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
[摘 要] 新形勢下藝術學院學生資助工作面臨方方面面的新問題,一是貧困學生價值觀念的代際變化;二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學生網絡貸款的興起;三是心理貧困現象突出,出現了一些普遍性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增加了藝術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難度。根據藝術院校學生資助工作中掌握的經驗和了解的情況,試對這些新變化進行剖析并提出解決辦法和新的思考。
[關 鍵 詞] 藝術院校;貧困大學生;學生資助;學生網貸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064-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打好脫貧攻堅戰的艱巨任務,教育扶貧是避免貧困傳遞的重要手段,作為高等院校打好脫貧攻堅戰,提高教育扶貧的效率就是要做好新時代的學生資助工作。新形勢下貧困學生代際觀念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也衍生出了新的問題,給當下的學生資助工作增加了難度。藝術院校是培養專業藝術人才的搖籃,其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學生資助工作必須立足自身特點,制定針對性的資助措施服務學生發展。如何讓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資助工作適應新形勢下的變化,提升藝術類院校資助工作實效,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一、藝術院校學生資助新問題
(一)代際價值觀的變化
大學生群體的主體已經發生了代際變化,價值觀也隨之明顯有了代際間差異。當代大學生對物質的追求越來越高,大學生價值觀世俗化的趨勢明顯,特別是在當今一些社會現象如“網紅”“選秀”等一夜暴富觀念的影響下,更加導致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注重實惠,他們把更多的關注視角從理想主義轉為現實主義,關注自身物質生活的實際利益,注重感官享受,想方設法獲取資金,這種現象在藝術類高校更加明顯。在本世紀初,還普遍存在很多自尊心強的學生寧愿自己打工掙錢,也不愿接受國家資助的困難大學生。當代大學生則更能主動反饋家庭貧困,有時學生獲取貸款的主要目的甚至不是為了解決學雜費。價值觀念的變化促使很多學生虛開申請材料獲取國家資助資金,給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更讓資助公平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網絡貸款的興起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網貸平臺大肆興起。尤其針對大學生貸款的網絡平臺更是爆發式增長,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席卷了大學校園,部分經濟困難學生為了獲得現金,不顧后果地向大量網貸平臺借款,近兩年來因網絡貸款造成的悲劇比比皆是。學生網貸已經成社會問題,并引起了高度關注,雖然目前國家已經禁止貸款平臺向學生借款,但是在利益的驅使下,仍然有很多平臺變換各種辦法給學生提供高息貸款。一些貧困大學生進入大學生活后,由于虛榮心和攀比心理的產生,又脫離了家長的管束,就不顧家庭貧困的實際情況,大肆循環借貸,釀成了很多悲劇。同時存在部分貧困大學生未能及時獲得學校資助,又因強烈的自尊心,不愿告訴家里真實情況,便采用網絡貸款的方式維持基本生活,網貸的高利息最終都會讓貧困學生不堪重負,最后也給貧困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網貸的出現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資金來源渠道,但是貸款的高利息影響著大學生正常學習和健康成長,增加了學生資助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
(三)心理貧困現象突出
隨著國家不斷在大學生資助方面增加投入,藝術類院校在貧困生物質資助方面力度不斷加大,但心理貧困現象卻日漸突出。首先,藝術院校學生家庭間的貧富差距相比普通高校更大,學生的消費能力差距也就更大。其次,藝術院校學生相對較少,學生間接觸和比較也就更加頻繁。這種情況下就容易使部分貧困生滋生虛榮、攀比等心理問題。藝術院校在學生資助工作中,經常出現學生異常敏感、怕被別人看不起、風險意識淡薄、不誠信等現象,學生的國家助學貸款違約率也整體偏高。針對大學生的網絡貸款主要就是利用大學生心理貧困這一特點,尤其在藝術類高職院校這種現象更為普遍,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正常學習。
(四)誠信問題日益嚴重
近年來,大學生在學業考試、數據采集和論文寫作、獎學金申請、評優報獎、升學求職、償還助學貸款等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誠信缺失問題日益增多,尤其在助學貸款償還方面最為突出。筆者認為,當前大學生誠信嚴重缺失主要有這樣幾個原因。社會大環境的誠信滑坡輻射著象牙塔里的大學生;學生資助審核制度本身也不完善,大學生為了得到貸款,極易不辨是非,兵行險招,偽造證明,甚至偽造公章。身處校園的大學生其經濟來源都是由家庭和社會資助,還無法切身感受到失信的威害,這也是導致大學生出現誠信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社會對誠信的定義過于含混不清,這使得大學生在作出失信行為時抱有僥幸心理。
二、藝術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建議
(一)學生資助工作者應加強對貧困學生的引導教育
