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藝術設計的不斷發展,現代平面設計應用元素越來越廣泛,設計區域也逐漸增多。而傳統圖形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正是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相融合的體現,同時是現代藝術設計有所突破的表現。本文闡述了傳統圖形的相關概念,并從形態、神韻與象征意義三方面出發,對如何將傳統圖形應用于現代平面設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傳統圖形;現代;平面設計;運用探究
隨著現代經濟時代的不斷推移,人們的現代藝術鑒賞理念也有所提升,尤其在現代藝術設計方面,更是提出了一定的鑒賞要求。民族傳統圖形中充斥著各類有趣的文化元素,蘊含著最深邃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識。而隨著現代藝術理念的不斷突破,人們也逐漸將目光落在傳統圖形上。傳統圖形中潛在的民族思想文化,在融入現代平面設計后,呈現出的藝術碰撞文化更令人拭目以待。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思潮交融的化學反應,更凸顯出二者強烈的藝術風格,進一步激發藝術鑒賞者對多元藝術的追求。新的藝術思想文化,給視覺感官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在傳統文化與新興藝術相結合的藝術思潮中,人們更易實現心中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大膽構想。而這種構想得以實現的關鍵點,即如何將傳統圖形及各類元素,更好地玩轉于現代平面設計圖紙中。因此設計者的考慮關鍵點應在于,如何立足中國傳統圖形文化,并將其元素中潛藏的藝術特征及文化底蘊,以最恰當的形式應用于現代平面設計中。
一、傳統圖形的相關概述
傳統圖形多為極具民族特色的圖形,其造型及寓意均有較深的研究意義。目前傳統圖形中,分為人物、動物、植物與文字四種。其中不乏一些因民間傳說、神話故事而創作的圖形,與傳統故事相結合的圖形極具民族特色,蘊含著深刻的傳統文化寓意。同時,在文化底蘊基礎上所創造的傳統圖形,往往種類繁多,且色澤、圖案精美。
(一)傳統圖形的形態
傳統圖形的形態各式各樣,不同的形態蘊含著不同的文化意義。中國傳統圖形的形態素材種類繁多,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傳統圖形。傳統圖形形態通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或通過應用大自然的元素,經過人們的想象與藝術改造后,形成不同的形態。有些圖形形態生動形象,有些形態帶有抽象意味,不同的圖形形態都各具自身的文化特色。
(二)傳統圖形的寓意
通常情況下,傳統圖形都具備自身獨特的寓意。人們常常會將這些帶有寓意的傳統圖形,印刻在不同物品上,例如瓷器、布匹、木雕等,給原先的物品增添新的寓意。在古代,“蓮花”是寓意高尚純潔的品質。在贈送友人時,在手絹上銹一朵荷花的圖樣,是對友人的一種贊賞與夸獎。還可將其印刻在瓷器或者書畫中,同樣具備贊賞的效果。
二、傳統圖形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一)借鑒其形態精華
將傳統圖形中的形態進行創新改造,再應用于現代平面設計中,可使設計更具備時代特色。傳統圖形中的“云紋”“龍鳳”等,蘊含著深厚的寓意。能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更多有趣的設計元素,讓整個設計能產生一種視覺效果。如“云紋”,其形態灑脫隨意,常常用于建筑或家具的裝飾紋樣,將“云紋”應用于現代設計中,體現了一種天人合一的東方文化理念,同時也象征著祥和。
(二)注重其神韻所在
傳統圖形中其神韻不可忽略,往往代表著民族文化的主要思想。在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是長久的傳統美學,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種特定思想。在這種思想文化渲染下,傳統圖形便逐漸將此神韻納入圖形結構中?,F代平面設計過程中,需要將傳統圖形中的神韻提煉出來,并應用在設計圖紙中,為原設計增添新的時代意義。這種應用需要將傳統圖形與平面設計有機結合,找到雙方的共同點再進行進一步創新。在原有傳統圖形神韻的基礎上,進一步詮釋出現代平面設計中原本的設計主題及內容,讓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三)滲透圖形象征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傳統圖形也具備一定的象征意義。在借鑒傳統圖形進行現代平面設計過程中,需要對圖形中的象征寓意進行深入的了解。只有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設計者才能更傳神地將傳統圖形應用于現代平面設計中。佛門“八寶”之一“盤長”,沒有頭尾,象征著永恒和莊嚴吉祥。聯通平面標志設計中便借鑒了“盤長”的象征意義,將整個結回環貫徹的形象,象征著聯通通信網絡的發達和暢通。這種傳統圖形借鑒的方式,正是很好地利用了其內在的象征意義,讓平面設計更具備鮮明的民族形象,且更能彰顯出自身設計的主要內涵。
三、結語
眾所皆知,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流傳下來的傳統圖形也具備深厚的文化寓意。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普通設計元素缺乏新意。將傳統圖形應用于現代平面設計中,更能顯示出整個平面設計的神韻。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結合,同時促進了傳統審美思想與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華天睿,王菁.中國傳統圖形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百家,2010,26(02):125~127.
[2]俞瑾華,金輝.中國傳統圖形與現代平面設計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4(06):4.
[3]牛文政.中國傳統圖形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社會科學:全文版:298.
作者簡介:傅渝萱(1980.11—),女,廣西南寧人,中級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