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斌
【摘要】在當今高新技術、新業態不斷呈現的態勢下,農業科技園區向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樂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作為四川最早建立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如何繼續保持領先發展優勢,抓住升級機遇,升級創建成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意義重大。文章側重分析了樂山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創建的建議及措施,提出了開展跨喜地區國際農業高新技術合作,將農業綜合體創建納入樂山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布局構想等創新做法,本研究成果將對樂山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和作用。
【關鍵詞】農業高新區;創建思考;樂山
樂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經過17年不懈努力建設,已經取得許多令人驕傲的成績,在全國園區排名中位列22位,在四川園區排名中位列第一,并獲得“國家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基地”稱號,園區已成為推動樂山農業農村發展的主要動力。但隨著國家 “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樂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瓶頸”,園區轉型升級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勢在必行。
一、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綜述
(一)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歷程
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構想始于 1988 年,以催化農村經濟振興為目的來尋求一種有利于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模式。后經在陜西、山東、四川、重慶、河北、河南、新疆等省的實踐探索,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國農業產業園區發展階段原因,目前我國農業高新技術園區建設尚處在起步和發展階段,國家級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數量更是鳳毛麟角,全國目前只有陜西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園區兩個。
(二)我國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的現狀
1.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是我國第一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陜西咸陽市楊陵區,總面積135平方公里。2016年,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生產總值(GDP)完成118.9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6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2.9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8.47億元。一、二、三產業結構為6.4:52.9:40.7,人均GDP達到58278元。
示范區整體規劃布局為“一軸、兩片、五大特色產業、六大核心園區”。“一軸”指的是以新橋路為軸,分為東、西兩片,在核心區重點建設生物產業園、食品加工園、機械加工及農業裝備制造園、新型環保農資園、建材家具五大特色優勢產業園。
2.黃河三角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創建于2016年,位于山東省東營,總面積約350平方公里。示范區按照“一城四園”規劃布局,分別是生態科技城、國際農業創新園、中以農業科技生態產業園、農業智能裝備制造與生物產業園和健康食品加工物流園。核心區規劃布局生態科技城、國際農業創新園、農業智能裝備制造與生物產業園、健康食品加工物流園、中以農業科技生態產業園。
示范區將著力打造國際鹽堿地改良利用研究中心、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模式展示中心、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中心、世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使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合作中心。
(三)國家對創建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政策支持
1.科技部將新建一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2017年3月10日,國家科技部在其網站發布了《科技部將新建一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公告,傳遞了將在“十三五”時期支持建立一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信息。
2.四川科技廳出臺“四川省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工作方案”