貧困大學生絕大部分來自農村,高中階段也沒有系統地了解國家的資助政策,踏進高校,一切都很茫然。學校必須加強對困難學生的引導教育,只有讓他們熟悉資助政策,才能促進資助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要對學校從事學生資助工作的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筆者通過走訪一些高校貧困生發現,部分老師沒有熟悉資助政策的情況或者一知半解,導致一些本來可以享受政策的困難學生沒能及時獲得資助。學校可通過培訓考試的方式,確保資助環節的每一位工作人員能都充分掌握相關知識,保障資助工作的順利進行。其次,藝術類院校要根據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制定相適應的引導方案,培養學生正確的資助觀。學校除了要組織開展對全體困難學生的政策宣傳活動以外,還必須深入掌握困難學生的個體情況,針對一些個體的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引導,以最大的努力確保每一位困難學生在資助開始的環節,就必須樹立正確的資助觀,只有這樣,才能推動資助工作公平公正地開展。高校應制定績效獎勵措施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從而形成貧困學生、資助工作者、學校管理者良性循環的學生資助工作機制。
(二)藝術院校要拓寬資助資金渠道豐富資助手段
為了避免困難學生由于合理的貸款需求沒有及時滿足,而從社會網貸平臺高息借款的問題,藝術院校要積極拓寬資金渠道和豐富資助手段。藝術類大學生學費、培養費用較高,僅僅依靠現行的國家資助標準很難滿足學生正常學習,國家應給予藝術院校更多優惠政策,學校積極吸納社會資金,號召企業投入大學生資助工作以拓展資助資金來源。學校要積極與企業簽訂貧困生訂單式資助培養協議,擴大校企合作適用專業范圍,積極聯系企業為貧困生提供假期實踐平臺,加強勤工助學體系內部建設與外延拓展等手段,充分保障每一位貧困學子都能順利完成學業。
(三)藝術院校要積極做好貧困學生心理疏導工作
藝術類院校困難學生的心理貧困問題已日益嚴重,導致各類悲劇屢見不鮮。對學生進行心理扶貧,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困難學生全面發展,也是學生資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院校只有積極做好困難學生心理疏導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學生資助效率幫助貧困學生成長。(1)學校要全面分析本校存在的困難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和特征,再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好困難學生心理疏導的頂層方案,把心理扶貧融入學校資助工作中,融入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2)系部要嚴格按照學校的方案要求,規劃好系部年度心理疏導工作的具體措施,各項措施要有針對性、可行性,比如以年度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協作意識和融入社會的能力,以開展心理講堂活動讓學生學習了解心理知識等。(3)輔導員要對照系部規劃做好每一項具體工作,保證工作落實見效。同時輔導員不僅自己要深入了解困難學生,定期和學生談心談話,隨時掌握學生心理動態,還要充分調動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參與工作,以此建立心理問題快速反饋響應機制,及時發現、處理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
(四)藝術院校需加強對貧困學生的誠信教育
誠信已經成為個人社會發展的通行證,大學時代是個人信用積累的開始,然而藝術院校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卻日益嚴重,因此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非常迫切。當代大學生是獨生子女的一代,即便是困難學生,也都是在幾代人的愛護下成長,導致部分困難學生缺乏感恩意識,認為國家和學校的資助是理所當然的,從而缺少了誠信原則中最重要的責任意識。學校應該經常開展以講座、征文等形式多樣的方式對全校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輔導員要通過班日活動、黨員活動、實踐活動等對班級學生開展誠信意識大討論;還要對部分誠信意識明顯淡薄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談心教育,實現誠信教育全覆蓋。針對藝術類專業學生個性突出,甚至不關心失信帶來的后果、助學貸款還款不穩定等問題,學校必須要在校期間讓學生充分認識信用問題的重要性,讓他們明白失信的嚴重后果,引導學生關注自身長遠發展,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才能保障資助工作的長期開展。
三、結語
面對新形勢下藝術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筆者認為,我們不僅要做到全面了解學生貧困情況、學習情況、心理情況,還要深入了解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況,充分利用院校自身的各類資源,結合藝術院校本身的人才培養特點制定精準的資助政策,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為國家培養優秀的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于翊平.藝術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特點及其思考[J].大眾文藝,2012(2).
[2]屈炳昊.藝術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研究[J].出國與就業,2012(3).
[3]鄧萌萌.藝術院校貧困生心理教育及管理探析[J].科技展望,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