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玢
【摘要】中國民族歌劇從無到有,從最初的雛形發展到現在的完全成型,經歷了跌宕起伏的過程,屬于我國的文化瑰寶。中國民族歌劇具有獨特的魅力,其所具有的藝術特征和藝術價值是其他藝術形式無法比擬的,因此應積極促進中國民族歌劇的健康、穩定發展。本文從中國民族歌劇的意義入手,并進一步對中國民族歌劇的藝術特征和藝術價值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中國民族歌劇;意義;藝術特征;藝術價值
中國民族歌劇在發展過程中,基于自身特點,積極向外界學習和借鑒相關的藝術形式,并與自身的特點相融合,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在中國民族歌劇不斷發展過程中,通過在繼承和創新中形成自己的獨特和鮮明的藝術特征,而且通過典型的內容及真實感人的故事劇情情節,塑造經典的人物,形成獨具特色的藝術表演風格,并為中國民族的聲樂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一、中國民族歌劇的意義
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具有曲折性和快速性,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雖然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較多的問題,但在時間累積和不懈努力下,還是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努力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中國民族歌劇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其他藝術形式無法取代的,已不單純為一種表演的藝術形式,其通過劇中主人公、時代背景、社會環境和人物心理等引發人們的思考,可以說中國民族歌劇中每一個藝術元素都具有不可取代性。因此對于中國民族歌劇來講,需要繼續保持原有的民族創作風格,從而使其藝術魅力源遠流長、經久不衰。
二、中國民族歌劇的藝術特征
中國民族歌劇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通過不斷繼承和創新,使其獨具特色和具有鮮明藝術特點,不僅歌劇內容具有典型性,而且故事情節真實感人,通過對人物經典的塑造,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藝術表演風格。
由于民族歌劇的發展與戲曲文學以及語言等各種傳統文藝學科緊密相連。所以中國民族歌劇在表演風格上形成一種特色的歌、舞結合的藝術形式。中國民族歌劇在表演中以演唱為主,器樂旁白為輔。在演唱中,歌劇演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歌唱技巧和表演本領。在演唱時,聲樂一般包括獨唱,合唱和重唱。器樂擔任伴奏,大多時候不出場。歌劇有時由獨立的音樂片段構成,也可以是統一發展的整體演出結構。
中國民族歌劇在旋律和演唱方面對戲曲素材進行了大量的借鑒,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使中國民族歌劇與傳統戲曲之間存在較深的淵源。例如在《白毛女》中,并沒有使用美聲唱法,而且是采用了戲曲民間唱法。在《江姐》、《小二黑結婚》中也充分的借鑒了戲曲及民歌的演唱風格,更突出了歌劇中角色的生動性和傳神性。特別是在歌曲《江姐》中,由于具有較強的戲劇性,存在人物感情變化復雜的大段唱腔,充分的借鑒了戲曲音樂中的板腔體寫法,即以某一曲調為基礎,通過速度、節奏、旋律的擴充或縮減等變化,演化出一系列的板式。
在中國民族歌劇中,基于歌劇的主題為主來打造具體的服裝效果,根據劇情需要來設計服裝的顏色和樣式,使其與歌劇的情節、環境和時代背景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三、中國民族歌劇的藝術價值
任何近現代藝術作品都作為社會的精神產物,因此一部優秀的歌劇也能夠充分體現出時代的特征,即一部好的歌劇所要表現出來的時代烙印需要能夠被老百姓所接受。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民族歌劇作為一種音樂體裁可能會被現代新穎的藝術形式所取代,但中國民族歌劇作為中國藝術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身具有較為強大的民族力量,并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情感,需要被我們時刻所銘記,并對中國民族歌劇給予充分的支持。
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需要自由和廣闊的創作環境以及經濟的繁榮發展,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加強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有效繼承,通過在發展過程中推陳出新,從而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在中國民族歌劇演唱過程中,表演者要做到音樂與歷史的完美結合,要通過對作品內涵背景的深入了解,并對歌詞的含義進行揣摩,將情感與歌詞有效的融合為一體,更為生動地將人物形象刻畫出來。而且在歌唱過程中做到聲情并茂和以聲傳情,以此來打動自己和觀眾,展現出歌劇的藝術魅力。
中國歌劇發展至今時間至少一個世紀,傾注了幾代人的心血,在國際舞臺上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今后的發展中還要不斷突破傳統局限,使其更具有民族性,時代感。我們應該在保持著民族風格的前提下,緊跟著時代的步伐,在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中形成自己國家的寶貴財富。
四、結語
中國民族歌劇已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雖已初具特色,但尚未像戲曲那樣在世界文化中形成自己成熟的藝術體系,因此,在其發展中,更應該學習戲曲音樂創作、戲曲的演唱藝術、戲曲的綜合表演藝術等發面的知識,逐步建立起中國民族歌劇的理論、創作和表演體系,為民族歌劇向更高層次大家發展奠定基礎。同時,中國歌劇應借助于中國戲曲走向世界。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中國的戲曲同樣令世界折服,它的魅力在于有別于世界其他民族的藝術,因此民族歌劇要走向世界,也必須有自己民族的風格和特色,它只有以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才能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彩。用歌劇藝術形式把我國文化介紹給世界各國人民,使他們了解中華文明,為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人民精神生活打開一扇窗口。
參考文獻
[1]肖金勇.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探究[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4).
[2]孔繁濤.淺議中國民族歌劇發展存在的問題[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
[3]陳妍嬌.淺談中國民族歌劇發展方向[J].商情,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