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月娟
[摘 要] 開設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可以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因此,建設職業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并分析其建設及創新方法意義重大。從其重要性出發,分析目前我國職業院校公共藝術課程建設中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改革及創新思路。
[關 鍵 詞] 職業院校;公共藝術;課堂目標;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172-01
一、前言
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是素質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通過開設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可以促進學生的審美情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全面發展。為此,職業院校必須更加重視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改革和創新工作,通過不斷改革和創新,優化公共藝術教育課堂,課堂教學中樹立以人為本的創新理念,不斷讓學生融入教學中,真正從課堂教學中得到素質提升,保證課堂教學的時效性,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二、優化創新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重要性
(一)讓職業院校學生人格素養得以提升
通過藝術教育課程的教學,讓學生具有對藝術作品一定的分辨能力,學生內心情感更加豐富。總之,學生的人格素養,整體綜合能力通過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學習將得以提升。
(二)讓職業院校學生接觸多元化文化
職業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內容中,非常重視我國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教學,同時在我國文化知識的傳輸中,還融合了西方文化等。這樣通過多元化課程的融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接觸了更多的多元化文化,讓學生的內心更加充實。
(三)讓職業院校學生發展多種能力
職業院校的教育是在培養專業性人才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多方面能力,讓學生更加全面發展。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改革和創新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從而為學生多種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支持。
三、職業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建設的現狀
(一)重視程度不夠
近年來,我國新設了較多的職業院校,這些職業院校由于起步晚,對課程的設計還不夠完善,更加偏向于專業課程的教學,對公共藝術教育這樣的課程重視程度不夠。有些僅僅是開設了這門課程,但對課程建設和創新都存在嚴重的不足。
(二)教學目標過于局限
很多職業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學中設置的教學目標存在單一性,多重視知識的傳輸,而忽略了學生的參與及能力的提升。比如,將鑒賞藝術作品作為重點,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沒有更多地重視學生審美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單一學習目標下進行學習,制約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
(三)教學方法少、教學手段單一
現在很多的職業院校在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學中,還是采用教師講授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其教學手段也大多是采用知識的灌輸方式。方法少,手段單一嚴重制約了其課程建設及發展。為此,未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是職業院校改革和創新的重點。
(四)缺乏有效的教學評價
職業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學評價現在主要的方式就是考勤、作業、知識方面的考試。而這樣的評價方式顯然不能全面評價學生的整體能力,從而制約了學生公共藝術課程成果的提升。
四、職業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建設創新思路分析
(一)學校加強對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重視
學校在每年的課程設計中,必須重視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設置,通過設置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并對課程進行優化,能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為了更好地開設該課程,學校相關教師可以多去其他學校進行聽課學習,通過學習來促進本校的課程建設。
(二)優化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
在職業院校開設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屬于普通藝術教育體系設計,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評價能力,讓學生對藝術產生興趣,實現學生感性思想與理性思想的完美融合。所以其教學目標在注重知識教學的前提下,更多的要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豐富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
豐富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首先實現課程內容的分類設計。包括基礎理論課程、作品欣賞課程、技能實踐課程等。其次要加強綜合實踐課程的設計。例如,在綜合性文化史課程構建中,通過有效融合文學、美術、攝影、音樂等藝術課程與哲學、美學、社會學理論課程,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總體認知能力。另外,要構建分層次的課程教學體系。比如,定期舉辦藝術類的專題講座等。
(四)多樣化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多樣化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意義重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授課應是輔助環境,課堂中可增設更多的學生參與環境,豐富課堂內容,比如多藝術作品鑒賞、學生能力展現環節等。為此,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大大豐富了課堂內容,優化了課堂氛圍,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綜合素質也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五)多元化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評價模式
在多元化評價標準設計中,需要注意對學生藝術知識以及藝術技能掌握程度的評價,認識到學生的情感態度、審美能力以及創造精神,實現動態化教學評價模式的構建。教學管理者也需要拓寬思路,實現教育評價方法的穩定創新,從而保證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評價的多元化發展。
五、總結
總之,創新職業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對提升教學質量,注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意義重大。在課程建設中,必須不斷地創新,從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評價多元化、教學內容豐富多方面進行構想,以此在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趙以保.論多元化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創新[J].美與時代(上),2018(1).
[2]呂博.陜西地方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黃河之聲,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