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舞蹈專業的學生來說,舞蹈形體訓練是最為基礎的課程,開展這門課程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擁有一個完美的形體。然而,目前在我國的高職院校中,由于開設的舞蹈形體課程種類十分繁多,從而導致教學的結果也出現了顯著的差異。因此,本文針對高職院校舞蹈形體課訓練存在的問題及原則,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舞蹈;形體訓練;問題;原則
一、高職院校開設舞蹈形體課程的目的
(一)提高身體機能
在學生進行舞蹈形體課程訓練的過程中,會對他們自身肌肉骨骼以及關節的協調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作用。而且,也會為學生塑造一個完美的形體和正確的體態,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舞蹈形體訓練課程的開展,不但可以保障學生的肌纖維能夠得到更加科學的訓練,而且也會加強學生自身新陳代謝的速度,促進血液的循環,保障學生的骨質能夠更加的牢靠。同時,這對學生關節的柔韌性以及靈活性也會起到巨大的幫助。因此,在高職院校中開設舞蹈形體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的體質,為日后良好的生長奠定基礎。
(二)形成健康心理,建立健全人格
在高職院校對學生開展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學生自身身體的成長之上,也應該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只有學生擁有了一個良好的心態,才可能保障學生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達到健康所提出的要求和標準。而舞蹈形體教學的開展,可以通過音樂教學的方式,來使學生通過肢體語言對自身的情感進行抒發,為學生提供了十分良好的心理情感宣泄途徑。而且,也可以通過舞蹈形體教學來對學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壓力和緊張的情緒進行有效的緩解,從而引導學生朝著健康的方向不斷前行,保障學生能夠樹立起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加強審美認識,提高文化素養
舞蹈形體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主要包括了兩個部分,分別是對表演的創編以及對活動的欣賞。在兩個部分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通過自身的肢體語言,對生活的感受,以及對音樂的理解,來通過肢體的動作進行情感的傳遞和表達。在整個過程中,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審美水平和能力,而且也會加強學生們的審美素質,對學生整體的文化素養都會大幅度的加強。
(四)創設校園文化
在舞蹈形體課程開展的過程中,也會根據具體上課的內容來開展一些課外的活動,這種校外的舞蹈形體訓練,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來進行舞蹈的學習,不但可以對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行開發,同時也可以幫助校園創立良好的校園文化。
二、高職院校舞蹈形體訓練課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大部分高職院校中,雖然開設了舞蹈形體訓練課程,可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師無法明確教學的目標,從而導致教學的任務無法順利的開展。而教師往往也將教學的目標錯誤的定義在動作的完成之上,無法將學生的形體訓練和素質教育實現有機的結合,最終導致素質教育的要求無法實現。
(二)學生對形體訓練的重視程度不高
學生往往對學校的認知是技能和知識學習的地方,而專業課也是主要的學習任務,因此,沒有給予形體訓練高度的重視,從而導致學生在舞蹈形體訓練的過程中積極性不高。
(三)學生素質參差不齊
舞蹈表演的過程中,會對人體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果人體美的要求無法實現,就不會展現出舞蹈的魅力。而高職院校中,一些學生是非舞蹈專業,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參差不齊,從而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內容形式混亂
高職院校之間會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從而導致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課程目標和實際教學的課時分配之間,產生了較大的差異。教材的不統一和大綱的出入也會對整體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
三、舞蹈形體訓練課遵循的原則
一是因材施教的原則。隨著新課改的提出,素質教育不斷的得到發展和深入。在素質教育中,主要強調的教育原則就是因材施教,在舞蹈形體訓練課中亦是如此。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實際的情況,來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而且課程的設置也應該符合學生的生長發育特征,如此才可以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有效的促進。二是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學校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當中,首先,要對目標進行明確。其次,要對目標實施具體化的策略規劃。學校應該要根據學生現有的水平來展開動作的設計,要遵循從簡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如此才可以保障教學的內容能夠取得一個理想的教學效果。三是舞蹈性原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指引學生發現舞蹈中的美,保障學生在感知節奏正確的同時,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舞蹈形體訓練真正的含義,從而加強學生對于舞蹈形體訓練的熱愛。
四、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舞蹈形體訓練對學生的成長發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還會加強學生對于美的鑒別能力。因此,我們必須要對舞蹈形體訓練進行不斷的完善,以此來為學生日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多嬌,何瓊賢.在高職形體課程中的作用及途徑[J].黃河之聲,2016(04):32~33.
[2]魏揚,高帆.高職空中乘務形體訓練課程教學特點及方法研究[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7(01):15~16.
作者簡介:符洪健(1989.09—),女,漢族,湖南桂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