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斌
現階段,國內四個現代化發展速度較快,然而各地方鄉村還呈現出發展速度較慢的狀態,因此,就需要在加大鄉村四個現代化發展速度的基礎上,還要采取城鄉整合方式來帶動鄉村的全面振興,在此期間,必須要根據十九大提出的“促進農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的戰略部署,走進鄉村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進行全面的轉變,以實現鄉村的現代化發展新態勢,讓各地方鄉村都呈現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 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興目標。
一、以城鄉融合促進鄉村振興是解決農業 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根本出路
現階段,各地方鄉村發展不平衡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總人數在不斷降低。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以來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區轉移,導致鄉村建筑出現大面積的空閑的情況,長此以往,使得整個村落呈現敗落的景象,并且這樣的情況愈加明顯,據相關資料顯示,以各地方鄉村總體角度來說,每天大致有近200多鄉村因房屋建筑空閑而導致敗落,并且這樣的情況還在繼續;第二,人口結構老齡化。由于近幾年來各城區都加大了基礎建設的重視,使得農村的年青勞動人員都投入到了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中,大部分鄉村進行農業生產的都是六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這些留守人員被稱為386199隊伍,這樣的發展情況就產生出這樣的一個難題,“未來農業產業如何發展”這需要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三是 農業副業化現象突出。從全國范圍看,近年來,除東南沿海及中部一些區位條件好、資源優勢突出的局部空間及點位的現代農業發展較快,西部廣大地區更多地存在著小規模面積、一家一戶的傳統農業區大量土地無人無力耕種而大面積拋荒現象,農業更多地變成老人農業和外出打工人員的兼業農業;
二、城鄉融合促進鄉村振興的難點繼續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消除城鄉二元體制障礙
根據國務院于2014 年頒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國發〔2014〕25號)[9],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浙政發
〔2015〕42號)等文件精神,溫州于2016年正式出臺了《溫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規定在2016年11月30日前,全市取消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的性質劃分以及由此派生的自理口糧戶口等各 種戶口類型,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并全面放開溫州兩市五縣落戶限制。下一步還需要加快居住證制度全覆蓋,推進相關領域配套改革,加快解決依附在二元戶籍制度上的城鄉差別和政策限制,基本消除因農業、非農業等戶口性質原因產生的待遇差距,還原戶籍本來的社會管理功能[10],從而提升戶籍制度改革效果。
三、以城鄉融合帶動鄉村振興的路徑
2011年底,溫州市正式被批準成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在深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多個重要領域進行了試驗探索,為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提供了實踐基礎。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深改小組會議,審定下發《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強調要完善承包地 “三權”分置制度。
通過深化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承包地退出改革、宅基地退出改革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等,以土地制度改革為重點的動力機制,為鄉村區域從城市帶來動力強勁的社會資本,激活農村要素與城市資本下鄉間的高效對接,通過土地要素的進一步市場化,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同時,全面深化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和抵(質)押融資平臺和交易品種,推進股權質押融資平臺實質性運行,擴大信用貸款、政銀保合作貸款和農房抵押貸款業務規模,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村集體股權抵押質押貸款,有效解決農村資金總體短缺、金融抑制的矛盾,盤活農村集體資產,進一步扭轉土地、勞動力、資金等基本生產要素持續大規模由鄉到城單向流動趨勢,促進城鄉資源平等公平地自由交換。
四、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城鎮化發展的助力推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也必須以鄉村振興為前提條件。基于當前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的不充分,除上述路徑外,還需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進一步整合和合理優化村莊布局。( 作者單位為中共黃岡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