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摘 要] 廣東省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依靠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向現代化快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加速發展職業教育必須服從于廣東省經濟發展新特點。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廣東機電職業教育集團通過混合所有制創新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引入集團成員單位優質辦學資源,如優秀技師和管理人員、先進實訓設備、成熟培訓課程、資金及潛在的產業鏈資源等,依托職教集團平臺推動混合所有制開放辦學實踐,進一步激發集團中學校成員汽車、電氣等老牌專業辦學活力,提升辦學實力。以服務學生成才、服務企業成長、服務區域轉型升級為根本出發點的混合所有制辦學,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
[關 鍵 詞] 廣東機電職教集團;混合所有制辦學;服務發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222-02
一、開展混合所有制的依托平臺——廣東機電職業教育集團
廣東機電職業教育集團(簡稱“廣東機電職教集團”)成立于2011年9月29日,由機電行業背景及特色鮮明的省級示范?!獜V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牽頭成立,集團下設教學、技術服務、職業培訓、標準化建設、創新創業與就業等五個工作委員會。目前,成員單位已有177家,其中地方政府2家、行業協會11家、中高職學校17家、企業142家、研究院(所)5家。成員結構從“行、校、企”三方擴大到“地、行、校、企、研”五方,形成了“五方三層”職教集團治理結構和“551”運行機制,初步建成了創新人才孵化工作站等16個集團常態化支撐運作平臺,集團探索混合所有制合作辦學,成立了2家新型合作辦學機構。
集團的使命是整合集團內部與外部優質辦學資源,優化辦學環境,增強辦學活力;創新辦學體制機制,主動并有效對接區域產業轉型升級人才需求。讓成員企業選聘儲備技術技能人才不再是難事,讓成員學校學生有尊嚴體面地實習就業成為新常態;讓集團成員真正享受到“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帶來的實惠。集團的理念是共建、共享、共贏。集團的目標是5年內成為華南地區機電品牌優勢明顯的職教集團,并爭取成為國家示范性集團化辦學單位。
二、依托集團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政策依據及辦學特點
國發〔2014〕19號文《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允許以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
教職成〔2015〕4號文《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健全職業教育集團運行機制。探索集團內部產權制度改革和利益共享機制建設,開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試點。
高職教育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的核心內容是以非財政性資金的籌集和運作,實現學校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對分離,達到激發高職院校內部辦學活力,深化內部改革,主動對接區域產業創新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混合所有制的特點是以產權結構的多元化為基礎,以基于利益共享機制的校企合作為紐帶,以充分激化辦學活力為表征。混合所有制辦學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職教集團因產權不清晰而造成的“集而不團”問題。
三、依托廣東機電職業教育集團開展混合所有制的試點案例
(一)“校企雙課堂”,推動專業轉型升級型——與廣州豐田汽車特約維修有限公司聯合辦“汽車后服務類”專業
1.項目實施
2015年10月,集團牽頭單位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與廣州沙河豐田汽車特約維修有限公司召開了合作辦學的第一次股東會及第一屆董事會。校企雙方作為平等的辦學主體,以公司化治理模式來管理、推進辦學聯合體南方汽車學院,實行“雙課堂”制人才培養模式,共同招生,共同舉辦汽車后市場服務類教育項目;按照混合所有制成立“廣州豐機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承接、管理南方汽車學院的業務,通過現代公司治理的模式,由董事會決定公司發展的重大事項,包括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產品研發和后續發展等。
南方汽車學院起步設立兩個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4S店技術骨干方向)、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連鎖經營店長方向),辦學學制3年,2+0.5+0.5的辦學模式,即2年在學校學習課程,0.5年在企業學習課程,0.5年頂崗實習。學校學習課程在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場地開展,企業學習課程在廣州沙河豐田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場地開展,頂崗實習另安排在企業開展,學校學習課程與企業學習課程交替實施。學生經考核合格,畢業時可同時獲得高職文憑和企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目前,已經招收2個試點班。
2.體制機制創新點
(1)按照市場機制1:1注資,設立獨立運營公司;(2)成立了股東會、董事會并任免了常態化運營人員;(3)建立了周例會及月度股東代表匯報會等運行機制;(4)圍繞“專業轉型升級”目標,校企團隊聯合推動了專業調研、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開發、實訓設備及師資等配套資源庫建設,并逐步形成新系統、新標準。
(二)產業項目驅動,創新創業人才孵化型——與廣州歐佳機電技術有限公司聯合辦“互聯網+電氣”專業
1.項目實施
