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誠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電子科學技術融入各個行業和領域中,信息化的教學模式也應運而生,并成為現代教學背景下的重要教學模式之一。為了讓信息化教學能夠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便利,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師都在信息化教學設施以及教學手段上花費了大量的資金。但是由于信息化教學起步較晚,仍然沒有發揮其優勢作用,所以高職院校的領導及教師從信息化的根本入手,將其與教學緊密地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上的便利。
[關 鍵 詞] 云時代;信息化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2-0158-02
信息化的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教學模式,而云時代的到來會解決信息化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云計算模式是當今背景下出現的新型計算模式,這種模式將信息平臺和基礎設施置于網絡之中,學生根據需求獲得資源,這為高職院校的教學提供了便利,提升了效率。但是如今的信息化教學的有效度較低,教學設施也得不到更好地利用,信息資源的共享程度較低,從而制約了信息化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將對云時代信息化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進行分析。
一、簡述云時代
云時代指的是“云計算的時代”,而云計算是分布式計算、并行計算以及網絡計算的發展。在云計算中,用戶所需要的數據信息和應用程序存儲在互聯網上,這為用戶提供了足夠大的存儲空間,也提升了計算能力。用戶只需要接入互聯網,便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終端等設備,在任何有網絡的地點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源信息?,F如今,與云計算相關的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普及,未來將會成為最熱的產業之一。同時云計算存在著三種服務模式:(1)基礎設施服務,即IaaS;(2)軟件服務,即SaaS;(3)平臺服務,即PaaS。
二、信息化教學的現狀
由于信息化教學的時間相對較短,教師還沒有形成規范的教學體系,在信息化教學中也會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下面筆者將對這些問題進行論述。
(一)教學資源的利用率較低
現如今,雖然許多高校設置了信息化的教學設施和資源,但卻不能將其很好地融入教學中,造成資源上的浪費,學生也沒有在信息化的教學中提高自身的價值。所以,教師應從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入手,探索教學資源利用率較低的原因。首先,信息化技術少且缺少統一的規范,此階段對信息教學資源的交換沒有得到認可,且資源的建設也缺乏統一的標準,高職院校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去合理分配和應用資源;其次,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盲目建設和使用,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再加上許多高職院校不能將信息化背景下的資源合理運用,將其融入教學環境中,也會造成資源的損失與閑置;最后,現如今,在高職院校的網站服務器上大多會存在一種資源的分享方式,而這種方式使學生只能下載自己需要的資源,卻不能將自己的資源上傳到網站,實現資源的共享,在資源的傳播上不能實現雙向傳播,給教學帶來影響,資源的利用率自然會降低。
(二)資源平臺建設專業化
現如今,有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平臺在建設上會比其他平臺更為專業。在高職院校的資源經營上,一般都選用課程或軟件資源的專業人員進行維護,若學生有需要,也只能通過這些專業人員才能得到資源,若要分享資源也需要通過專業人員的鑒定才可上傳。
三、云時代背景下影響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因素
教學的有效性就是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花費盡可能少的時間去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在云時代背景下,有許多影響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的因素需要進行分析。
(一)教學資源缺乏共享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在信息化資源的共享上存在一系列問題,往往會存在教學資源分布不均、共享程度較低的問題。高職院校為了體現信息化時代的特點,用大量的資金重復建設資源和購置資源,造成高職院校經濟上的損失和浪費。部分高職院校為了順應云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學的目標和要求,通常盲目建設和開發精品課程以及課程軟件,且沒有對質量較差、數量較多的信息資源嚴格規劃,從而造成了網絡信息資源繁雜等問題。另外,在高職院校的信息傳遞上,教師和學生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得不到保障,在對教學信息的查詢和整理以及學生考核和完成作業狀況來說,系統并不能快速呈現出每名學生的狀況,網絡平臺并不能讓師生雙方了解最新的教學信息,不能實現資源的有效共享。
(二)學生信息化應用能力不同
由于學生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他們對信息化的應用能力也是有所不同的,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會以班級中優秀的學生為主,這樣會造成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會給成績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帶來不良影響。而信息化教學中,會使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感到課程內容和信息資源的膚淺,造成不愿意學、不想學等狀況;而對理解差的學生來說,可能會出現聽不懂的現象,在課堂上囫圇吞棗,課下難以消化課程內容。另外,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師生間無互動和交流,教師只是知識的傳輸者,而學生只作為知識的接收者,這種被動灌輸的形式已經背離了新時代的發展方向,學生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不能對所學習的知識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從而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師生間在課堂上的交流較少,教師也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導致教學效率低。
