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 要] ?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是國家標準化測試,是對普通話發音、讀詞、朗讀、說話等應用能力的考查,有嚴格的試卷標準和評分標準,要想順利通過考試,除了必須養成用普通話進行交流的習慣外,還應該熟悉測試程序,做好測前準備。
[關 ? ?鍵 ? 詞] ?普通話;計算機測試;應考;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062-02
普通話是全民族的共同語,是國家的象征,更是承載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推廣普通話不僅關乎個人發展,更影響地方經濟發展和文化素質的提高,近年來普通話測試報名人數逐年上漲,但計算機測試中的機器化缺陷,給考生的應試帶來了一定影響,因此強化應試準備也是提高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水平的重要環節。
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共有四種測試題:單音節、多音節、朗讀、說話,下文就四種題型分別闡釋其相應的應考策略。
一、單音節測試應考策略
在單音節測試中常見的問題有:不識字而讀錯音、認識字卻讀音錯誤或有讀音缺陷、語速太快、把單字讀成兒化音、因心理緊張而誤讀或超時。應考策略建議:
1.語速放慢。一字一頓,將聲母、韻母、聲調清晰地表現出來,復韻母的發音過程要步步到位,聲調要完整表現出升降曲折。
2.讀準字的本音。本題測試的是單字的讀音,沒有進入語流中的單字是沒有音變情況的,因此要按照聲母、韻母、聲調的發音方法讀準字的本音,不可輕讀、不可兒化、不可按平時說話習慣縮短音程。
3.熟悉考試程序。此題允許復讀,錯了可立即糾正一次,但不可字字糾正。
4.克服生字。考前準備時,首要問題是解決生字的發音,減少生字量。
5.吐字歸音。漢字的音節結構分為聲、韻、調幾個部分。聲,又叫字頭;韻,分為韻頭、韻腹、韻尾三個部分;調,字神,體現在韻腹的聲調上。應該盡量將每個漢字的發音過程處理成為“棗核形”,以聲母或者韻頭為一端,以韻尾為另一端,韻腹為核心。出字——要求聲母的發音部位準確、彈發有力,“叼字如噙虎”,松緊適度,不緊不松,富于彈性;立字——要求韻腹拉開立起,做到“開口音稍閉,閉口音稍開”;歸音——干凈利落,不可拖泥帶水,尤其是i、u、n、ng等做韻尾時,要注意口型的變化,干凈利索,趨向鮮明,不可拖泥帶水。
二、多音節測試應考策略
在多音節測試中常見的問題有:識字量不足導致讀錯字、方言影響導致聲韻調錯誤、心理緊張導致發音錯誤、語速過快導致語音缺陷、語速過慢導致拆詞為字而讀不出音變音、輕聲字漏讀或增讀、兒化詞誤讀等。應考策略建議:
1.語速稍慢。語速比平時說話稍慢,一詞一頓,將聲母、韻母、聲調及其音變清晰地表現出來。
2.可以復讀。錯了可立即糾正一次,按第二次讀音評分,但不可詞詞復讀,以免超時,更易自擾,不辨是非。
3.減少生字,熟悉音變。按照聲、韻、調的發音要求、音變的發音規律和詞匯表,多讀多練,做到發音到位,減少生字量,熟悉音變詞語。
4.速讀排查。抽到題后,先速讀一遍,找出并確認3個以上輕聲詞語、3個以上上聲與上聲相連的詞語、4個以上上聲與非上聲相連的詞語,兒化一般用“兒”字注出,不需確認。教材和詞典這兩個學習工具,這時正是發揮作用的時候,不可不帶,而且要帶根據“新大綱”編著的教材,要帶商務印書館的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在對以上音變現象進行試讀,做好考試準備后,再解決生字問題。注意試卷上不能注音,否則測試無效。
三、朗讀測試應考策略
在多音節測試中常見的問題有:字音讀不正確、音變沒有表現、調形錯誤、調值高低與普通話有明顯差異、回讀、音變未變、停連不當、語速失當、語調不準。應考策略建議:
1.“碰了南墻莫回頭。”在普通話測試的第三種題項中,必須有“傻膽大”的心理,碰了南墻也莫回頭,讀錯了千萬不要回頭糾正,讀漏了也千萬不要返回過去補充。因為每次語音錯誤、漏字、增加字都要扣0.1分,如果讀錯或漏字后回讀就等于錯上加錯,將扣雙倍分。另外,錯漏之處千萬不要停頓,如果停頓造成破句,會在停連不當處扣分,所扣分值比前者重得多。另外,即使不破句也會影響朗讀的流暢,導致流暢度扣分。
