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程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改變了過于強調接受學習的現狀;它能給學生合作的機會,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責任感,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它還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不足。小組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
【關鍵詞】理論支撐;適用范圍;實施過程
一、理論支撐
(1)教學互動理論。教育社會學認為,同輩團體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重要的現實因素,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動態的集體力量,要使學生小集體成為認識的主體來發揮作用。
(2)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
(3)合作學習理論。小組合作學習為成員創設了一個能在活動中積極交流的機會,對于成員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在交往中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培養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極大作用的。
(4)動機激發理論。激發動機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課堂教學中建立一種“利益共同體”。小組合作學習法就是創設了這樣一種情境,這種情境導致小組各成員應盡力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通過經歷競爭和成功,極大地調動了成員學習的積極性。
二、適用范圍
小組學習要依據教材內容的難易,知識的前后聯系以及涉及問題的性質等諸多因素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課堂而采用,并非在任何課堂都使用。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
(一)合理分組
分組是合作學習的基礎,我采用了六人為一個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形式,一般采用異質分組,即小組內各成員間形成性別、學生的歷史知識量,識圖能力,繪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內部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使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能夠取長補短,這樣就在小組內部形成了互幫互助的氛圍,使每個人都有成就感,增強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感,增進彼此了解,學會欣賞他人。小組內要有明確的分工,使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可負,所以教師在任命小組長時要選擇那些能力較強,同學關系較好的。小組內設小組長一人,記錄員一人,匯報員一人。小組長的主要任務是在教師的指令下組織全組人員一起合作學習,組織動手操作,開展討論探究學習過程,完成小組學習任務。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包括合作學習的結論、結果,組織討論過程中的疑難問題等。匯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向全班或老師進行匯報。
(二)教師組織和指導
在合作學習教學中,首先,教師是作為指導者,對學生進行合作技巧的指導應當循序漸進,專門訓練。其次,教師要參與到小組討論中,成為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姿態。再次,要適時監控,要密切注意各組的討論情況,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糾偏。合作學習小組在開展討論時,當學生思維的閘門打開后,有時可能會偏離討論的主題。教師應注意觀察,進行引導,把學生的討論引到討論的主題上來。二是消除誤解。關于學習內容學生經常有誤解,這些誤解在小組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可能會增強。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監控,及時消除學生的誤解。三是防止冷場。在開展合作學習初期,有的合作學習小組可能缺乏組織,小組成員之間不能相互配合,出現冷場的局面。當出現冷場的尷尬局面時,教師應當分析冷場的具體原因,或指導合作技巧,或激活學生的思維,或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四是防止過度依賴。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由于學習能力或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會過度依賴同伴的幫助,而自己不去積極主動地努力。對這樣的學生,應當讓他明確個人責任,引導他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五是關注消極學生。教師對消極的學生應予以關注,加強監控和指導,為他們提供情感動力,使他們在合作學習小組中積極主動地與同伴合作。最后,教師要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困難給予必要的幫助,因為學生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如果遇到困難使得討論停滯不前,那么學習也就相應停止,甚至因為失敗而產生厭煩心理。
(三)小組自學
在學生產生學習欲望,明確學習任務、活動規則和程序后,教師及時提供生物材料,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要求學生獨立整理、歸納已掌握的知識并列出未理解的知識,或讓學生在合作活動之后進行資料的收集。
(四)組間交流
全班各小組輪流發言,每組派一人主講,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可以補充發言。一個小組在發言時,其他小組可以傾聽,從而達到組與組之間的交流。學生交流時,教師應密切關注,及時給予點評、鼓勵或表揚。難點、疑點由大家探索,共同討論,最終達到共同掌握的目的。
(五)評價
在小組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
參考文獻
[1]王軍文.聚焦課堂導學,提高教學質量:揚州文津中學課堂導學的研究與實踐[A].潘洪建:當代教育評論第1輯[C].鎮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14.
[2]陳慧敏.初中歷史教學實施合作學習的實踐初探[J].文教資料,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