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賽峰 邵穎霞 陳丙賽 白晨星 張巧靈
【摘要】在我國,生育問題一直是焦點話題,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出臺放開全面“二孩”政策,其對家庭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本文通過問卷設計及現場走訪調研,收集一手數據。并通過多因素分析、因子分析、決策樹等方法,分析在不同的年齡段以及不同人群對二孩政策的影響有哪些差異。22歲及以下、40歲以上的大部分人認為生育二孩家庭生活更加幸福,預計未來幾年愿意生育二孩的人會更多。有了第二個孩子后,第一個孩子主要由誰照看的變化明顯,認為會自己或配偶照顧的顯著增多。大部分調查者均支持二孩政策。身處不同職業者對產后工作狀態的觀點也有顯著的差異。生育二孩對老人健康和生活狀態也有顯著的影響。同時,通過決策樹分析得到了支持生育二孩者具有的生活節奏、收入、年齡和職業等對應的指標特征。
【關鍵詞】全面二孩;問卷設計;多因素分析;因子分析;決策樹
鑒于全面“二孩”政策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為此本調查小組基于新的人口政策和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根據寧波市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客觀科學的討論,結合相關資料設計出面向寧波地區的不同人群進行問卷及走訪調查,收集一手數據。了解二孩政策給寧波市地區人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帶來的影響有哪些差異及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分析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學歷、經濟狀況、生育觀等因素下,二孩政策的影響差異。分析二孩政策對不同人群所造成差異性影響的原因,總結放開二孩政策的優勢和弊端,研究在何種條件下放大優勢,減小二孩政策的負面效果。旨在反映全面二孩政策下的社會變化,同時為有關部門在全面開放二孩政策環境下如何盡可能避免二孩政策的負面影響提供相關參考意見,從而促進全面二孩政策的良好運行。
一、調查設計與樣本描述
本次調查目的是考察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對寧波市家庭的影響,我們對寧波市(6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2個縣)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區進行實地調研。采取隨機抽樣和分層抽樣相結合的方法,根據轄區人口的比重共安排了17個調查點,分別在海曙區(105個樣本)、江東區(44個樣本)、鎮海區(51個樣本)、北侖區(74個樣本)和鄞州區(146個樣本)抽取了共420個樣本,回收有效問卷415份,由于填寫失誤、填寫缺漏、被調查者和調查內容語言不一致等原因,剔除相應的問卷10份,最終得到405份有效樣本數據,且樣本的分別較為均勻,使得后續的分析而言更具有可信度。
二、對不同人群的影響
(一)對不同年齡層的影響分析
針對不同年齡層的人認為生育二孩對家庭生活質量的影響,圖1為數據的分布情況,結合其交叉列聯表的分析,其檢驗的P值為0.000(小于0.05),拒絕原假設,認為存在顯著性的差異。有39%的人認為生育二孩家庭生活更加幸福,其中40歲以上的人占52.1%,22歲及以下的人占40.5%;在29到35歲的年齡段中,有39.3%的人認為生育二孩家庭生活質量降低;在36到40歲的年齡段中,有37.8%的人認為生育二孩家庭生活質量降低。
(二)對已育孩子的影響分析
針對有了第二個孩子后,是否對第一個孩子由誰照看造成的影響分析,圖2為數據的分布情況,結合其交叉列聯表的分析,檢驗的P值為0.000(小于0.05),拒絕原假設,認為有顯著的差異。在幼兒時期,孩子主要會由自己或配偶照看的人中,80%的人認為有了第二個孩子后,第一個孩子仍然主要由自己或者配偶照看,15.1%的人認為會交由父母或者配偶的父母照顧一孩;由此可見,有了第二個孩子后,第一個孩子主要由誰照看變化明顯,認為會自己或配偶照顧的顯著增多;有第二個孩子之前由父母或配偶的父母、全托型幼兒園、保姆或月嫂之類的外人照顧的人中,有一半左右的人認為會改變由誰來照顧二孩,故二孩對一孩由誰照顧的影響較大。
(三)對職業女性的影響分析
針對生育二孩對職業女性的影響分析,主要通過身處不同職業者對產后工作狀態的觀點進行了交叉列聯表(表格2)的分析,檢驗的P值為0.000(小于0.05),拒絕原假設,認為有顯著的差異。有50.9%的人認為在生育后繼續接手產假前的工作,占比明顯高于其他觀點,其中機關及事業單位工作者中持有此觀點的有83.3%,明顯高于其他職業的人;有17.5%的人認為會辭職為全職母親,其中39.1%的自由職業者持有該觀點,占比最高;有16%的人認為會接手別的工作,原來的工作已被頂替,其中40.7%的外資企業工作的人持有該觀點,占比最高;有15.6%的人認為會離開原來的單位,另尋其他工作,其中24.6%的私營企業工作的人持有該觀點,占比最高。
(四)對老人的影響分析
