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勇
【摘要】“以終為始”就是說著手做任何一件事前,先認清方向。如此不但可對目前所處的狀況了解得更透徹,而且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也不致誤入歧途,白費功夫。同樣用于英語教學,教師以最后的輸出內容為目標,合理設計各項教學程序,能使課堂更為有效。本文就基于“Havefun:Anutritionist”一節同課異構課進行教學反思,論證“以終為始”的可操作性。
【關鍵詞】以終為始;有效設計教學程序
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思想巨匠”“人類潛能的導師”的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里所講到的,“以始為終”的一個原則基礎“任何事都是兩次創造而成”。他說,“我們做任何事都是現在頭腦中構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創造(Mental/FirstCreation),然后付助實踐,既體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創造(Physical/SecondCreation)。”他還以建筑為例,說明這種二次創造?!霸谀闷鸸ぞ呓ㄔ熘?,必須先有詳盡的設計圖;而繪出設計圖之前,須在腦海里構思每一個細節。有了設計圖,然后有施工計劃,這樣按部就班,才能完成建筑。”
“以終為始”說白了就是目標明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作不懈的努力。認定目標,也意味著著手做任何一件事前,先認清方向。如此不但可對目前所處的狀況了解得更透徹,而且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也不致誤入歧途,白費功夫。拿“以終為始”來反觀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我們不禁思考:為什么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我發現我們現在的教學程序設計存在很多問題。接下來我想就本人執教的一堂“Havefun:Anutritionist”同課異構課,進行英語課堂教學反思。
一、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程序
新課標提出要使教學活動更加有效,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活動要有明確的交流目的、真實的交流意義和具體的操作要求,并為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個體和合作的實踐活動中發展語言和思維能力,并能在展示活動中感受成功;二是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要盡可能接近現實生活中語言使用的實際情況,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目標語言項目的真實意義和用法;三是活動應包括學習語言知識和發展語言技能的過程,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通過接觸、理解、操練、運用語言等環節,逐步實現語言知識的內化;應有助于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情,特別是用英語獲取、處理、傳遞信息,表達簡單的個人觀點和感受,從而提升語言實際運用的能力。
二、做好三個點,設計有效的教學程序
(一)關鍵點:學前活動
主要目的是破冰熱身,內容呈現,而且時間不宜過長,越短越好,以5分鐘之內為最佳。熱身活動包含三方面內容—情感熱身、語言熱身、話題熱身。上面課例中的學前活動,教師在課前與學生的互相認識和自我介紹做好的情感熱身,通過視頻的觀看和諺語的呈現做好了語言和話題熱身,且沒有提文本內容,有懸念符合這項要求,較為成功。
(二)重點:學中活動
學中活動務必做到“要求明確”且“活動有序”。這樣一來課例中的Step2、Presentation1.Aquestionnaire.由于借班上課,無法課前進行問卷調查,在課堂進行占據了太多的課堂時間,與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關聯不是很大,于情于理應當舍棄。如此一來,學中活動更為緊湊,把調動起來的積極性予以保持,否則,做問卷調查既費時又混淆了學生對本課學習要求的理解。
(三)亮點:學后活動
學后活動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實踐語言的機會,并適當地拓展話題,滲透情感教育。這個活動最難做,但也最容易出彩,也是一堂課的亮點所在。這個活動中,通常教師會忽視其語言要求,或者說不能好好的利用板書(關鍵詞)。而通常最后是以小組活動形式輸出語言,這時語言要求尤為必要,關乎到本課教學目標的組中落實。我們不妨可以這樣設計:如小組討論。每個小組成員需2輪發言,每個學生至少有兩個完整的句子。每個句子一定要有今天所學的兩個單詞。為此課例中的Step8、Group-work.活動要求“學生參照中國營養學會的膳食寶塔圖、對比浙江人目前的膳食寶塔圖,給小區居民提幾點有關健康飲食的建議。”可以改成“4人一組活動,請對比兩幅膳食寶塔圖,針對同學們的不健康飲食習慣,請你給小組成員提幾條健康飲食建議。要求每個學生至少寫兩個完整的句子。每個句子一定要有今天所學的一個短語和一個單詞”。這樣明確的要求,學生就會不自覺的進行自評和互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
總之,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有效設計教學程序是至關重要的。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應關注教學生成的有效性和教學評價的有效性。今年是“質量效益”年,提高教學質量,最關鍵的是課堂教學質量,為此,每位教師都肩負重責,探索教學程序的有效性是我們一生的追求。以上是我對初中英語學科課堂教學程序設計有效性的反思和一些思考,有些想法也是非常的不成熟的,在此,我想通過這篇文章讓更多的老師專家看到我的問題和困惑,并能夠給予我幫助和指導,讓我們的課堂朝向更有效的方向邁進,真正做到減負增效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魯子問,王篤勤.新編英語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