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漠穎
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經濟增長迎來了飛速發展的黃金期,作為金融體系的生力軍,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經濟行為為同業金融機構起到了推動作用。C銀行歷經多年的不斷探索,在推動學習、引領創新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貢獻,給中小銀行及其他同業金融機構均做出良好的示范作用,本文以C銀行為例,對國有銀行的科技輸出優勢進行淺析。
一、大型國有銀行科技輸出優勢
(一)全行統一的客戶管理
1.標準化:C銀行通過客戶關系管理組件,加上規范的客戶信息采集流程,已建立起全行統一的客戶視圖,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客戶的特點對其進行打標簽,并針對客戶進行分類。目前,銀行內部已建立起“百類客戶群”的標準化分類。
2.差異化:根據不同客戶的具體情況,C銀行會根據客戶的基本信息、行業信息、金融交易信息等各類可獲取信息,對其進行360°全方位畫像,使每一位客戶的形象更富有立體感,從而使我們更能有效的抓取客戶本身的特有特征,為其提供專項服務。
3.規范化:C銀行基于企業級系統建設的設計理念,根據統一的數據標準,為每一位客戶賦予唯一的“客戶編號”,通過唯一編號實現跨渠道、跨業務條線等多種識別方式的唯一識別。
(二)金融產品創新流程
1.技術支持: 據調研,大部分銀行并未對全行的金融產品進行統一梳理,各類產品依然分散在各部門、各系統中,由部門自行維護,無疑給產品管理和業務梳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例如:某行同業業務分別分散于金融市場部、資產管理部、投資銀行部、公司業務部等多個部門分散管理,并涉及到多個系統,且其中一個系統未與其他系統建立直接聯系,那么勢必給行內業務梳理、行外監管報送等方面均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C銀行在研發新一代之際,按“產品線、產品組、基礎產品和可售產品”這一管理模式,以銀行業務為導向,對全行的產品進行了梳理,為產品管理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2.特色服務: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對公或對私客戶均具備鮮明的特點,例如:按地域劃分,西北地區以農林牧業客戶居多、江浙地區則手工業客戶為主、惠廣深地區則是高科技類客戶的聚集地……為因地制宜、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要求銀行產品與客戶需求相結合,產品創新的速度更加高效、種類更加多元化。
(三)員工渠道助力業務營銷
目前,C銀行內部員工通過員工渠道整合,已經搭建起行業內部金融知識共享的服務體系:在銀行內部,客戶經理可在任何時間、地點通過登陸員工APP,實現客戶關系管理、網點管理、我的業績、營銷協同等多類功能,其中通過“員工響應”功能,員工可以以工單的方式提交問題,由行內某領域專家及時解答,打造24小時無限量貼身咨詢知識庫。
通過參與“金融審計數據標準V2.0”制定和推廣工作,C銀行信息系統建設及數據治理的理念在同業中均處于領先地位,其企業級系統建設的設計理念在同業中獲得了一致好評。以上提及優勢僅是冰山一角,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將持續發揮大型國有銀行的優勢,汲取各行之所長,不斷創新、不斷進步。同時,把系統建設及數據治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推廣出去,使系統建設發揮更大的行業和社會價值。
二、結論與展望
大型國有銀行作為銀行業的領軍人物,應將“履行社會責任,致力科技輸出”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目標之一。大型國有銀行的業務行為不但展示了我國金融服務最先進的一面,而且能給其他商業銀行及金融機構帶來示范和促進的作用。“利己利他,回報社會”,才是其提高金融服務的宗旨。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大型國有銀行科技輸出之路剛剛開始,需要同業間攜手并肩,砥礪前行。(作者單位為中國建設銀行北京開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