(三)信息化的教學投入成本高
目前,高職院校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花費較高的資金去建設信息化的教學設施,表面上帶給學生潛在的影響力,如,部分高職院校購置了服務器、存儲設備等軟件,建設了教學平臺、軟件程序等,建設了專業化的教學機房,同時也為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高職院校還找了專業人士對信息化資源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這一系列的建設必然少不了大量資金的投入。隨著產品的更新換代,需要對產品進行持續的投入,才能跟得上信息時代的發展步伐。由于教學內容有所差異,每個學科在計算機的實踐平臺、機房只能從事某一個科目的具體實踐操作,無法達到多種科目同時教學,因此會影響信息化教學的正常和順利開展。
四、云時代下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提升策略
云計算存在三種服務模式,給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提供措施。下面筆者將根據具體的云計算服務模式進行分析。
(一)建立公共教學服務平臺
隨著資源技術越來越先進,操作系統與硬件之間的虛擬化技術的發展程度加深,公共教學服務平臺已經趨于成熟。對教學服務平臺來說,每一個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校園內開通特定的云端接口,這樣學生可以靈活地制訂不同的資源信息。對學生用戶而言,他們可以在服務平臺上完成選課以及教師教學的評價等內容,甚至還可以完成某些選修課程的考試,給信息化教學提供基礎。另外,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與教師間進行互動,并將自己不理解的問題通過留言等形式體現在網絡服務平臺上,實現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教師在看到學生的留言后,第一時間將問題的解答方式通過網絡平臺傳遞給學生。而對教師用戶而言,可以快速地完成課程的管理以及資源的應用和共享,讓所有學生能夠盡快地學到知識內容,也能夠幫助教師建立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另外,教師和學生還可以在公共的資源共享平臺上下載和上傳自己認為有價值的資料,從而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也能夠將知識分享和傳遞給更多的人。
(二)制訂云計算的服務標準
在云時代背景下,為了推進信息化的教學建設,除了需要建設硬件平臺,同時還要積極地參與云計算的服務,這包括統一的服務接口、嚴格規范的教學服務內容等,信息教學平臺在建設初期就要將師生用戶所提供的網絡、計算存儲一體化的服務放在首位,并通過制訂和執行統一的服務標準來實現信息的資源共享,以便于在不同的用戶和平臺上能夠實現通暢的信息交流。
(三)將資源提供給師生用戶
高職院??梢酝ㄟ^教學設施、教學模式以及軟件的使用進行統一的建設和規劃,各專業的師生只需要在網絡服務平臺上尋找并下載自己所需要的資源即可,師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自己手中的教學資源進行“出售”,學生間也可以將教學資源互換,實現資源的科學有效運用,這種網絡互動模式對師生用戶終端的要求較低,且廣大師生可以花費更少的成本去完善軟硬件設施。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許多網絡平臺所購買的正版軟件成本較高,若個體使用則會造成資源和經濟上的浪費,此時可以通過購買一套軟件安裝在高職院校的云服務器上,需要資源的師生可以通過云端登錄公共教學服務平臺,并按照各種服務水平的協議通過網絡向云服務平臺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源信息,這樣可以大大節省成本。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四個方面闡述了云時代下信息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策略分析。筆者認為,云時代的到來改善了信息化教學的復雜性和繁瑣性,為信息化教學提供了便利,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都在積極研究如何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能夠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并讓學生在信息化教學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技能,而在云時代背景下,提升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希望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云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學能夠有更多提升的空間。
參考文獻:
[1]鄒海鷗,劉洋.云時代下信息化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的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23):126-127,133.
[2]嚴美嫻.淺析“互聯網+”時代下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9):186-187.
[3]勵凌凌.云時代下信息化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3).
[4]郭旭靜.“互聯網+”時代下信息化教學研究與實踐:以基站建設與維護課程為例[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2):132-133,136.
[5]馮敏.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移動信息化教學實踐:利用手機APP進行教學[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8(1):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