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淼娃
贛州新能源汽車產業是贛州市重點打造的千億產業集群之一。贛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創新發展的迫切需求,本文通過對贛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研究,發現贛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存在的瓶頸,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發展策略。
一、贛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概述
2017年贛州經開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兩城兩谷一帶”戰略布局,確定了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把新能源汽車科技城作為打好主攻工業攻堅戰的主平臺來抓。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科技城建設,贛州經開區分別組建“一個管理處、一個產業辦、一個開發公司”,“三駕馬車”齊力推進,形成項目建設的強大合力。
目前,贛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先后引進玖發新能源汽車、磐固通達電動汽車、思卡多電動汽車、山東凱馬汽車、贛州昶洧新能源汽車、中輛新能源軌道、國機智駿汽車、江西寶悅新能源電動特種車輛公司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落戶;動力電池項目1個,即:孚能科技年產30Gwh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
二、贛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存在的瓶頸
(一)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目前,整個新能源科技城19.03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工業用地6.48平方公里,已基本布滿項目。路網基本形成,首期規劃范圍內基本具備通行條件。大廣高速科技城互通出口已完成前期工作,已進入招標階段。但總體的配套設施還沒有完善好,產業規模和產品集聚效應不明顯。
(二)研發人才、技術工人短缺。一方面,研發人才匱乏。新能源汽車產業屬于高科技產業,此方面的研發人才比較欠缺,加之國內很多企業在產品設計方面大多沿用“師傅帶徒弟”的傳統方式,沒有自主引進和培育自己的設計研發人員。另一方面,技術工人缺失。近幾年,由于贛州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集聚增加,工人難以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同時工人的流動性大,使企業招熟練技工的難度加大。
三、贛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升級發展策略
(一)強化區域品牌。用“統一組織,整體操作”的方式,模仿“贛南臍橙”、“南康家具”的區域品牌策略,在“贛州新能源汽車” 區域品牌的旗幟下,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力爭使“贛州新能源汽車” 進入國家弛名商標的行列,同時培養出國家、省級馳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的金字塔型家具品牌體系。
大力推廣區域品牌。參照“贛南臍橙”區域品牌的推廣模式,完善區域品牌授權使用體系,推動“贛州新能源汽車”區域品牌的標準化、規范化,提升“贛州新能源汽車”區域品牌的含金量。發揮電商作用,依托贛州新能源汽車城建立線下體驗館,推出各類特賣活動,再引導消費者線上購買,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鼓勵已經擁有江西品牌的企業,通過贊助電視、網絡節目,加大廣告投放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
(二)扶持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產業集群“領頭羊”,是產業群發展的重要力量,是產業集群未來發展的核心。以資金項目合作、貸款優惠、科技幫扶能等措施扭轉該局面,形成締造龍頭企業、引進龍頭企業、提升龍頭企業的一系列措施。可扶持的典型企業包括:
1.年生產量大的企業,如國機智駿年產30萬輛新能源汽車;
2.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型小企業;
3.積極吸納大學生就業的企業。
(三)充分發揮贛州市新能源汽車設計中心的造血功能。
1.引進更多國內知名設計企業、團隊、研發機構和院校入駐,搭建起本地新能源汽車企業與外地設計團隊交流平臺,使研發設計團隊與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無縫對接”,將設計中心打造成市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提高贛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對研發設計人才的吸引力。
2.舉辦新能源汽車設計大賽,鼓勵企業生產和研發設計相剝離,設立產品研發中心或產品設計部。
3.推動贛州新能源汽車企業與本地高校共建共享研發設計平臺。充分利用好本地高校的研發設計資源,搭建本地企業與本地高校溝通聯系的橋梁,推動企業與高校共建共享研發設計資源。同時鼓勵企業自建研發設計中心,快速實現研發設計成果的產業化。
4.加大產權保護力度。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切實保障研發設計成果。
(四)加快贛州市新能源汽車科技城的配套設施及配套企業建設。一方面,轄區內的征收搬遷未完成的要盡快完成,建設好配套的職教園區、路網建設等。大力提升贛州市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發展,比如孚能科技、格特拉克、五環機器等為代表的零部件配套企業,提升配套企業的影響力。同時加快對轄區內現有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建設,盡快投入生產,形成千億產業集群。另一方面,大力建設公用充電站,提高充電效率,同時建設可以快速更換電池的站點,避免汽車充電帶來的時間上的損耗。
(五)推動龍頭企業擴張、掛牌、上市。對于經營管理、資金等各方面較強的企業,可以考率通過內部積累、追加投資、吸納外部資源即兼并和收購等資本擴張的方式,消除競爭對手,擴大市場份額,使企業實現資本規模的擴大。贛州市政府和經開區政府需積極引導企業兼并,重組,加快企業上市的步伐。同時,對于掛牌上市的企業予以一定獎勵,支持企業發行私募債。企業通過集合債券、集合票據、集合信托等方式成功發行私募債且募集資金投資本區的,按其票面利率的給予貼息補助,補助金額按企業年實際發生利息計算。(作者單位為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