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實地調研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基礎上,介紹了遼寧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規劃,對沈陽市新能源汽車發展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給出了沈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為相關部門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推廣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汽車工業必須走節能環保發展之路;新能源汽車能源率高,能夠擺脫對石油的依賴,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措施;發展新能源汽車是降低汽車排放污染的有效途徑;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培育后金融危機時代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型產業的最佳選擇,因此,沈陽推廣新能源汽車勢在必行。
一、遼寧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概況及規劃
截至2017年底,遼寧省共有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13家,新能源汽車產量6718輛;制定了《遼寧省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遼寧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共有公用充電樁(站)208座,充電樁1442個,充電量45萬千瓦時。2017年當年新建充電樁48個;共有5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投融資項目,分別是:遼寧雷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充電站項目、大連中比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年產2億AH高能動力鋰離子電池建設項目、沈陽妙盛汽車電源有限公司高功率型鋰離子電池產業化建設項目、華晨寶馬新研發中心項目、華晨寶馬高壓電池中心項目。
2017年,在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資金補助政策的引導下,遼寧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現較快增長。
二、沈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政府扶持政策不健全,缺乏整個產業鏈扶持政策
當前沈陽市的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偏向消費終端補貼,雖然降低了消費者的直接購買成本,但補貼后的汽車價格仍然較高。市政府缺乏對產業鏈的其他環節的扶持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發動機、電池等重要零部件廠商缺乏扶持政策,導致新能源汽車生產成本依然很高。另外,對新能源汽車整個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和售后服務缺少扶持政策,直接影響了新能源汽車在沈陽市的市場推廣。
(二)配套設施支持力度不夠
配套設施建設直接影響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尤其是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大,短期內市場回報低,在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的情況下,社會資金也不愿意對這些配套設施進行投資,導致消費者使用價值感很低。通過實地調研發現,沈陽市各地區的充電樁數量少,充電樁對于不同新能源汽車的配置要求不一樣及充電時間耗費長,嚴重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應用。
(三)新能源汽車廠商的不確定因素較多
當前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不穩定,技術壁壘嚴重,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壽命和續航里程能力低于傳統汽車,價格較高等。據公開報道,2011~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共發生24例火災事故,其中純電動客車15例、混合動力電車5例、純電驅動乘用車4例。這些事故中,其成因有來自電池方面,也有使用方面。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程度不高導致生產的單體電池或電池組的一致性不高,質量參差不齊會造成汽車自燃起火的安全事故。所以新能源汽車要求電池的性能更好,不僅僅是生產質量的合格化也要求新能源汽車電池對于其的續航能力來說要求最起碼應該與傳統汽車相同乃至超過。目前大多數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公里僅僅為100公里左右,這對于消費者的選擇來說依舊沒有多大的吸引力,這也是新能源汽車目前戰勝不了傳統汽車的主要因素。
三、沈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制定和完善全方位全產業鏈稅收優惠政策
沈陽市政府應該進一步完善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的研究、開發、引進、轉讓和應用等各個環節的配套扶持政策。建立新能源汽車“綠色”牌照制度,給予電動汽車購置稅、路橋費、停車費、充電費減免等優惠鼓勵政策。鼓勵引導民營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租賃、充電樁服務等領域,全方位多種措施鼓勵和扶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建議沈陽市從城市基礎交通建設投入方面向新能源汽車發展,給予新能源汽車制造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盡快制定充電設施建設規劃及可操作的實施方案,制定規劃、用地、稅收、電價、配套資金補貼等政策,確保年度充電設施建設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同步運行。
(三)以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為核心,制定產學研聯合開發鼓勵政策
以新能源汽車而言,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三項核心技術中,電池技術最為關鍵,因此,要加強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和研發力度,無論是新能源汽車整車市場,還是零部件行業都應該有我國自主研發的高水平的核心技術。寶馬第三工廠落戶沈陽,投資30億歐元,建立寶馬電池和電動汽車兩條世界最先進的生產線,借助這個平臺,對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和改進,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
總之,沈陽市要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要多方聯動,形成合力,方可實現“彎道超車”。
參考文獻
[1]付麗平.基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路徑及應對策略分析[J].科技展望,2016(05):165.
[2]陳揚,王學鋒.產業鏈視角下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策略與瓶頸分析[J].蘭州學刊,2014(08):164~169.
作者簡介:黃艷玲(1980.09—),女,漢族,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遼寧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汽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