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
[摘 要] 以高等職業院校商業類專業為研究對象,構建適合對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的指標體系。以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條件、實踐教學過程、實踐教學成果作為一級指標的評價指標體系。
[關 鍵 詞] 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016-02
一、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已經由單純的規模擴張開始向注重內涵提升轉變,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表現與關鍵指標,因此,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也越來越受到高等職業院校的關注。
高等職業院校商業類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分支,商業類專業高素質技能人才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區域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它與理工科職業類專業不同,商業類專業不會是以培養某一類或幾類專業知識技能為目的。隨著產業升級的加快,以及商業模式更新的周期變短,商業類專業在學習實踐動手能力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工作經驗的積累、商業技巧的學習、人際關系的處理。通過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去更新生產工藝,改進生產模式,提高生產效率與管理水平。
高等職業院校商業類專業運行都有自己獨特的規律。商業類專業的實踐教學要更加重視過程性,重視崗位技能的熟練操作,以及在實踐教學中所學習的經驗,商業類專業學生更多的是學習企業的生產或管理人員工作的方法及人際關系處理等能力。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形式與內容也要跟隨區域經濟發展的變更而變更。因此,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應選用適合評價商業類專業的評價體系,但當前針對某大類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還很少,因此,本文在高職院校商業類專業特點的基礎上,擬構建一個科學合理并適合商業類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引導并激勵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健康發展,為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提供借鑒與參考。
二、高等職業院校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型
本文構造了高等職業院校商業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型。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首先應該從學校的辦學定位與辦學目標出發,根據本區域的經濟發展現狀及產業機構構建的指標體系確定高等職業院校商業類專業。高等職業院校商業類專業的辦學定位是培養高素質商業技能型人才。
三、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價值取向及原則
(一)價值導向
1.兼顧相關利益群體的需要
各相關利益群體對商業類專業評價的價值取向是不同的,學校想通過評價來分析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調整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商業類專業的健康發展;政府想通過評價監控高職院校商業類專業的發展態勢,使之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更好地服務區域發展。
2.方向引導性與評優相結合
對高等職業院校商業類專業的評價首先是為了引導其健康發展,通過評價使社會重視高等職業院校的商業類專業。其次才是對高等職業商業類專業進行評優,通過構建的指標體系對高職院校商業類專業進行評優,有比較才有進步,通過評價激勵排名較低的高職院校,及時調整實踐教學策略,促進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原則
1.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原則
對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評價,應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所涉及的相關利益群體主要包括學校、學生與企業。在構建指標體系的同時要注意相關利益群體的價值取向。
2.能力本位原則
高等職業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主,商業類專業也不例外,因此,指標的選取要本著能力為本的原則,在評價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過程中,側重對商業類專業學生能力的評價。
3.激勵性原則
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排名評優,因此一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一定要體現激勵原則,通過評價可以引導高職院校反思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問題,及時調整更正,提高教師教學的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發展性原則
當前知識更新、產業升級越來越快,商業模式更新的周期變短。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該根據區域經濟產業機構的發展及時調整更新。因此,在構建指標體系時要注重考慮實踐教學的發展性原則,定時對指標體系進行修正更新。
四、指標的選取
通過構建指標體系,評價診斷教學計劃方案及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為實踐教學活動提供反饋信息,促進教學實踐的改進或完善。[1]本文依據CIPP評價原則,從背景、投入、過程、結果四個方面構建高等職業院校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一)實踐教學的目標
實踐教學目標必須貫穿評價的始終,應考慮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目標與專業培養目標是否一致,實踐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是否一致,實踐教學目標與考核體系是否一致。實踐教學目標的評價是在實踐教學課程前進行的,評價者可以通過對教師的教學方案進行考核與評價。
(二)實踐教學的條件
實踐教學的條件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基礎,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本文從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的資源支持出發,將實踐教學條件分為資金支持、師資力量、信息化程度、實訓設備條件及企業參與度幾個指標。
1.資金支持
“雙師型”教師是實踐教學的主導者,也是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通過評價引導專業教師注重對自身專業指導能力的提升,從而促進商業類專業的建設發展。該指標用“雙師型”教師與學生的比例來考查測評。
2.師資力量
“雙師型”教師是整個實踐教學的關鍵,“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也是提高商業類專業內涵建設的關鍵。通過專業公平的評價,引導專業教師注重對自身專業指導能力的提升,從而促進商業類專業的建設發展。我們選用“雙師型”教師與學生的比例來考查測評。
3.信息化程度
實踐教學活動的信息化程度對實踐教學的質量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前“互聯網+”大背景下,信息化已成為時代發展的趨勢,我們應鼓勵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推動實踐教學的發展。
4.實訓條件
實習實訓條件是商業類專業開展實踐教學的關鍵,本指標包括校內實踐教學基地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兩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應與商業類專業有較高的專業對口率,達到商業類專業群培養的目標,并提供必要的生產實踐崗位。[2]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應具有穩定性,與學院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這樣企業可以提供穩定的實習崗位。
5.企業參與度
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對企業參與度要求很高,實踐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提早接觸企業,提早適應企業的發展模式,因為企業的參與度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三)實踐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評價是實踐教學實施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教學手段的實施情況、教學內容的創新程度、教學內容與本區域產業結構的相關程度、教學組織規范情況等。做到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恰當,學生接受程度良好;教學內容、任務量充實,教學安排恰當;教學組織,教學的目的、任務、要求與成果清晰,訓練過程緊張有效;學生的積極性高,主動好學,團結協作;企業的參與程度高,企業參與教學過程。
(四)實踐教學成果
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目的,因此就業率指標成為實踐教學的成果指標。實踐教學成果具體包括:學生的反饋與用人單位的反饋,包括學生的就業率、學生對實踐教學的滿意度與企業對學生的滿意度。
五、高等職業院校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的實施
(一)成立實踐教學督導評價領導小組
評價的實施需要強有力的后盾,成立評價小組負責評價的實施。實踐教學評價領導小組由相關領導擔任,通過專門的機構來進行實踐教學評價可以保障實踐教學評價的順利開展。
(二)成立評價信息反饋機制,注重結果的反饋與跟進
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排名比較,而是為了改進與診斷。評價結果需要及時完整地反饋給相關人員。因此,在評價的過程中要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將評價所反饋的信息、數據及時反饋給相關系部及教師。信息接收方應該根據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實踐教學的內容與進度,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及時更新修正指標體系
當前知識更新、產業升級越來越快,商業模式更新的周期變短。商業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該根據區域經濟產業機構的發展及時調整更新。因此,在構建指標體系時要注重考慮實踐教學的發展性原則,定時對指標體系進行修正更新。
參考文獻:
[1]王利明,劉鵬飛.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評價理論、評價體系與評價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7):4.
[2]劉鳳云.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2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