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輝,鄧超,李賡,吳君
[摘 ? ? ? ? ? 要] ?研究生是我國的高精尖人才,在倡導知識經濟發展的當下,研究生人才對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長足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研究生教育外部環境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原有的教育體制已經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當今社會研究生人才的教育需求。為此,在新課改的倡導下,以研究生教育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探究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路徑,希望能夠對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 ? ?鍵 ? 詞] ?研究生;教育體制;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011-01
一、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針對高級專業人才培養所設定的一個重要人才培養學歷項目。在人才輸出方面,雖然研究生教育更為注重對某一專業人才的專門化、深入化培養,但其本質上與本科、專科教育一樣,都是為了社會的發展而服務的。因此,無論在何時研究生教育都應在市場的導向下來開展,突出研究生實踐能
力的培養,這也是培養的重點所在。但是在傳統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影響下,大多數高校都將研究生教育束之高閣,只是關注到了其研究理論教育,而實踐能力的培養則未能引起高度的重視,從而導致所培養的研究生人才不能夠滿足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現此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部分高校沒有制定完善合理的研究生人才培養計劃,教學大綱不清晰,甚至沒有實踐指導性較強的教材,課程設置中欠缺實踐內容,進而導致所培養出的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其次在一些高校、研究所等培養機構中,實踐實習基地不足,學生無法得到很好的實踐機會,其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等無法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升。另外有些碩士研究生培養院校雖然做出了實踐能力培養計劃,但是由于實踐時間相對較短,學生不能夠及時掌握與了解實踐的規律
與方法,從而無法達到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目標,影響培養質量。
二、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的路徑
(一)樹立科學的人才培養觀念
科學的人才培養觀對于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而言極具導向作用,因此首先我們要從轉變思想、認識上做起,在新課改的影響下結合研究生人才特點樹立科學的人才培養觀念。一方面,要樹立和諧的研究生人才發展觀,認識到研究生作為高精尖人才
群體的特點。決不能由于我國擴招政策以及教育普惠工程的實施,而降低研究生招生資格。要通過嚴格的考試、考核來堅決保障研究生教學質量,并根據市場需求狀況適當調整研究生招生
數量。另一方面,要樹立理實一體化的人才培養觀念,在注重研究生科研理論教育的同時,對研究生的實踐科研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視,使更多的師生認識到“實踐出真知”的真理內涵。
(二)改革研究生教育方式方法與內容
研究生不同于一般的人才,其占據著社會科研工作的頂端,其自身的各項科研活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各行業的發展形成一定的影響。為此,相比較其他級別的教育而言,研究生教育更應貼合當前前沿科技,通過各種現代化的教育方式方法來增進研究生對相關知識理解的同時,深化學生對相關科技的了解。首先,多樣化教育方式方法的運用,對于身處繁重學業的研究生而言是一味學習的調節劑,有助于學生在枯燥的研究和學習工作中,感受知識以及學習所帶來的樂趣。其次,在教學內容方面,除了相應的專業知識教育外,高校更應關注研究生人才的心理素質教育和責任教育,使其意識到自身作為高精尖人才其自身的發展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更關乎社會各行業的發展。最后,要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將單一的學術型人才培養調整為應用型、專業型、學術型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以此來促進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總之,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要在社會的導向下,將人才培養目標瞄準社會發展。并在新課改的倡導下,積極籌措各方資源,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實現研究生教育體系的合理化、完善化、科學化發展,為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工作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文婧,劉宏偉,程浩,等.科教融合教育體系下的研究生教學探索:以分類學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18(10):89-90,93.
[2]陳燁,彭懷東,劉世明.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面臨的困境與對策探析[J].河南教育(高教),2018(5):14-18.
[3]李晨曦,羅希,劉璐,等.醫學研究生教育結構優化問題研究:基于13所醫學院校的深度訪談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8(5):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