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花
[摘 要]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來臨,傳統的高校教學模式受到沖擊,學生上課用手機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基于移動課堂的O2O教學模式應運而生。以《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為例,重新設計了教學方案和教學實施過程,數據分析表明,該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關 鍵 詞] 移動課堂;O2O教學模式;教學方案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170-03
一、O2O教學模式相關理論
O2O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由Alex Rampell于2011年8月提出,是一種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商業模式,本意是指電子商務中線上購買線下體驗的一種新型消費方式。O2O的提出最初的確是基于商業模式的考慮,類似的商業模式還包括B2C、C2C以及MOOC。其中B2C模式最為常見,但應用于教學時其質量并不高,除非增加投入。相比而言,O2O模式解決了線上與線下溝通的問題,其教學質量更有保證。簡而言之,O2O教學模式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把教學活動領域延伸到課前和課后,形成教師和學生雙向互動的新型教學模式。
二、O2O教學模式下財務管理教學方案的設計
本研究的設計思路是充分利用互聯網條件下社交網絡開放式的特點,結合財務管理課程的特點,形成課前教師發布資源學生預習、課中教師提問每個學生參與、課后學生積極完成測驗教師跟蹤學習效果的O2O教學模式。與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次教學方案設計的關鍵點在于課堂的分環節設計上,這主要是因為:
(一)硬件可行性分析
在全媒體時代,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成為大學生的必備品,這就為在高校成功開展O2O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硬件環境。利用移動課堂O2O教學模式可以對傳統教學課堂進行衍生和拓展,打破教與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
(二)軟件可行性分析
O2O模式的應用離不開網絡技術的發展。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已基本實現了移動4G、校園wifi等網絡全覆蓋,這就為O2O教學模式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平臺。在O2O教學模式的發展過程中,目前已經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
(三)課程可行性分析
財務管理作為會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具有專業性強、公式多、內容復雜的特點,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在課堂45分鐘的時間內難以消化所學知識,這就需要學生課后抽出更多時間進行自學。但是由于學生的自制力有限,基于以上分析,我們選擇了由深圳企鵝網絡有限公司開發的“Q學友”學習軟件作為線上教學軟件。
教學模式的左側是系統的構成,其中“Q學友”軟件是在手機上應用的一款占用空間較小的App,將其引入課堂教學后,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Q學友”中所提供的資源。中間一部分是該教學模式的課堂實施階段,學生通過“Q學友”提前預習,完成課前測驗,課堂掃碼簽到并人人參與課堂討論,與教師課堂所講授知識緊密銜接。最后一部分是課后實施階段,通過“Q學友”完成課外答疑,并生成評價結果,以此形成對課堂的有力補充。對學生在線下的疑問,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在線上予以回復,增強學習效果,拉近師生感情。
三、O2O教學模式下財務管理教學方案的實施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的實驗對象為某高職院校2015級會計專業4班和5班的學生,共63人,選取的課程為《財務管理》。對照組選取了2015級會計專業2班和3班的學生,共62人,教學周數都是16周,48課時。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主要是建立O2O教學模式并完成與此相關的教學設計。而定量分析則主要考核學生的課前預習程度、到課率、課堂參與度、課后完成作業情況、考試成績等。通過對兩組學生進行對比,得出相關數據,并進行分析。
(三)研究實施
課前:教師首先根據2015級會計專業《財務管理》教學計劃,導入4班和5班學生名單,設置簽到時間,生成簽到二維碼;其次根據《財務管理》教學設計將學習任務單、課件及相關視頻,導入“Q學友”資源庫,同時利用“Q學友”自帶的功能導入并生成適量的預習練習題和測試題,并發布班級通知;學生收到通知后,利用“Q學友”查看教師已發布的資源進行學習,并完成測試,教師在上課前查看并收集所有學生的預習結果備用。
課中:學生利用“Q學友”掃碼簽到后,教師根據“Q學友”后臺提供的預習數據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講授。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利用“Q學友”的“互動”模塊,學生按照教師要求,打開“互動”模塊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練習。在全部學生完成課堂練習后,教師利用“Q學友”平臺提供的數據分析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查看成績分布圖,對重點和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講授。
