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波,胡蔓蔓,董玉泉,馬曉林,韓洪達



[摘 要] 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是依靠信息技術力量實現的,在實踐中獲得利用和發展。目前,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各院校把信息化作為重點發展對象,各種視頻教學資源不斷涌現,伴隨各種移動終端設備如手機、電腦等的普及,教學改革也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在進行高職康復治療技術教學過程中,翻轉課堂的引入為其帶來了新機遇,對高職康復治療技術教學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 鍵 詞] 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社區康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2-0198-02
職業教育坐上了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車而飛速發展,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微小智能終端設備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逐漸改變著課堂方式,對教學改革和教學思維的轉變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翻轉課堂是信息技術力量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深入利用和展現,美國境內的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是最早發源地,它是處理學生因家離學校距離較遠或是糟糕的天氣而落下課程導致落后教學進度而出現的嶄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引起了教育界的巨大反響和轟動。這種課堂依靠錄屏軟件刻錄的內容和教師授課的聲音信息制作成視頻上傳到互聯網,輔助未能準時到校聽課的學生[1]。以往的教學模式因翻轉課堂而改變,傳統課堂課下、課上環節的教學方式也出現了翻轉,教師學生的角色發生了互換,最大特點在于課前傳遞知識,課上知識內化,開創了新的紀元。
社區康復是康復形式的一種,是由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概念,其實質上是基層康復,也就是社區層面,使用和依托社區里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包括殘疾人員本身,康復主要是在家庭和社會場所進行的。社區康復有較多優勢,比如成本低廉、覆蓋范圍比較廣,患者能在附近長時間進行康復治療,此種方式比較經濟,效果也不錯,因而,此種新型康復方式在第三世界國家受到大力普及。
社區康復十分注重專業醫務人員臨床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此學科的實踐性很強,貫穿于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操作示范,而限于時間原因,不能一一操作,學生也不能僅憑課上的學習便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傳統的康復教學模式受到挑戰。而翻轉課堂擁有線上線下、課堂內外、理實一體的特點,依靠的是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漸漸推廣開來。根據社區康復的學科特點,在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社區康復課程中運用翻轉課堂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選取濰坊護理職業學院2015級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1班,36名學生,男生16名,女生20名;最大年齡23歲,最小18歲。課程:社區康復。教材:《社區康復(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職高專規劃教材)》。
(二)方法
1.隨機分組
把36名學生隨機分為6組,每小組中男女搭配合理,成績均衡,年齡結構合理。
2.課前準備
依托學院網站建立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在班級中建立社區康復課程QQ群、微信群。在課前供給教學文檔資料和視頻資料,解說本次課程的學習內容和重難點,比如電子教案、PPT課件、圖片和視頻等相關教學材料,學生先學習教師課前上傳到公共群里的相關資料,初步學習,掌握本章節的內容,為見習做好理論基礎,教師可以準備部分練習題來檢驗學習效果。實踐見習過程中,學生觀察見習教師的診療過程,對重點部分可拍攝照片或視頻,上傳到班級QQ群里,使全體共享,拓寬知識面,當次見習結束后要求帶教老師填寫實踐見習單位評價表(見下表)。
3.課上教學
在課堂上,師生角色互換,讓每組學生代表講解當天見習所學內容,內容為所見疾病的病人特征、年齡、性別、表現出的臨床癥狀、帶教老師的診斷、治療方式、制訂的康復方案等;可現場演示帶教老師的操作手法,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查閱資料來學習疾病內容,并在此過程中進行知識的內化,老師全程參與,解答學生理論和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最后老師進行課堂總結,學生撰寫見習報告。
(三)教學效果評價
1.信息化資源制作
在進行翻轉課堂的社區康復教學過程中,教師上傳到教學資源平臺和QQ課程群的視頻有576個、PPT96個、圖片2880張、微課程96節、顆粒化信息化資源1152個。(見圖1)
學生線上學習結束后到醫院見習,接觸臨床病例1100個、完成實踐操作451項、制作視頻576個、拍攝典型病例圖片1800張,在課堂上分享2827次。(見圖2)
2.課程成績評價
本課程為考試課,依據實際情況改良成績構成,提高過程性考核比重,比例為60%,其中職業素養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各占30%,期末理論閉卷考試成績占40%。(見圖3)
3.獲獎情況
參加此次翻轉課堂試驗的學生在首屆山東省衛生職業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技能大賽中喜獲團體一等獎,三名參賽者分別獲操作問診環節一等獎、評估環節二等獎、治療環節三等獎及理論成績一等獎、一等獎、三等獎,收獲頗豐。
二、討論
(一)利于學生發展
國外相關研究資料顯示,講授課程15分鐘,學生大約只能記住41%的內容;授課40分鐘,學生僅記20%。[2]社區康復的課程,由于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操作部分占的比重較高,在授課方式方法上要注意技巧,在理解理論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臨床操作機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運用翻轉課堂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動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各層次學生可結合自身實際狀況有目的地選擇公共群資料學習,通過共享視頻反復觀看操作內容,加之實踐,提高學習效果進而提高學習質量;通過見習接觸不同層次的醫院、不同門類的特色醫院和診所,使學生提前感知職業特點,認識本專業的工作內容,規劃好將來的職業生涯。
(二)基于信息技術支持
翻轉課堂的教學環境是基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需要教學平臺和網絡化教學環境的支持。師生、生生之間良好的交流和互動是翻轉課堂成功實施的關鍵,一個良好的教學平臺是師生、生生交流的前提,是網絡化教學環境的要素之一,教師能夠按照自身課程設計選擇不同的課程平臺。教師不但要學習視頻的錄制和剪輯,更要從實際操作入手,結合社區康復的特點,制作豐富實用的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見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在社區見習中盡快成長起來,在帶教老師指導下掌握康復治療方法和技巧,擔負起康復治療的職責,獲得病人尊重和帶教老師認可。
(三)師生要求
把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在對傳統教學模式帶來沖擊的同時,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綜合素質,除了傳統教學的電子教案、課件,還要具備錄制和剪輯視頻的技能,學院應給予大力支持,通過分批次外派教師參加信息化技能培訓。雖然課上教師的講課時間短了,但是課下要構思每次翻轉課堂的過程,搜集相關資料,總結每堂課的內容。同時,要求學生有更高的自律性,堅持課前完成準備工作,查閱相關資料,有組織地討論病例,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翻轉課堂是基于信息技術產生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和推廣。《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先導是教育理念創新,基礎是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核心是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目前,在互聯網大環境下,各院校以信息化建設為重心,各種視頻、圖片等教學資源持續呈現,伴隨手機、電腦等移動數碼產品的普及,教學改革也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在教學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盧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4).
[2]覃偉合.課堂教學改革探析[J].教育探索,2002(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