四川省科技廳為了響應科技部的號召,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對四川省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專門出臺了《四川省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工作方案》。明確了我省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創建思路和目標、創建的條件、創建工作安排、保障措施等具體做法。
二、四川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情況
四川目前共有樂山、雅安、廣安、宜賓、內江、南充、綿陽、遂寧、巴中9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但還沒有一個國家級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三、樂山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樂山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的現狀
樂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目前建設總面積達到210.671萬畝,其中核心區面積8710畝、示范區面積24.8萬畝、輻射區面積185萬畝。
2016年園區實現產值112億元,利潤達到4.6億元,上繳稅收達到1.9億元,帶動帶動農戶29.3萬戶。
園區創立了“政府引導、企業開發、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運行機制和“一區多園”的建設模式。現已成功建立起了都市農業科技、畜牧科技、茶葉科技和林竹科技四個專業園區。都市農業科技園區主要圍繞市民生活、休閑,開展蔬菜工廠化育苗、種植,葡萄設施栽培,獼猴桃標準化種植等,寓生產、展示、休閑觀光于一體;畜牧科技園主要是生豬和兔的養殖加工生產為主,建立起了高標準的新加系祖代豬場、伊高樂祖代兔場和出口兔加工生產線;茶葉科技園主要建立了國際先進水平的茶葉初精加工基地、茶葉品種繁育中心、茶葉種植基地、茶文化展示中心等,實現了茶產業的三產融合發展;林竹科技園區主要建成了制漿造紙,林竹加工、種植等,開展了名優林竹品種繁育,林竹加工產品開發,該園區初步形成了林竹造紙產業集群。
(二)樂山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具影響力的農產品體驗展示與銷售終端平臺
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壯大,從根本上來說受制于園區產品的市場需求同銷售。在園區產地建立具有影響力的集園區農產品體驗、展示與銷售于一體的終端平臺對于宣傳園區產品、塑造園區品牌形象、檢驗園區產品的市場接受程度、促進園區產品銷售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樂山農業科技園區目前沒有建立具有體驗展示與銷售終端功能的平臺。
2.園區規劃科學性有待提高
樂山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較早,缺少足夠的借鑒參考模式,加上對農業科技園區認知上的不足,規劃的科學性還有提高的空間。比如沒有規劃專門的科技開發、孵化、轉化和推廣平臺;園區主導產業鏈設計不長;沒有解決基礎農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和觀光農業的均衡發展等。
3.園區功能發揮不夠
農業科技園區應該成為農業科技開發和推廣應用的重要場所,但樂山科技園區在這方面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導致園區于農業科技單位的關系不夠密切,對農業高科技人才缺乏足夠吸引力等問題。
4.園區產業體系不夠完善
現代農業并不是傳統農業加上現代技術,而是融合了工業、服務業的多功能農業,在傳統的種植與畜牧養殖之外,還包括了產、加、銷一體的農產品深加工業和融入了服務業元素的農業休閑觀光旅游。但從樂山農業科技園區的產業鏈條上來看,雖然覆蓋了農業種植、畜牧養殖、農產品深加工、農業休閑觀光旅游等諸多產業,可是,園區的產業體系并不完善。
5.科技研究和創新能力不強
農業科技開發與推廣應用是推動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根本動力,但樂山農業科技園區沒有實力強大的研發團隊,沒有建立起同一些實力強的農業科研單位和高校的深度研發合作,沒有搭建起農業科技開發綜合平臺,沒有建立農業科技轉化和孵化中心。
6.產業化經營水平有待提升
樂山農業科技園區在產業化經營方面的水平還有待提升,在整體上尚未形成各專業園區之間發展相互呼應的發展格局。首先是產業鏈功能不完善,缺少全面與長期的規劃;其次是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農產品加工以及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薄弱。
四、創建樂山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必要性
(一)樂山農業科技園區面臨由量變向質變的轉型升級發展
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園區發展主要任務是由量變向質變的轉型發展。就是要大力推動四化進步,充分發揮園區的要素集聚功能。重點是要解決如何從過去的實驗農場、植物工廠或者是高科技工廠到農業園區,再到科技城到科技示范帶的轉型升級發展。
(二)樂山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急需突破發展瓶頸
近年來,我國在大力培育新經濟,“互聯網+傳統農業”已成為農業經濟創新發展驅動力,農業園區發展中的土地、資金等“瓶頸”問題急需突出。樂山農業園區在農耕文化、鄉村旅游等第三產業拓展空間較大,轉型升級為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勢在必行。
(三)高技術新業態是樂山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必由之路
新業態是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新體系,是一二三產業的綜合體。樂山農業科技園區立足于全產業鏈構建設計,走創新驅動之路,打造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揮科技引擎的驅動帶動作用,才能把樂山農業做大做強。
