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分析人機工程學的概念及室內設計與人機工程學相互關系,進一步闡述人—機—環境系統各要素與室內設計學科的聯系。研究人體結構功能、尺寸等方面與室內設計之間的合理協調關系,以適應人的身心活動要求,其目標是設計安全、健康和舒適的室內環境。
【關鍵詞】人體工程學;人機環境系統;室內設計
人機工程學是從人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研究人、機、環境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的規律,以優化人機環境系統的一門學科。它主要涉及到人體測量學、生理解剖學、心理學等,研究人機環境系統中的交互作用的各組成部分(健康、舒適、安全、高效等),在具體的條件下,如何達到最優化的問題,讓人在使用產品時獲得高效、舒適、健康的感受。
現在室內環境設計日益重視人與物和環境間具有科學依據的協調,人機工程學是以人為主要研究對象,因此,室內環境設計除了依然十分重視視覺環境的設計外,對物理環境以及心理環境等的研究和設計也已予以高度重視。
人機工程學在研究人和機器以及環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時怎樣統一考慮工作效率、人的舒適、健康、安全問題,它決定著系統總體的性能。室內設計中的人機系統設計理論,就是科學地利用人、機、環境三個因素間的關系,尋求最佳參數。
一、為家具設計中考慮“人的因素”提供人體尺寸參數
室內結構及家具是為人所使用,服務于人的,所以使用起來要起到愉悅人的精神的作用。所以,室內設計包括它的尺度、形式及其布置方式,必須符合人體結構尺度、人體功能尺寸及人體各部分的活動規律。
根據人體解剖學,建立人體測量參照系并依據我國國標GB3975-83《人體測量術語》中規定的22個人體測量參數的測點和69項測量項目,應用人體測量學、人體力學、生理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對人體結構尺寸、人體功能尺寸、人體機能特征進行研究,提供人體各部分的尺寸和體重,人體體積和體表面積計算公式,人體各體段的長度、人體各體段的體積、人體各體段的質量等人體生物力學參數,比重、重心以及人體各部分在活動時相互關系和動作速度、頻率、重心變化以及動作時慣性等動態參數,對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以及對肢體感覺器官的機能特征分析,以及人在勞動時的生理變化、疲勞程度以及對各種勞動負荷的適應能力,影響心理狀態的因素。
如座椅設計根據人的坐姿確定座椅的結構尺寸,同時要讓腰部得到充分的支撐,使腰椎恢復到自然狀態,那么疲勞就會得到延緩,從而得到輕松舒適感。
人體工程學的研究,為各類設計全面考慮“人的因素”提供了人體結構尺度、人體生理尺度和人的心理尺度等依據,這些數據可有效地運用到各種物品設計中。
二、為室內設計的合理性提供科學依據
首先,家具或辦公家具作為一種生活用品,應當具備實用功能,實用功能是指物品要具有實用性,力求最大可能滿足人們多重的生活需要。比如椅子必須具有坐面并且可倚靠,柜子可存放物品。其次,家具或辦公家具作為一種生活用品,應當具備精神功能,如門的把手離地面的高度、電燈開關在房間墻壁上的安裝位置離地面的高度設計,不僅要具有實用功能,還要起到舒適、方便的功能,所以需要人體尺寸的第50百分位尺寸數據作為設計依據之設計任務,稱為“折中設計”。因此,要解決家具與人相關的這種功能的最優化,創造出與人的生理和心理機能相協調的產品。
三、為室內設計中考慮“環境因素”提供設計準則
人具有獨立的思維和精神活動的能力,所以在設計時,必須考慮到居住的室內空間對人的精神感受上所產生的特殊作用。在作業空間中,不同形狀的空間,使人產生不同的生理感受,比如圓形比同等面積的三角形或正方形要大出約1/10。在物理環境中,分析聲、光、熱、振動等環境因素對人體生理和心理的影響,如重體力勞動時所需熱量為1932kJ/h,在睡眠時所需熱量為273kJ/h等。光對人的視覺十分重要,由于光的反射才使人看清物體,而人眼的綜合視野在垂直方向約為130度,在水平方向約為120度,映像將落在視網膜的最敏感部分———黃斑上,而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約1.5度范圍內的物體,映像將落在黃斑中央———中央凹部分,此時,看得最清晰,該區域為最優視野。
通過研究人體對作業空間、物理環境、化學環境、生物環境、美學環境等環境特征的反映和適應能力,分析人體的生理、心理以及工作效率的變化,確定了人在生產和生活中所處的各種環境的舒適范圍和安全程度,保證人體健康、安全、舒適,為室內設計方法中考慮人的精神功能提供了設計方法和設計準則。
四、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加速、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的不斷迅速,人們對室內設計的評價標準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可能除了在功能性的方面外,更多地要求設計的物品具有安全性、舒適性以及人性化,因此,人性化要求設計師已不僅僅是在設計一件“家具”,而在設計之前必須先考慮到人,充分考慮人機工程學,確立“人機環境”系統,并運用生理學、心理學和其它相關學科的知識,系統地研究物品與人類尺寸、功能及物理環境改變對人類官能的改變與限制的知識,以期使人與物品有最好的配合。
參考文獻
[1]]仲曉凱.淺析室內設計中的中國傳統元素[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7(04).
[2]鄧伊均.淺談明式家具造型設計中的人機工程學應用[J].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2).
作者簡介:張閃閃(1988—),女,漢族,河南商丘人,在讀研究生,西南林業大學設計學院,研究方向:室內設計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