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乘勝 夏虹毅 雷正橋
【摘要】職業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面向社會、面向人人的教育,是改善人力資源結構的重要渠道,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受到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優化整合職教資源,組建職教集團,是順應職業教育發展規律,是促進職業教育擴大規模、提高質量、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必然選擇。近年來,重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優先發展,以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為導向,大力提升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重慶職業教育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支撐和技術支持。
【關鍵詞】職教集團;工作任務;運行機制
一、職業教育集團的現狀及組建目的
由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的實施,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呈現出旺盛需求,推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迅速發展,職業教育集團數量快速增長。據相關部門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職業教育集團數量已經由2014年底的1048個增加到1406個。通過組建職教集團,加強行業、企業、學校之間的全方位合作,促進資源的集成和共享。實現專業對重點產業的全覆蓋,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通過校企共同制定職業崗位能力標準和專業標準,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重慶市堅持積極推進,穩步發展原則,分步驟、分階段組建職教集團,力爭用三年時間組建20個左右市級職教集團。采用先建后驗收的原則,不降標準,不搞突擊,成熟一個驗收一個。
二、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各相關方的任務
(一)政府任務
承擔政策制定、工作推進、效果監督的任務。市級財政設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專項經費,支持職業教育集團建設。鼓勵職業教育集團積極利用多種融資渠道吸引行業企業投資。鼓勵職業教育集團積極探索吸納民營資本,實行“公辦民助”“股份制合作”等辦學模式。鼓勵職業教育集團通過共建、聯合、托管等方式,推進院校之間、校企之間的合作辦學,實現辦學資源由分散到集中的轉變。
(二)教委任務
在行業人才培養的方案制定、資源配置、專業改革、第三方評價等方面指導集團化辦學。對職業教育集團內具有“3+2”分段制高職招生資格的院校,在安排招生計劃時予以傾斜。積極鼓勵、優先支持職業教育集團開展省外、中外合作辦學,引進省外、國(境)外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根據重慶市產業布局和經濟結構調整,按19個專業大類進行職教集團建設、不重復不雷同、有特色、使其在此專業大類有話語權。
(三)學校任務
應成立專門的職教集團辦公室,管理全市的一個專業大類,統籌相關專業和技能大賽。由該集團負責專業建設、教指委的任務、辦學質量標準,協助專業設置和評估、發布教師能力預警。由該集團發布學生就業信息和就業質量報告、發布招生信息,協調行業產業的關系。對該專業大類相關的企業員工進行培訓、指導等。加強對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的研究;制定校內外開放式實訓基地專業建設標準;搭建招生、實習和就業平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人才資源庫,做好學校、企業和行業間信息交流與溝通。
三、組建職業教育集團的具體做法
(1)對接重慶市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特色效益農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重點圍繞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能源及環保裝備、汽車摩托車、輕紡消費品、材料工業、智能終端、物聯網、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領域的專業群組建職教集團。職教集團由高職院校牽頭,若干中高職院校、轉型學院、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參與,共同組建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牽頭院校為主體,協同育人為紐帶、人才培養為宗旨的產教聯合體,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提升重慶市職業教育辦學水平。
(2)高職院校自愿申請作為牽頭單位,以牽頭院校特色優勢專業集群為核心,以產業集群為基礎,發動相關職業院校、行業協會、企業、科研院所和其它社會組織自愿參加,以《集團章程》為共同行為規范,組建職教集團。職教集團成員原有的單位性質和隸屬關系不變,管理體制不變,經濟獨立核算不變,人事關系和職工身份不變,成員單位仍然有充分的自主權。
(3)職教集團成員單位之間實行設備、師資、技術、信息、教學、實習、生產基地、技能鑒定、畢業生就業等方面的資源共享,形成集團化辦學優勢,優化資源配置,發揮積聚效應,實現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構建產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強化職業教育與行業、產業對接互動。以人才聯合培養、科研協同創新推動企業發展,以產教融合、師資互聘推動職業教育的創新與進步,促進校企優質資源共享,提升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和效益,培育專業特色與品牌。
(4)在職教集團內設立專業建設委員會,負責制定專業建設標準、教學標準,開展專業評價,形成與產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建立校企共同參與的多主體質量評價機制和職業教育改革與創新機制。建立校校、校企人員互聘的聯動機制,實行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聯合成立技術研發中心和教學研究中心,合作進行科學研究、教學研究、技術和產品開發。搭建實習實訓、招生就業、師資隊伍等信息共享平臺,建立集團資源優化機制,共享信息資源,實現信息、人力、教學設施和實習實訓基地等資源的互補、整合使用和優化配置,聯合培養培訓各類技術技能型人才。
四、職業教育集團的運行機制
職教集團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開展工作,理事會是集團最高權力機構。常務理事會是理事大會的執行機構,其成員由正副理事長、正副秘書長、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和成員單位的招生、教學、科研、就業、生產基地和實訓基地負責人組成,在理事大會的領導下進行工作。秘書處設在牽頭單位,是職教集團的常設機構,具體負責日常工作事務。職教集團理事大會要制定《集團章程》,作為集團運行規范。
五、結語
結合文章內容,可將職教集團的任務運行機制總結成順口溜:工匠航母,職教集團。高職院校,牽頭組建。校企合作,整合資源。實訓基地,共享共建。工學結合,動手提前。大國工匠,技能熟練。精雕細琢,心授口傳。人才互聘,取長補短。產教融合,科技攻關。招生管理,就業為先。培養模式,改革實現。五個對接①,互動互換。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牽頭單位,統籌健全。運行機制,逐步完善。特色品牌,加強內涵。參與單位,做出貢獻。蓬勃興旺,輝煌永遠。
注釋
①專業與崗位對接、課程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對接。
參考文獻
[1]韋耀.地方政府主導職教集團發展的優勢與路徑———以廣西交通運輸職教集團為例[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7(05):182~185.
[2]歐陽麗.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職教集團運行系統框架探析[J].成人教育,2017,37(05):51~54.
[3]杜玉帆.“緊密型職教集團”發展路徑探索———以廣東工貿職業教育集團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7,38(09):48~52.
[4]郭宏巖.職教集團運行現狀與展望[J].遼寧高職學報,2017,19(04):8~9,40.
作者簡介:邵乘勝(1976—),男,漢族,陜西西安人,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夏虹毅(1982—),男,重慶梁平人,碩士,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雷正橋(1973—),男,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網絡安全技、高等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