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付振
【摘要】在建筑框架結構中框架結構節點是整個建筑工程的核心,可以確保建筑的質量。本文對梁柱節點施工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進而探討了如何提升梁柱節點的施工質量。
【關鍵詞】梁柱節點;施工;質量
一、梁柱節點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一)梁柱節點箍筋施工
梁柱節點施工中,由于梁柱節點處于建筑結構梁柱中間的位置,因此施工的過程中存在這一定得復雜性。再加上該位置具備較多的鋼筋結構,這也給后續的施工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混凝土澆筑不緊實的情況出現,導致整個建筑結構的承重能力受到影響。
(二)施工中出現裂縫
在進行梁柱節點施工的過程中,由于梁柱節點的強度等級存在的差異,因此,需要根據相關的順序進行澆搗處理。但是,梁柱節點施工時,總是會存在由于混凝土交接的方位存在失誤,導致建筑結構出現裂縫。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存在差異,振搗時,需要的水量、水泥量和水灰之間的比例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沒有按照相關的比例進行配置,就會導致混凝土結構在進行硬化時,混凝土機構出現應力收縮的情況,進而導致建筑結構出現裂縫。一旦出現結構裂縫,進而導致整個建筑的框架結構的負載能力受到一定的影響,進而出現質量問題。除此之外,在進行混凝土結構澆筑之后,如果沒有及時進行養護處理,也會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進而給整個建筑施工的質量埋下安全隱患。
二、如何做好梁柱節點的施工
(一)做好設計工作
從設計角度來看,梁柱節點要按照“強柱弱梁”的原則進行設計,在地震作用下,要使塑性鉸先在框架梁梁端出現,盡量避免或者減少在柱中出現。梁端塑性鉸,使框架梁的連結方式由固接變為鉸接,既能消耗地震能量,又能阻隔能量傳遞,框架梁不受P-△效應的影響,也不易加劇豎向構件的破壞。結構設計時要對框架柱進行加強(即尺寸設計時增加剛度,盡量使反彎點不在對應樓層內);根據節點核心區軸壓比調整豎向構件尺寸;配筋時增加框架柱縱向鋼筋的配筋量,節點核心區框架柱水平箍筋要加密;設計時盡量使節點左右的梁縱筋通長設置,減少鋼筋數量,使混凝土不至于因鋼筋間距過小而不能有效填滿。控制梁端縱筋的配筋量,使結構在地震作用下先在梁端出現塑性鉸;框架柱的縱筋適量加大,增強其抗彎能力。混凝土構件在不斷增加的壓力作用下發生破壞,箍筋與裂縫擴展方向一致,能有效控制裂縫的發展,增強抗壓能力。
(二)應用合適的連接技術
牛腿連接可以分為明牛腿連接、暗牛腿連接以及型鋼暗牛腿連接這三種方式。牛腿主要是借助連接點的高承載力向其他部件傳遞豎向力,從而保證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結固性和抗震性。牛腿連接主要應用在大空間建筑中。雖然牛腿連接具有高承載力的巨大優勢,但美觀性能較差。對于建筑要求較高,對于建筑外觀要求高的建筑物多將牛腿做成不影響建筑美觀的暗牛腿進行使用。第一,對明牛腿連接進行分析。明牛腿連接主要是將牛腿連接點暴露在建筑物外,并不注重建筑美觀的快速連接方式。明牛腿連接的承載力較大,節點的剛性較強,同時還具備安裝快速簡便的優勢。其中明牛腿的連接方式也分為剛接和鉸接兩種。明牛腿在連接中相比其他連接方式占用空間較大。所以,主要應用在一切對于美觀要求不高的建筑中。第二,暗牛腿連接主要針對于及要求承載力又要求美觀的住宅。將柱子的牛腿做成不影響美觀和不占用空間的暗牛腿進行連接使用。這種暗牛腿的制作和應用由于改變了牛腿形態,對牛腿的承載力也會產生一定影響。所以這種節點連接方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第三,型鋼暗牛腿連接通過用混凝土包裹牛腿使用,從外觀形態上保持了美觀,而承載力也不會受到很大影響。
焊接連接的方式是較為直接的一種連接方式。它的優勢在于能夠避免傳統濕連接灌漿造成的工程成本浪費。焊接連接的最大缺點在于抗震性能較差。由于缺乏塑性鉸設置容易在地震發生時出現脆性破壞,最終影響整體施工質量。
(三)加固技術分析
由4根長度相同短鋼筋頭作為骨架,外側包裹若干間距相等的封閉箍筋束加工形成。整體箍筋套四角設410豎向短鋼筋頭,長度大于柱核心區高度20cm,每邊兩根鋼筋頭間距根據柱截面邊長略大于對應柱角筋間距,距離鋼筋頭一端10cm處設置一束封閉箍筋(箍筋直徑同柱箍筋直徑),將4根鋼筋頭包裹在封閉箍筋的內側四角,并點焊;以此為骨架,將事先制作好的箍筋束(箍筋直徑同柱箍筋直徑)交叉點焊于骨架外側,箍筋開口處焊牢,箍筋套間距同箍筋加密區間距,骨架上下各預留10cm。安裝好柱主筋、梁下部柱箍筋后,將梁下部縱筋插入柱頭,固定,然后將工藝制作成型后的整體柱箍筋套沿柱主筋外側套入,最下端封閉箍筋與梁底齊平,將上下兩端預留10cm鋼筋頭點焊在柱主筋上。
三、結語
建筑框架結構梁柱節點作為整個建筑的核心環節,加大建筑框架結構梁柱節點施工質量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加大建筑框架結構梁柱節點施工質量管理,不僅保證建筑的框架結構質量,同時也能提高整個建筑的牢固性。因此,在實際的建筑施工中,要對建筑框架結構梁柱節點施工技術進行合理的研究,進而達到保證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夏利軍.論房屋結構中設計和施工的梁柱交接處理技術[J].中外建筑,2017(07):207~208.
[2]李佳男,王飛,金洪濤.基于BIM的不同條件梁柱節點施工技術研究[J].城市住宅,2017,24(06):97~9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