五、創建樂山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可行性
(一)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政策條件分析
根據《四川省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工作方案》對照分析,樂山基本滿足相關申報條件,只是在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高新技術產值方面尚有差距。
(二)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SWOT分析
1.優勢分析(Strengths)
(1)宜農自然條件優勢。樂山年均降雨量為 1300 毫米,是全國均值的兩倍;地形和土壤類型多樣,有七種土壤母質,土壤分布兼有山地垂直地帶性和水平地帶性;土壤水補給、儲存、徑流、排泄類型多樣,地帶性與非地帶性土壤互相鑲嵌,有利農業多樣化發展。
(2)先發優勢。樂山是全國第一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農業科技園區的基礎厚實,經驗最為豐富。
(3)區位優勢。川南地區中心城市,接收成都、重慶等大城市的輻射能力強。
(4)國際著名旅游地品牌延伸優勢。樂山擁有峨眉山——樂山大佛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和東風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世界知名,對于打響樂山農業高新技術園區品牌,擴大園區建設影響,開拓銷售市場,吸引園區發展要素都具有顯著優勢。
2.劣勢分析(Weakness)
(1)設施農業發展水平和農民的生產技能明顯偏低。農民的現代種植業觀念相對落后,對科技含量較高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的關鍵生產技術缺少掌握。
(2)農業產業結構單一,農民組織化程度低。
(3)農業高新科技企業數量明顯不足,特別是缺少農業高新龍頭企業帶動。
(4)“互聯網+”與農業的融合發展程度低。
3.機遇分析(Opportunity)
(1)國家支持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機遇。科技部明確在未來幾年將建立一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四川省已出臺推動四川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方案,這是樂山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最好機遇期。
(2)樂山將成為川南農產品轉運與集散地中心機遇。樂山跨成都、川南、攀西三大經濟區,是成都經濟區通江達海的重要口岸,隨著成德綿樂同城化發展樂山成為川南農產品轉運與集散中心。
(3)樂山成為區域中心城市機遇。根據《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成德綿樂城市帶將進行重點打造,主要依托成綿樂城際客運專線、寶成—成昆鐵路和成綿、成樂、成雅高速公路等構成的綜合運輸通道,發揮成都輻射帶動作用,強化綿陽、德陽、樂山、眉山等城市的節點支撐作用,帶動沿線城鎮協同發展,提升人口綜合承載能力,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城鎮集聚帶。其中,綿陽、樂山將打造為成都平原區域中心城市。這有利于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創建要素的流入,也有利于帶動農產品的市場開發與銷售,對樂山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又將是一大機遇。
(4)“一帶一路”跨喜合作機遇。我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響應,樂山在跨喜國際旅游研究中心的推動下,同跨喜地區國家的合作交往越來越密切,樂山與跨喜地區的農業高新技術合作將是未來樂山農業發展的良好機遇。
4.挑戰分析(Threat)
(1)四川其他農業科技園區快速發展帶來的挑戰。樂山在創建國家農業高新科技園區方面與四川其他8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相比較,并沒有絕對的優勢可言,特別是雅安、宜賓、綿陽、巴中等地區的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后勁十足,這將是樂山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將要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2)全產業鏈發展帶來的挑戰。根據科技部對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要求規定,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必須聚焦“三農”難題,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產城鎮村融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產業競爭力,這就要求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從全產業鏈設計角度其發展,這是樂山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將面臨的第二個挑戰。
(3)創新資源帶來的挑戰。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要求大力匯聚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等創新資源和人才、技術、資本、信息等創新要素,具有強大的科技型企業孵化功能和創業服務功能,這對樂山創建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將是要面對的第三個挑戰。
