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隆
[摘 要] 賞識教育歸根究底還是愛的教育,是以愛為基礎(chǔ),充分挖掘每名學生的潛力,重視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過程,是對教育者及被教育者實施的教育。
[關(guān) 鍵 詞] 中職生;賞識教育;學生德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218-01
以賞識的視角看待學生就需要我們能夠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優(yōu)點,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缺點。
欣賞學生聽起來很空,那我們在從事班主任工作,或者管育工作的時候,需要從哪方面著手呢,其實我們還是有可借鑒的經(jīng)驗和辦法的。
一、學會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不要視而不見,不要吝嗇你的溢美之詞
1.擁有一雙善于捕捉好事物的眼睛是前提。每個人都希望“被人喜歡”,學生也是如此。為何總有學生聽不進老師的諄諄教導,甚至還和老師形成對立,老師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為何學生卻沒有一點感恩?原因就是師生關(guān)系不夠和諧。老師對自己的學生沒有愛,那學生自然感受得到,就不會愛和尊重老師,更不會在意老師看重的集體榮譽、待人禮貌等,那學生肯定就會變成什么都無所謂的人,讓老師徹底失望。但是,老師如果能傳遞給學生這樣一個暗示:我是被接納和被老師喜歡的,老師把你當自己人,結(jié)果則會截然相反。即使他依然會有很多方面做不好,可是他對老師會彬彬有禮,知道心疼老師,尊重并感恩老師。這也就是心理學的自己人效應,欣賞學生,也是在潛移默化地給學生暗示,老師是自己人。
2.及時有效的給予鼓勵是關(guān)鍵。因為任何的批評和鼓勵都是有時效性的,再就是,我們對學生給予的鼓勵和贊賞不是毫無目標性的,一定也要告訴他,在哪一方面他可以做得更好。
3.創(chuàng)造多方聯(lián)合引導的環(huán)境是助推劑。與家長勤溝通,多交流,尤其是孩子有進步的時候和家長通電話或者聊微信都是很有必要的;普通任課老師私下的一句鼓勵表揚,其他學生對其良好的評價,我們聽到的都可以講到,構(gòu)筑起全方位的聯(lián)合引導環(huán)境,這樣還會促使任課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融洽。
二、相信學生,為他們搭建合適的平臺與舞臺,讓他們能夠展現(xiàn)自己,獲得更多的關(guān)注
學生的感情和態(tài)度不僅僅來源于班主任,還來自于更廣泛的人群,學生渴望被更多的人關(guān)注。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好的期望會產(chǎn)生積極的結(jié)果,差的期望導致消極結(jié)果,所以我們要學會給學生注入老師積極的期望值。只要學生體驗到了存在感和自我實現(xiàn)感,他的進步是多方面的,絕不是單一某個方面的。
三、賞識學生也需要技巧
1.承認差異、允許失敗,奉行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學生心目中他們不僅僅奉行公平公正的懲罰,更喜歡公平公正的獎勵。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很難想象還有什么比由于不公正而產(chǎn)生的情感上的麻木更能摧殘兒童的心靈”。做得不好的,感覺不公正而心有怨言,做得好的,感覺沒有認可而心有委屈,學生的心智本身就不成熟,學生不單單需要公平公正的懲戒,他們也需要公平公正地贊賞和鼓勵。
2.批評建立在充分尊重的基礎(chǔ)之上。公開點名批評某名學生,很容易造成學生因為沒面子而形成對立或者人前人后不一致的局面,對班主任的威信是很大的打擊,無聲效應可能起到的作用更大,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次沉默都是教育。必要的懲戒是控制學生行為的有效信號,在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問問學生想獲得什么樣的懲罰,讓學生自己作答或者老師出一道懲戒的選擇題,學生選擇的過程就是衡量自身錯誤程度的過程,起到的效果會更好。
3.賞識鼓勵和批評警告都應從小事入手,從小事突破。例如,經(jīng)常提醒學生上衣拉拉鏈的問題,學生很輕易就能夠辦到。只有從小事入手,學生才認為老師是一名足夠負責任的嚴格老師,也才能夠一點一滴地提高學生的執(zhí)行力。只有抓學生能夠立馬整改的小事,學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再碰到發(fā)型等問題,學生就會不自然地產(chǎn)生心理適應感和跟隨感。班級的正向方面,例如今天講臺打掃得不錯,某一節(jié)課沒有遲到?jīng)]有睡覺人員,哪名同學的軍被有進步,也應該值得班主任從小事捕捉,進而鼓勵到位。學生逐漸就會達成共識,事無巨細,老師很用心,都在老師的掌控之中。
4.發(fā)現(xiàn)班級正面力量,弘揚班級正風正氣。其實,在我們擔任班主任工作時肯定能發(fā)現(xiàn),班級當中遵規(guī)守紀的學生還是占大多數(shù),為這個班級出謀劃策,維護班級形象的還是占大多數(shù),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總是一小部分。充分挖掘每一名學生的正面力量,無論是紀律方面、技能方面、個人衛(wèi)生方面、特長方面都可以使之轉(zhuǎn)化為班級的正面導向力量。
班級管育工作和企業(yè)管理不能等同,因為我們面向的群體是一批心智還未成熟的青少年,不能用單純的管理來考慮來操作,以賞識的視角看待學生也好歸根結(jié)底都是愛的教育,愛是永恒的思想。
參考文獻:
[1]牛海彬.賞識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
[2]于丹,劉翠鞍.以文化視角解讀“賞識教育[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