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晟斌
[摘 要] 工業4.0、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新時期的重要戰略部署,標志著職業教育的轉型升級,在新形勢背景下促進德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增添職業教育內涵的力量源泉,從教師個人層面提出了促進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
[關 鍵 詞] 新形勢;中職德育教師;專業化成長途徑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2-0011-01
工業4.0、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新時期的重要戰略部署,標志著我國開啟了制造強國的轉型之路,也充分折射出我國對創新型、高端型、研究型人才的渴求。職業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持,德育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確保我國經濟轉型順利開展的有效手段。2015年《深化職業教育改革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堅持以德樹人為根本,保證德育的首要位置,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與職業意識的培養。“十九大”報告中又一次強調了職業教育要注重培養具有敬業奉獻、誠實守信的高素質勞動者。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推進中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無疑是增添職業教育內涵的力量源泉。
一、中職德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內涵及結構
(一)中職德育教師專業化內涵
葉瀾教授認為:教師專業化成長是指教師的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1]實際上,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是指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也是教師的職業理想、自我價值、社會責任感不斷提升的過程。中職德育教師專業化指德育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系統地持續學習,在專業訓練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專業素養,有效地發揮德育教師對學生發展的政治導向、能力培養和道德規范作用,逐步成為一名適應時代發展的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
(二)中職德育教師專業化結構分析
教師專業結構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內容和要求,根據葉瀾教授所提出的劃分方式,教師專業結構可分為:專業理念、知識結構、能力結構。[1]結合德育教師發展要求,具體要求如下:
專業信念:堅定自己的政治信仰,擁護國家的政策方針,還要堅定對德育內容、任務、目標、意義的信念,相信德育的價值和作用。熱愛教育行業,樹立現代德育教育觀和學生觀,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
專業知識:當前中職業德育的主要任務是以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對學生實行思想、法制、道德、心理、職業規劃教育。
專業能力:帶有職業特點和德育專業特點的能力,是德育教師專業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教育教學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職業指導、課程開發等。
二、中職德育教師專業化成長途徑
(一)增強自我認同感,堅定教師專業成長步伐
教師自我認同感影響著其教育信念、教學行為、職業價值觀、生涯發展等。德育教師是學生健康教育的指導者,是道德觀、法制觀形成的導航員,這對德育教師的教育信念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增強自我認同感,可幫助教師感受到個人價值,提升職業幸福感,重新理解和定位職業生活,形成職業理想的崇高追求,堅定專業成長的步伐。
(二)養成學習習慣,夯實教師專業成長基礎
職業教育實行“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這要求德育課老師不僅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背景,還應主動了解行業發展趨勢,產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等知識,可見教師必須在慷慨“給予”的同時,也要努力地“吸取”,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利用一切機會加強學習,在教學中要堅持理論探索,讓學習成為一種職業習慣,夯實專業成長的基礎。
(三)勤于教學實踐,做實教師專業成長內涵
德育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實踐是德育教師將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成就與重大政治問題納入視野,融入課堂,深入人心的基礎。[2]德育教師要立足于課堂,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豐富個人的教學經驗,提升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優化課程資源,革新教學手段,從而落實中職德育教學改革,增強教學實效性。可采用的形式有:匯報課、研討課、公開課、微型課、課例研究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做學問沒有捷徑,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四)潛心教學科研,增長教師專業成長智慧
魏書生曾說:“為什么同樣是教書,斯霞、錢夢龍、歐陽代娜等優秀教師卻感覺幸福、快樂,充滿了新奇感,工作充滿了創造性?重要的原因之一,他們不是教書匠,而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是教育藝術家。”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升教師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當我們對日常教學問題進行深入探究時,勢必會經歷一個理性思考的過程,這會讓你對當下某一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對你所授學科有深度的觀察,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話語系統,讓我們的教育變得有深度、有靈魂。正如有專家提出:“教學就是研究,教師尤其是一個好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教育科學研究者”。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種職業狀態,也是一種積極體驗,同時又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它貫穿于教師整個職業生涯。促進中職德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深化課程改革、提升德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葉瀾,白益民.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26.
[2]李玉芬,文莉.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思政教師素質提升探索[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3).
[3]李凌,陳曉青.職業院校教師專業化現狀與需求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