(4)產業基礎帶來的挑戰。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國家農高區創建要符合《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制定園區戰略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而且要求園區核心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與服務業產值總額占總產值的50%以上,這將是樂山創建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要面對的第四個挑戰。
(三)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高新技術支撐分析
樂山市區目前有樂山師范學院、成都理工和樂山職業技術學院3所高校,峨眉山市還有西南交大分校,高校資源在地級市來說還是很豐富的。就高新技術研究人才來說,僅樂山師院的正教授和博士人數都突破了“雙百”,如果樂山將四所高校的高新技術開發資源整合,將形成一股巨大的高新技術開發支撐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將滿足樂山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高新技術支撐。
由以上分析表明,樂山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基本具備可行性。
六、創建樂山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對策
(一)基于全“產業鏈”的思維設計規劃園區主導產業
新業態是未來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新體系,是一、二、三產業的綜合體。樂山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應該以生態安全農產品全產業鏈(包括產業鏈、技術鏈、人才鏈、產品鏈和價值鏈)為主線設計規劃主導產業,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建議設計規劃以下主導產業。
1.“休閑+康養”生態農業
樂山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可以圍繞休閑、康養主題發展生態農業產業。比如利用獼猴桃、葡萄、草莓、李子等水果及蔬菜種植打造農業旅游景觀,供游客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滿足人們休閑度假;以生態種植,提供安全食品,打造綠色環境,提供養生服務,滿足人們追求健康長壽服務需求。
2.“農牧+養殖”循環農業
樂山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可以圍繞生豬、兔、烏骨雞、山羊等打造畜牧養殖場,并在養殖場附近開展有機種植,實現循環農業發展目的。游客將可在養殖場吃健康肉品、采有機蔬果、看田園風光,同時還能接受生態養殖、智慧農業等方面的科普教育,了解養殖動物馴化史,學習相關知識,提高對循環農業的認識。
3.“茶葉+文化”體驗農業
樂山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可以圍繞茶葉的栽培、加工、茶創意、茶文化體驗游等內容打造體驗農業產業。該產業可以集茶生產加工、藝術品鑒、產品交流體驗于一體,讓游客深度體驗茶文化的魅力。
4.“林竹+藝術”創意農業
樂山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可以圍繞林竹種植、林下經濟發展和林竹藝術等打造創意農業。主要以林竹附加值增加為核心,瞄準世界農業高新技術發展前沿,著力構建林竹創意農業,具體包括發展林竹創意產品、林竹創意景觀、林竹創意民俗和林竹創意生活等。
(二)搞好園區功能規劃與定位
1.園區功能規劃
建議樂山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在功能規劃方面凸顯以下幾方面功能。
(1)農業高新技術研究孵化器功能
農業高新技術研究孵化器能為加速園區農業高新技術成果(項目)商品化,扶助初創階段農業高新技術小企業成長,培養企業家,而提供場地、儀器設備、資金以及技術、信息、營銷、管理咨詢和直接從事經營管理服務的專門機構。園區要具備提供共享、通用的基礎設施,建立專業技術平臺;提供專業化增值服務;專業化的參與式管理;提供針對性的、靈活多樣的融資等功能。
(2)農業高新技術展示功能
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展示為重點,布局一批丘山區高科技、高效益和高示范性的農業高新科技示范項目,展示高新精尖農業科技,展示未來農業發展方向。
(3)農業高新技術推廣功能
園區主要應通過搭建農業高新技術研發推廣平臺、產品創新推廣平臺、經營管理推廣平臺、人才培訓推廣平臺、資本運作推廣平臺、政策服務推廣平臺等六個方面實現推廣功能。
(4)現代農業高新成果示范功能
園區能示范高效種養殖品種和栽培技術,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改革現代農業科技體制,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工業化,管理方式的現代化,經營模式集約化和規模化。同時,建立以國家高新區為核心區、以“休閑+康養”生態農業園、“農牧+養殖”循環農業園、“茶葉+文化”體驗農業園和“林竹+藝術”創意農業園為示范點輻射帶動樂山周邊、乃至西南地區,將農業高新科技新成果、新技術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推向全國,加速我國高新農業發展進程。
(5)促進農民增收功能
以高新科技為引領,以市場為導向,以標準化、綠色化生產為核心,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形成知名品牌,實現農業高效和農民增收;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將種植、養殖和加工轉化緊密結合,實現資源循環利用、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和農業結構優化,形成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高效率的循環農業經濟體系,實現農業生產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