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娥英
[摘 要] 中職學校的歷史教學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中職學校歷史統編教材的現狀進行分析,從梳理選擇,收集整理,創新編寫校本教材的角度提出整合創新中職學校歷史教材的相關思路。
[關 鍵 詞] 教材;整合創新;中職歷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170-01
仔細分析現行的中職學校歷史統編教材,可以發現現有教材主要存在以下缺點:與歷史內容相對應的文獻、史料偏少,不利于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歷史文獻資料的能力;缺少史學界在史學研究和考古發掘方面的新成果,不利于學生養成學習歷史、探究歷史的良好習慣;教材內容與中職學校各專業聯系不夠緊密,與學生的生活相脫節,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職業素養。
可見,對現行中職學校的歷史統編教材進行改革很有必要,尤其是創新編寫歷史校本教材顯得十分重要。
一、歷史校本教材應該體現歷史學科知識的基礎性、可持續發展性
中職學校的歷史教師應該本著“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的原則,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對教材進行全面、系統、深入地解讀,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和歷史教學規律,創造性開發與使用歷史校本教材,才能從容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創新編寫歷史校本教材,教師應該從提高學生專業素質,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需要出發,分析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梳理教材內容,對教材知識點進行合理的增刪和歸并,形成新的歷史知識框架體系。
中職學校的歷史教師要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及時挖掘、搜集、整理有關的鮮活材料,以編寫科學合理的、有中職教育特色的歷史校本教材。通過開發與實施中職學校歷史新課程,又有助于進一步拓展歷史研究性學習活動。中職學校創新編寫歷史校本教材有兩點必須注意:(1)應該體現歷史學科知識的基礎性,以培養中職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出發點。(2)應該體現可持續發展性,為中職學生將來的就業和終身學習培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二、創新編寫中職學校歷史校本教材的基本思路
著名歷史學家趙恒烈先生指出:“要打破傳統閉塞的課堂教學,打開學術的窗戶,讓學生呼吸到史學研究上的新鮮空氣。”斗轉星移,時代在變,中職歷史校本教材的教學內容也要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調整、補充、更新。
(一)充分挖掘、整理鄉土歷史資源
中職歷史校本教材的開發選材,應該著力于充分挖掘、整理本校及學校所在區域的歷史文化資源,以體現校本教材的地方性特點。創新編寫歷史校本教材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充分挖掘、整理鄉土歷史資源。學生對鄉土歷史資源有認同感、親切感,利用好鄉土歷史資源,有助于學生根據身邊熟知的事物感知,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同時能夠激發中職學生探究鄉土歷史的濃厚興趣,進而將其興趣慢慢地不知不覺地遷移到整個歷史學科。
挖掘、整理鄉土歷史資源創新編寫歷史校本教材,要遵循“綜合利用鄉土歷史資源,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原則,可以從鄉村物質文化遺產入手進行挖掘,如鄉村歷史文物、鄉村歷史建筑、鄉村文化遺址、鄉村古樹名木等;也可以從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入手進行挖掘,如鄉村歷史人物、鄉村歷史事件、鄉村民風民俗、鄉村表演藝術、鄉村傳統手工藝等。
(二)精心挑選與歷史內容相對應的文獻史料
中職歷史校本教材的開發選材,還可以針對中職歷史統編教材缺少與歷史內容相對應文獻、史料的情況,精心挑選原始的文獻史料,以體現歷史校本教材的研究性特點。歷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計算機網絡等渠道,查找大量的原始文獻史料,再集中研究,分組討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樣師生合作共同精心挑選校本教材的文獻史料,可以讓學生在整個參與的過程當中體會到學習歷史的無限樂趣,獲得研究歷史的科學方法,培養從事歷史研究的能力。
(三)及時補充史學研究、考古發掘的新成果
由于中職統編歷史教材的使用周期較長,教學內容較為陳舊,因此在創新編寫中職歷史校本教材時應當及時補充史學研究、考古發掘的新成果。
比如,可以補充2003年耿馬縣石佛洞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考古發掘獲得的重要成果,可以補充2012年內蒙古遼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遺址的考古發現,可以補充近年來史學界對近代社會的變化和變化原因的最新研究成果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應當補充2010年我國“南澳1號”明代沉船的考古發現。“南澳1號”是我國沿海經過正式考古調查和發掘的明代沉船,它為解決中國海外貿易、航海、制陶等諸多學術課題提供了可靠的實證材料,同時填補了16世紀至17世紀間大航海時代我國海外貿易、東南沿海經濟結構變化等資料的空白。教師可以利用這個考古成果資料,引導學生思考:我國“南澳1號”明代沉船的考古發現對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一帶一路”建設有何啟發意義?
總之,中職歷史教師應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根據現代中職學生的特點,更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思路,大膽整合創新中職歷史校本教材,通過活動引領,充分激發中職學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有效提高中職歷史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