2015年11月,集團牽頭單位與企業共同組建“廣東省華南機電創新孵化院”(簡稱“創新院”),圍繞電氣自動化、新能源及物聯網等新興戰略產業,通過創新項目驅動方式,培養“互聯網+電氣”人才,共同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機制,孵化創新產品,為新興戰略產業提供創新服務。
“創新院”在人才培養方面,以聯合招生、合作舉辦“互聯網+電氣”學歷教育為龍頭,帶動其他非學歷教育。在技術研發方面,根據當前市場上電氣自動化產品現狀及前景確定技術研發合作方向。在社會服務方面,開展包含自動化系統工程、智能樓宇工程、新能源充電設施安裝與維護等工程項目設計與實施等方面的合作,同時承接社會培訓。在運行及考核機制方面,共同探索并形成日臻完善的運行機制及考核評價機制,目前已擬定了教學管理制度、學生選拔與管理制度、育人質量管理規定等。在創新院課程設置上,結合廣州歐佳機電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工廠項目和學校課程開發的原則,設置了25門課程,其中2門理論課、17門教學做一體課程、4門考證培訓、3門擴展課程,并根據課程的難易及重要程度,每個課程安排1至6周不同的學習時間。2014級和2015級首批各選拔了20名學生進入創新培養體系。
2.體制機制創新點
(1)以項目牽引搭建了“開放式創新體系”。創新院以項目為載體,構建了創客空間,讓師生廣泛地參與創新,提升師生團隊的技術和研發能力。通過更多的項目讓師生共同參與、提升,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
(2)以項目為訓練載體構建了電氣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圍繞技術技能人才定位,構建項目化進階式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素質。
(3)以場地換取創新資源,設立了創新孵化運營公司。
(4)成立了股東會、董事會并任免了常態化運營人員;建立了周例會及月度股東代表匯報會等運行機制。
(5)圍繞培養“互聯網+技術”類創新創業人才目標,校企團隊聯合推動了專業調研、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開發、實訓設備及師資等配套資源庫建設,并逐步建立了項目庫、導師庫及創新創業產業轉化平臺支持體系。
(三)服務一帶一路,推動“高端裝備+人才”走出去型——與廣州廣電運通金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國際金融外包服務中心”
1.具體實施方案
2016年1月,廣電運通金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加入職教集團并簽訂合作辦學框架協議,4月,公司與集團牽頭單位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組建“廣東機電-廣電運通國際金融外包服務學院”,并致力培養新興戰略產業支撐人才(包含教育、科研、培訓、技術服務等),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及相應機制建設,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由服務于內向型經濟增長轉向主要服務于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教育發展理念。
“廣東機電-廣電運通國際金融外包服務學院”是集團牽頭單位信息品牌專業、特色專業與行業龍頭企業對接產生的辦學主體。在人才培養方面,以聯合招生、合作舉辦“金融設備高端制造+金融設備高端服務”學歷教育為龍頭,帶動其他非學歷教育。在專業設置方面,共建“機電一體化(金融電子設備技術方向)”“軟件技術(金融軟件技術方向)”專業,學制三年。合作協議簽訂后的第一年,每個專業方向計劃招生100人(2個班),兩個專業方向共計200人,之后每年根據市場發展實際情況和用人需要調整招生計劃。在辦學模式、教學計劃等方面,由董事會制訂并實施。
2.體制機制創新點
(1)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教育國際化與產學研的緊密結合。(2)以“國際金融外包服務學院”為合作平臺,共建機電一體化專業、軟件技術專業、計算機應用專業、軌道交通專業。(3)探索“雙主體”培養高技能人才新機制,培養“高端金融制造+高端金融服務”人才,強化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為中國教育“走出去”鋪平道路。
四、結語
混合所有制辦學是一種多元主體參與的合作辦學模式,是雙方以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原則,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進行強強聯合,提高各自社會影響力和品牌效應,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模式。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依托集團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在一定程度上創新了學校的辦學模式,解決了職教集團因“產權不清”和企業主體身份缺失造成的“集而不團”問題,為職教集團內成員單位的合作提供了一種可參考的模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國發〔2014〕19號.201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教職成〔2015〕4號.2015.
[3]翟帆.“混合所有制”,做強做大職業院校的良方?[N].中國教育報,2014-11-17.
[4]闕明坤,潘奇,朱俊.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困境及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8).
[5]孟源北,樊明成.發展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若干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6(5).
[6]黃艾,祝志勇.構建產業學院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專業建設機制研究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5(18):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