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全球經濟體制飛速發展,我國經濟外貿全面對外開放,在各項金融利好政策的吸引下,入駐我國的國外金融機構日益增多,對國內的金融企業造成了一定的市場影響。結合市場變化,只有加大政府部門對金融體系的監管力度,提升金融企業內控能力,促進國內外金融企業合作共贏以及挖掘金融控制新渠道,才能在金融創新條件下,做好金融風險管理工作。
一、前言
近十幾年來,全球金融企業創新能力日益提升,無論是在產品、經營工具、管理以及經營制度方面都在不斷創新。在這一背景下,金融行業活躍度日漸高漲,俗話說:“凡是都有兩面性”,活躍度越高意味著金融風險亦越高。因此,在金融創新條件下,做好金融風險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二、金融創新的活動特征
金融創新的定義是當各種金融因素有效糅合形成一種新的金融形式,在金融新時代的背景下,金融主體能夠對金融業發展起到促進改革的作用。通過制定一系列的創新管理體系,有效調整各個金融因素,將之有機融合,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金融創新的范圍較廣,從微觀方面具體表現在融資工具、方法以及業務方面;從宏觀方面涉及到金融管理方式、制度以及市場。當進行金融活動時,只要發生阻礙,就對該環節進行及時調整創新,有效消除障礙。隨著經濟體制飛速發展,金融市場得到了較大的助益。金融創新的活動特點具體表現有三點:理財業務得到創新、金融機構同質以及金融創新必須控制同質化。
三、金融創新和金融風險的關聯
(一)金融創新和金融風險概述
金融創新是將各種金融因素進行資源整合,在金融環境下,金融企業對制約企業發展的障礙進行創新變革,通過創建新的管理體制,對各項影響企業發展的因素進行調整,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另外,在金融單位正常經營過程中,企業資金流動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從而正面或者側面帶來經濟效益的下降,這一經濟損失就是金融風險。
(二)金融創新和金融風險的關聯
第一,金融創新和金融風險管理工作存在相互較量的關系,金融風險管理能夠促進金融創新,金融創新管理也能健全金融風險管理體制。金融創新的前提一定是結合市場背景以及企業條件的,是在原政策上進行創新的,也就是說是逃避相關部門監管的范圍。而金融風險管理工作則是對金融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約束金融活動合法合規,從某種程度而言,金融創新可以促進金融風險控制管理工作的進程。因此,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相互較量的過程中,無形之中推動著企業的發展進程,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第二,金融創新有利有弊,一方面為金融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金融風險,每一個經營活動或多或少都存在風險,怎樣將風險程度降到最低是是企業需要格外注意的。金融創新行為是對金融行業發展形勢的看好,是將金融風險科學合理的轉移,是對經濟效益以及損失在大方向上進行整合優化。因此,金融創新過程中,并不會降低金融風險總量,只是將風險存在的方式進行了變化,另外對企業帶來新的風險變量。
四、金融創新帶來的風險
(一)資產證券化加大金融風險
在銀行發行的證券中一旦涌入不好的資產,對銀行的信譽度以及經營管理都將帶來不小的影響。在不利影響的環境下,基于貨幣基金方面,不僅同樣會帶來許多不利麻煩,同時銀行發行的證券由于具有流動性,在多數金融場合中都能實現貨幣功能,而且對當時正在的發行的貨幣基金也會造成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從宏觀意義上而言,證券化的變化不僅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還給國家宏觀調控帶來一定沖擊與影響。
(二)投機市場增加了風險破壞力
結合經濟體制的發展情況來看,金融創新對金融行業發展降低風險提供了新途徑,但是在創新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投機分子,即便金融創新條件下,將一定的風險轉嫁到投機分子,但在風險總數上仍然沒有較大改變。換言之,一旦投機分子投資出現失敗,那么風險不僅沒有轉嫁出去,而且對整個金融行業都將產生不利影響。
(三)金融創新加大了經營風險
隨著金融版圖的縱向發展,金融企業數量日益攀升,市場上競爭壓力不斷加劇。結合這一現狀,要想占有更高的市場份額,提升競爭能力,各金融企業都在快馬加鞭的進行創新,向市場投放金融產品的速度逐步加快,其中不乏混業經營。隨著金融行業重組、兼并,同質化現象逐漸顯現。當各個金融單位的競爭力趨向同質化時,各企業又將進入下一個創新環節,這一形式不僅對金融單位的信用值產生一定影響,還會降低風險控制能力,加大經營風險。