2.讀音準確,注意音變。“準確”是朗讀作品的基本要求,它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內容:400個字的音節發音準確、音節與音節間的音變發音準確、多音節詞的輕重格式發音準確。音節與音節間的音變,主要有輕聲、兒化、變調及“啊”變等,在學習時,應注意對《必讀輕聲詞表》和《重·次輕格式詞表》的熟讀,習慣必讀輕聲詞語的讀音以及非輕聲詞語的輕重音格式,否則語調會顯得生硬而不自然。另外,還要注意“啊”的音變。“啊”只在句首讀本音,在句末都發生了音變情況,在學習過程中,應對照作品熟讀。
3.考前熟讀,流暢傳情。“流暢”是朗讀作品的表意需要,“傳情”則是作品朗讀的最高境界。只有熟悉字音和音變、熟悉內容、熟悉語速、語調和停連的處理,才能實現流暢傳情。應試人對作品內容不熟悉或語音難點多會導致語速過慢,每分鐘少于170個音節;在心理上對自己的普通話水平過于自信、輕視考試或不注意朗讀技巧則會語速太快,每分鐘超過270個音節,也就是說1.5分鐘之內就讀完作品,可視為“過快”。普通話(朗讀)的正常語速是每分鐘240個音節左右,根據內容不同在每分鐘大致150~300個音節之間。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在選編朗讀測試材料時,為了保證作品難易程度和評分標準的一致性,所選的60篇作品幾乎都是記敘文,一般應采用舒緩的語速或中等語速。記敘文有記事、記言兩種分類,一般說,記事要讀得快些,記言要讀得慢些。
4.注意多音字。必須十分注意作品的內容,結合上下文理解語義,選擇準確的表義音。在學習中需要熟讀《異讀字審音表》,熟悉多音多義字的多義音和統讀音。
5.注意形近字。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類推引起的誤讀。
四、說話測試應考策略
在說話測試中常見的問題有:語音語調不規范、詞匯語法不規范、口語化程度差、語速過快、缺時扣分。應考策略建議:
1.正確發音。回避方言詞和可能有缺陷的語音。詞匯和語法方面,要特別注意不能使用方言詞,在說話中能夠做到回避方言詞,基本上就不會有使用方言語法的情況了。所謂“方言詞”是指普通話以外的各個方言的詞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詞語后用《方》標志。
2.多用短句,多用口語詞。為使聽者聽得輕松,容易理解,說話時一定要多用短句、單句,意思自然就會表達得簡潔、明了。在說話時盡量使用口語詞,否則語調不夠自然,會給聽者造成“背稿子”的感覺。
3.不用演講腔。按照日常口語的語音、語調來說話,不要帶著朗誦或背誦的腔調。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進行說話準備時,不要把說話材料寫成書面材料,寫出來的東西往往容易發現表達語序或語義的問題,往往會當即進行修改,殊不知,就是在修改中改掉了口語表達的語氣。同時背記寫好的完整稿,也必然會流露出非口語化的語調,語氣顯得生硬不自然。
4.多用敘事。每講必有例證,多用敘事方式。敘事要具體化,這件事最好是親身經歷的,不要無中生有或臨時編造,只有這樣才能進行細節描述、心理描述,敘事越仔細,講話內容才會越足用。
5.沒完沒了。測試錄音光標沒走完就不能停,也不要管、更不要關注時間到了沒有,因為分神或停頓都會造成表達不自然流暢。
6.中速表達。談話的速度控制在每分鐘170~270個音節之間較合適。語速過快,會使字音不清楚、音變不體現,在語言面貌項會被扣分。調整語速也便于平穩呼吸,調整心態,從而沉著應試。
7.情緒平和。回避大喜或大悲的內容,避免影響表達。在測試中,大喜大悲的材料都會使說話人因笑或哭而中斷說話,或者硬挺著斷斷續續地說,影響了說話考查中語言面貌和流暢度的考查效果。
8.話題準備。拓寬思路,做好話題準備。如,我的學習生活:不一定局限在“我都學了什么”,可以從“我的學習生活很豐富,不僅以課堂學習的形式還以……,因為……記得……”,還可以從“我的學習生活很單調,但我頑強地堅守著,因為……記得……”。
參考文獻:
[1]張子泉.普通話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
[2]李杉.普通話水平測試為大學普通話教學發展提供的新思路[J].長春大學學報,2016(8).
[3]袁和平.高校普通話教學增強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16).
[4]駱巧玲.當前高校普通話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優化策略研究[J].時代教育,2015(5).
[5]王長纓.普通話考級教程[M].西安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