針對生育二孩對老人的影響分析,我們先對影響因素進行了相關性系數的檢驗,發現有多個變量具有顯著的相關性,于是考慮對其做因子分析。從因子系數矩陣可以得到因子的表達式為:
由旋轉后的因子矩陣可以看出,第一因子在x6上由較大的正載荷,因此稱第一因子為影響健康因子;第二因子在x1上由較大的正載荷,因此稱第二因子為充實生活因子。第一因子為影響健康因子,所以本小組認為生育二孩對老人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因此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建議盡量自己照顧小孩或請保姆、月嫂等,減少老人的負擔。
三、影響生育二孩的因素分析
為了探究是否生育二孩受哪些因素控制,將生育二孩的態度作為目標變量,調查者的基本信息作為輸入變量,運用決策樹進行分析,選用75%數據作為訓練集,25%數據作為測試集,預測調查者是否會生育二孩,得到訓練集的預測準確率為75.17%,測試集的預測準確率為72.17%,預測結果精度相對較高,符合預期所需。從混淆矩陣能夠準確預測希望生育二孩和不希望生育二孩的概率分別為72.13%和72.22%,誤判率在允許范圍內,所以認為決策樹結果相對比較可靠。
分析預測變量重要性圖得到,對被調查者生育態度影響最大的四個因素分別為生活節奏、收入、年齡、職業,其中影響最小的為教育程度。將得到的決策樹模型生成規則集,設置最小實例數為5,置信度為75%,得到以下五個規則。
支持生育二孩的規則集中,規則1表明:生活節奏非常輕松的人,一般都支持生育二孩。規則2表明:生活節奏比較輕松的,且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大于5000元的擁有穩定體面工作的人,一般都支持生育二孩。規則3表明:生活節奏表現為較為忙碌的,年齡在40歲以下,且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大于10000元的非機關及事業單位的,同時也不是外資企業的男性,一般都支持生育二孩。
不支持生育二孩的規則集中,規則1表明:生活節奏較為輕松的,且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大于5000元的沒有穩定工作的人,一般都不支持生育二孩。規則2表明:生活節奏表現為非常忙碌的,年齡在40歲以下的人,一般都不支持生育二孩。
由此,我們通過決策樹分析得到了支持生育二孩者具有的生活節奏、收入、年齡和職業等對應的指標特征。
四、結語
從調查結果來看,22歲以下、40歲以上的大部分人認為生育二孩家庭生活更加幸福;在29到40歲的大部分人認為生育二孩家庭生活質量降低。而計劃生育從1980年9月開始,已經執行了35年,由此不難看出,29到40歲的人大部分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為獨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較大,因此在對待生育二孩的問題上部分人持否定的觀點。40歲以上的錯過二孩政策的這部分人對生二孩的想法會較為強烈,22歲及以下即將成為生育主群體的這部分人對二孩的期待較大,預計未來幾年愿意生育二孩的人會更多,這對于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壓力是極大的福音,政府機構也應對未來生育二孩人群的增多做好應對準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另外從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大部分人還是希望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因此從這方面來看,大部分調查者均希望生育二孩。這對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也是有利的。生育二孩態度受生活節奏的影響很大,在經濟迅猛發展的21世紀,如何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放慢生活節奏也成了我們必須思考的話題,生活節奏放慢了,就會有更多的人愿意生育二孩,也更有精力來規避二孩政策的一些不利影響,從而營造更好的社會氛圍。
全面放開二孩的實施,將使我國的生育政策更加的科學合法,這將有助于緩解當前養老的社會負擔和獨生子女家庭潛在的隱患。因此“全面二孩”政策是利國利民的政策,是符合社會發展和政策發展的現狀的。
但在實施過程中,二孩政策仍然面臨許多的挑戰。因此,社會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門應該在實施過程中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政策回應,推行相關措施為二孩家庭提出政策性的保障,從而促進二孩政策的全面實施。這不僅有利于人口的均衡發展,而且在實施“十三五”規劃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方面也將發揮重要作用。鑒于本次的調查,針對以上結論給出了幾點建議:應該加大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為企業提供一些補助,降低企業因女性員工的生育問題而需承擔的責任,例如:增加育齡婦女的生育津貼,女員工休產假時公司提供工資補助等。