五、積極應對金融企業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加大政府部門對金融體系監管力度
金融企業在正常經營活動中,不斷強化政府部門對金融體系的監管是保障金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國家相關監管部門的積極作為能夠優化金融企業生產經營環境。金融創新在管理核心內容上而言意味著企業創新與穩定的有效融合,金融創新是金融發展的“助推器”。因此,為保障金融創新條件,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大力支持。通過不斷加大政府部門對金融體系的監管力度,對違規違法行為不姑息、嚴加懲治,進一步為金融創新提供良好環境。在對金融體系進行監管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循維持金融穩定以及鼓勵金融創新的原則,靈活把握監管尺度,實現金融創新與監管雙贏目的。
(二)提升金融企業內部控制能力
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在企業內部控制工作中,優化金融創新環境,將內部控制風險降到最低點,此外,企業應健全風險管理制度。基于此,金融創新才能真正保障企業生產的金融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因此,根據大數據分析并研究,結合金融創新的優缺點,企業應充分了解金融創新條件下將帶來的經濟變化與市場變化。隨著國外金融企業的入駐,市場競爭壓力日益加劇,金融產品也隨之變得多元化、復雜化、全面化,金融企業應該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風險控制管理意識,并完善企業風險預測體制。站在企業、國家以及人民的角度著想,合法合規的進行金融活動,為每一位參與者負責。企業要想可持續發展,創建一套完善的、健全的風險控制管理體制、企業內部控制管理體制十分必要。
(三)促進國內外金融企業合作共贏
隨著全球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我國金融企業受到國外金融行業的威脅。因此,我國對當前的金融形勢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能夠清晰的看清現狀。全球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合作,從而實現雙贏局面。國內外企業都對自身企業的經濟發展負起責任才能保障經濟穩定,故而各企業之間難免會發生合作關系。換言之,國內外金融企業進行國際合作也是大勢所趨。比如說,在相關政府的見證下,雙方簽訂合作條款,對金融風險控制有關的難題進行國際交流。另外,國內外金融企業的合作不僅能夠互通有無,還能學習彼此先進的管理方法。因此,國內外金融企業的合作不僅能夠實現雙贏的合作目的,還能提升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保障金融行業的經濟穩定。
(四)控制好金融創新的途徑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金融創新也需謹慎,創新需要基于促進企業可持續經營、優化企業管理環境以及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因此,第一,企業應重視金融產品的生產,結合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現狀,傳統單一、復雜的金融產品已經逐步被市場所淘汰,故而太過復雜的生產技術在我國也不適用。第二,金融創新的過程中,混業經營的經營機構應該對自身經營風險給予重視,企業應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優勢,努力迎合市場。第三,企業不僅應該嚴格將自身管理制度落到實處,相關金融監管部門也應適時給予幫助。
六、結語
綜上所述,金融行業在我國市場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金融創新條件下,完善風險控制管理工作機制是保障金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不僅國家應該重視,企業更應該給予重視。在某些方面企業進行相應的調整,相關政府部門給予適時幫助,企業在創新改革中付出辛勤努力,金融創新能力才能源源不斷的提升。此外,金融制度的創新是監管制度與創新制約制度的有效銜接。鑒于此,金融企業應該嚴格控制金融風險,對金融產品流動進行有效控制,完善企業風險自控能力。(作者單位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作者簡介:馮舒杰(1997——)男,漢族,江西贛州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15級本科生,保險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