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 王宇
【摘要】陽光康養產業對攀枝花市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發展不均衡導致陽光康養產業發展缺乏有力的社會經濟發展基礎,康養產業存在交通問題制約、醫療服務適應性不足、人才需求較大等影響因素。攀枝花市需要通過改善交通環境、加強醫療服務建設,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人才培養引進促進康養產業發展。
【關鍵詞】陽光康養產業 發展 對策
一、陽光康養產業對攀枝花市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1)陽光康養產業促進了攀枝花市農業的升級,通過對農業、農村資源的合理開發,促進現代農業模式的創新與發展,使傳統農業得到升級和改造。康養產業本身會產生對農業、農村資源的新型需求,給特色農業、觀光農業、旅游農業發展提供了機遇,也因此為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農業增產增收帶來了動力的發展。
(2)陽光康養產業推動了攀枝花市工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攀枝花市以鋼鐵工業為主,制造業發展水平不高。隨著技術的發展、創新人才的引進以及康養產業的推進,“康養+醫療”“康養+旅游”的需要,鋼鐵產業向低污染、潔凈化生產轉型不可避免,同時康養產業也產生了對一般制造業產品、旅游產品制造的需求,因而為攀枝花市工業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合理發展現代醫療、康復輔助器具等特定制造領域,既滿足了康養產業的需要,也有利于促進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3)陽光康養產業提高了攀枝花市服務業的質量。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健康養老、健康養生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陽光康養產業發展所包含的“康養+旅游”“康養+教育”“康養+醫療”“康養+休閑”等產業,既為攀枝花市第三產業帶來了大量的消費者,也推進了第三產業發展結構優化,促進了旅游、教育、醫療、住宿等行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服務質量大幅度提高。
(4)陽光康養產業調整了攀枝花的產業結構。一面連接民生福祉,一面連接經濟社會發展,必將成為攀枝花市一個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攀枝花市以康養旅游項目為載體,努力打造、推廣攀枝花陽光康養品牌,通過發展康養旅游、康養體育、康養文化等,努力將攀枝花康養產業打造成為具有“老年養老,壯年養身,青年養體”特色的朝陽產業,陽光康養產業。
二、攀枝花市陽光康養產業發展存在一定制約
(一)產業結構問題影響康養產業發展
(1)產業結構不合理是資源型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積弊。攀枝花市工業化水平和城鎮化水平較高,人均GDP穩居西部地區前列。經濟發展的良好表現是以資源開發為基礎的,因此與所有其他資源型城市一樣,產業結構問題一直是攀枝花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隱憂,第二產業一頭獨大、第三產業成長乏力、第一產業長期保持較低比例,2017年三大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3.4∶69.0∶27.6調整為3.2∶65.2∶31.6,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工業為主,第三產業服務業占的比例較小,達不到正常工業經濟社會一般50%以上的占比。
(2)三大產業發展不均衡,2017年攀枝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44.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16億元,增長4.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9%,拉動經濟增長0.1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745.02億元,增長7.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5.2%,拉動經濟增長4.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62.07億元,增長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2.9%,拉動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三大產業發展對經濟發展貢獻率差別明顯,呈現明顯的不均衡發展態勢。
(二)康養產業發展本身存在多方面制約
(1)交通問題制約著人員流動。與安全高效出行密切相關的交通因素嚴重影響了攀枝花市康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攀枝花市旅客運輸主要依賴成昆鐵路,行駛速度慢、乘坐舒適性低。部分旅客借助于航空運輸,運量小、正點率低、天氣影響明顯。公路運輸依靠G5高速公路,存在較高的地質風險和事故風險。
(2)醫療服務存在適應性問題。養老和醫療有著密切的聯系,攀枝花要發展陽光康養產業,必須要解決人們的醫療問題,首先,就是政策因素明顯的異地就醫問題,康養產業的異地就醫需求量大,政策因素導致異地就醫困難阻礙了人群、制約了陽光康養產業發展。其次,盡管攀枝花市醫療發展水平較高,但是面對康養需求存在專業醫療設施不足、專業康養醫療服務不足的問題。
(3)康養旅游產業發展人才不足問題。目前,陽光康養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涉及不同專業領域的各類人才,康養人才還比較缺乏,康養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還不能完全解決康養產業中的一些問題。
三、攀枝花市陽光康養產業發展對策
(1)改善交通環境,加強醫療服務建設。康養產業發展需要全面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改進交通因素服務;需要針對性加強康養環節醫療設施建設,拓展康養醫療服務,加快建立完整的康養醫療體系。
(2)結合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康養產業發展。結合地方特色發展康養服務業、優化農業發展,提高一般制造業發展水平,促進基礎工業產品的就地轉化,使新材料、新能源、釩鈦等產業成為工業發展的核心,促進整個城市經濟發展態勢的轉變以提高康養產業發展基礎。
(3)加快培養陽光康養領域的各類專業人才。結合人才市場需求挖掘本地高等教育資源潛力,在各個層次培養康養旅游專業人才,為康養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李后強.新時代呼喚康養農業的發展[N].企業家日報,2017-12-12(001).
[2]劉祖金,張帆.基于交通視角論攀枝花市陽光康養產業的發展[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6,33(S1):42~43.
作者簡介:高俊(1997.09—),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讀;王宇(1969.08—),男,吉林通化人,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