程度上的界面劃分、土壤基礎軟、硬程度劃分。
(二)巖土參數
由于地形和地址的影響,其中一些很難得到原始巖石和土壤樣本,很難進行巖石和土壤的試驗。它們不能及時確定巖層的設計參數以及成分。技術質量:對于這個問題,主要是指勘察人員的技術和知識廣度,缺乏良好的內部溝通和技術交流,導致對整個項目技術服務的發展缺乏了解。
(三)綜合能力
這方面主要表現在對一些技術人員缺乏相對合理的數據歸納和分析,不能熟練地識別真假。城市建設項目的質量問題是非常重要的,直接關系到居民家庭的生活。安全合理的巖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處理是所有施工項目中最重要的部分。
四、施工處理技術
(一)樁基礎
根據基礎的受力原理能夠將樁基礎劃分成承載樁和摩擦樁,前者是將基樁放在承載層上,使其能夠承載結構物。后者是利用基樁和地層摩擦力來承載結構的。可分為拉伸樁和壓力樁,通常適用于無硬承重層或深承壓層的地層。該方法具有沉降率低、承載力高的優點,可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中。
(二)振沖法
振沖法為起重機吊起振沖器,啟動潛水電機驅動偏心塊,助于振動器達到高頻振動,然后啟動水泵噴射高壓水流,在振動器的作用下進行振動,在振動器的作用下對土壤的深度進行估計,在邊沖邊振的效果下把振動器放置到土中的預計深度,經過清孔后通過地面向孔內漸漸填埋碎石,使振動操作下地基被密實,從而形成復合地基。振沖法是解決地基問題的一種經濟有效的加固方法。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地基沉降,進一步提高整體工程質量。
(三)強夯法
20世紀70年代初強夯法地基加固施工技術首創,通過起重機械將大噸位夯錘起吊至6至30米高后,才用自由落體的方法,對土壤帶來巨大沖擊能量的夯擊,從而使途中聲場沖擊波還有很大的沖擊壓力,促進土工程在空間壓縮,部分土壤液化對裂縫形成良好的排水道,加速氣體和孔隙水的去除,促進土壤顆粒的重新布置,提高地基承載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巖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處理技術屬于城市建設工程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繼續加強巖土工程勘察,為建筑設計提供有效、準確的參數,科學合理的地面處理技術的運用,充分利用各種地質因素,為建設項目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永闖.建筑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和施工處理技術研究[J].江西建材,2017(20):216,219.
[2]粱業永,黃康.探析巖土勘察和施工處理技術在城市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5(51):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