課后:學生掃碼簽退后,教師利用“Q學友”平臺布置作業并發布下次課的預習通知。教師可以隨時查閱學生作業,根據系統自動完成的分數統計及相關數據分析,查看學生對總體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在平臺上給予解答。每一次課后,“Q學友”自動生成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評價。期末考試后,教師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
四、數據分析與討論
實驗組的到課率由“Q學友”自動統計,對照組則采用傳統的課堂點名的方式。實驗組的作業和課堂練習全部在“Q學友”中完成,對照組則采用傳統的紙質方式來完成。期末考試由于“Q學友”是安裝在手機上的,而且需要網絡,為了防止考試作弊,我們仍然全部采用了紙質考試的方式。兩組的對照結果如表1所示,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對照組的課前預習程度和課堂參與度只能通過提問的方式來進行,所以無法了解全部學生的該項指標。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實驗組的期末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這主要是因為:
第一,課前預習提高了學生的聽課效率。通常,職業院校的學生數學較差,而《財務管理》這門課程公式多,計算量大,因此對該校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但是,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教師在下一次課要講解的內容已了然于心,對有疑問的知識點自然會全身心地聽講,大大增強了聽課效果,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聽課質量提高后,學生可以進一步地參與課堂討論、課后復習和做作業,這樣可以騰出時間再進行下一次課的預習,形成良性循環。
第二,掃碼簽到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到課率。一般來說,點名可以保障出勤率,可是由于高校學生眾多,課堂點名會占用一部分授課時間。采用掃碼簽到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點名效率,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因為每次掃碼簽到都有排名,增強了學生的競爭心理。有的其他課程總是遲到的學生為了坐上“第一把交椅”,在《財務管理》這門課程中從未遲到,而且盡力爭取排名靠前。通過表1也可以看到,實驗組的出勤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第三,O2O模式下課堂討論全員參與。以往的師生互動主要通過提問來完成,一節課只有幾位學生被提問到,沒有被提問到的學生甚至連題目都不做了。而引入“Q學友”后,師生互動環節每位學生都可參與其中,教師可查看到每位學生的參與結果,并對學生有疑問的部分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如此一來,知己知彼,重難點更為突出。
第四,課后作業及時有效評價,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對照組的課后作業主要通過紙質完成,教師需要收集作業后專門抽出時間來進行批改,不能做到及時反饋。而O2O模式下,只要教師在“Q學友”中設置了正確答案,學生的課后作業可以系統自動批改完成,并且可以查閱正確答案,不需教師講解就可發現自己的錯誤,大大提高了效率。對不懂的知識點,可以在每道題下面給教師留言,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回復。由于網絡的新穎性和開放性,很多學生使用網絡語言和表情,例如,教師回復學生后,學生會留言“厲害了,我的老師”,并用各種各樣的表情來表達他們面對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和得到回復后豁然開朗的心情,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移動課堂O2O教學模式使線上資源與線下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此種模式對高校教師而言,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有益嘗試,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和學習方法的有益體驗。但是O2O教學模式不僅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還需要教師充分利用手機、電腦等移動設備,正確分享教學資源。同時,對高校的網絡建設、資源庫建設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們仍然有理由相信,在全媒體時代,基于移動課堂的O2O教學模式在高校的應用中必然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參考文獻:
[1]王若賓,杜春濤,張白波.基于移動社交網絡的O2O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12).
[2]高艷嬌.基于移動學習的O2O翻轉課堂設計與應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10).
[3]張慧,王鷹漢.O2O教學模式在高職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18).
[4]郭玉琴,龍群兵,黃金蘭.淺談翻轉課堂理念的O2O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以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為例[J].校園英語,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