健全和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減少適齡夫婦的生活負擔,使他們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撫養下一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自己照顧小孩或請保姆、月嫂等,減少老人的負擔。同時,加強社會科學的教育和宣傳,父母應及時做好一孩的心理和思想準備,處理好家庭關系,教育一孩適應新角色,承擔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同時注意能夠兼顧兩個孩子的情緒,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減小一孩的抵抗情緒。適齡夫婦也應當適當放慢生活節奏,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參考文獻
[1]肖可.二胎政策對女性就業的影響[J].法制博覽,2017(07):281.
[2]張夢丹.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影響分析[J].管理觀察,2016,(32):145~147.
[3]章春盈,許才明.“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家庭消費支出的影響研究———基于杭州市城鎮居民家庭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8):70~72.
[4]歐佩雯.二胎政策全面實施對女性就業的影響[J].中國市場,2016(34):88~89.
[5]司曉悅,阮雅婕.基于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我國育齡婦女孩次遞進比分析[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44~48.
[6]杜金金.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對家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6(02):44~47.
[7]吳敏.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原因及其影響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6(04):85~87.
[8]張曉青,黃彩虹,張強,陳雙雙,范其鵬.“單獨二孩”與“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比較及啟示[J].人口研究,2016(01):87~97.
[9]風笑天,李芬.生不生二孩?城市一孩育齡人群生育抉擇及影響因素[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01):94~101.
[10]DavidShapiro.AcceleratingFertilityDeclineinSub-Saharan Africa[J].PopulationHorizons,2015,12(01):3~12.
[11]SamuelAgyei-Mensah,NkechiS.Owoo.Explainingregional fertilityvariationsinGhana[J].JournalofPopulation Research,2015(32):3~4.
[12]吳鵬昆.單獨二孩政策實施效應的差異性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5.
[13]安然.北京市二胎政策對人口老齡化的影響[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5.
[14]王林.社區居家型家庭養老的困境和出路[J].廣西社會科學,2015(06):150~155.
[15]葉文振.“單獨二胎”生育政策的女性學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4(12):58~63.
[16]穆崢,謝宇.生育對父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社會學研究,2014(06):124~147.
[17]張亮.城市居民的二胎生育意愿及影響因素[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05):92~96.
[18]何爾佳,王滌.獨生子女家庭的風險問題研究[J].人口與經濟,2010(04):83~88.
作者簡介:陳賽峰(1994—),男,浙江省嵊州人,本科,研究方向:統計分析;邵穎霞(1996—),女,浙江金華人,本科,研究方向:統計分析;陳丙賽(1996—),男,浙江溫州人,本科,研究方向:統計分析;白晨星(1995—),男,內蒙古阿拉善右旗人,本科,研究方向:統計分析;張巧靈(1997—),女,浙江臺州人,本科,研究方向: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