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禹貴
[摘 要] 中職化學課教育教學要進行必要的化學知識、化學理論的教學,還要通過化學實驗的教學,強化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就要求化學課堂的教育教學必須挖潛社會責任的要素,從建設富強祖國復興中國夢的責任、構建綠色和和諧社會、未來崗位的擔當等角度,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關 鍵 詞] 職業教育;化學;社會責任感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269-01
按照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中等職業教育化學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核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化學知識貼近實際,讓學生關注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目前一些榮辱觀的扭曲、生活環境污染和各種假冒偽劣產品等問題頻繁在媒體上曝光,使人們越來越關注社會責任的問題,亟須全面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擔當、有責任心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中職化學課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就是立足于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科學素養。把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練就本領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把實現職業崗位的安全視為承擔的責任,把投身公益、綠色環保、節能減排作為社會責任的具體措施,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融入職業理想、崗位擔當、社會奉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一、通過化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聯,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責任感
責任決定了個人事業發展的潛力,責任是一種使命、一種擔當,只有責任感強的人,才能使我們的社會保持正常健康的運作,每個人、每個企業、每個民族、每個國家包括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依賴于責任,都需要責任來推動。在化學的教學中感受化學與人類發展的聯系,如礦物質提煉出各種各樣的金屬,使我們有了飛機、火車和輪船;從石油中分餾和煤的干餾中得到數以萬計的化工原料,使我們有了各式各樣的塑料、纖維和橡膠。化學家們每年創造出很多新物質給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支撐。這樣通過化學史、材料史、理論發展史,彰顯古代化學的成就以及化學家的奮斗歷史,培養熱愛化學的情感,激發為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使命感。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關注環境保護、能源開發和利用等熱點問題,提高科學素養和職業理想。如有針對性地設計保護環境方面的化石燃料脫硫脫硝技術,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加強生活污水的除磷處理,遏制水體的富氧化,通過解答增強學習科學為人類造福的使命。
二、通過我國化學家的成就,培養合作及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實現復興中國夢的責任感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在化學上有過輝煌的成就,取得不計其數的化學成就,對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距今約3600年前的商代制造出了青銅器;2600年前就冶煉出鋼,近代的發明聯合制堿的侯德榜先生及發現化學固氮的盧嘉錫先生,為世界化學史發展樹立的典型,這些事跡在化學教學的滲透,無疑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激發學生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建功立業,形成學生為實現偉大祖國復興中國夢的責任感。
三、通過化學教育教學增強學生安全素養的培養,讓學生有職業崗位的責任擔當
中職生學習基礎較差,學生對化學實驗好奇,但是對化學實驗的操作細節把握不好,甚至出現手抓藥品、不適當的存貯、操作不規范等,容易造成安全問題。這就要求強化化學品的安全知識教育內容,能夠識別易燃易爆易腐蝕等藥品;掌握危險化學品存放及使用注意事項,如白磷應存放在水中;學會危險化學品造成的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辦法,如火災的處理、銘記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注意事項,比如制取氯氣等有毒氣體要防止泄露和尾氣的處理方法。中等職業學校主要培養服務生產一線的技能型人才,而各行業、各崗位對安全的要求有共性,也有較大差異。對化工行業風險較大的專業,要積極開展案例教學,全方位促進安全習慣的養成,養成讓學生受益終身的習慣。
四、通過具體教學內容讓學生有綠色化學意識,為綠色和諧社會的建立承擔社會責任
貫穿落實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在中職化學的教育教學中,就應該滲透在綠色化學上,在課堂的教授過程中,讓學生明白綠色化學就是從根本上消除污染,徹底防止污染產生的科學,既要體現原料的綠色化、化學反應的綠色化,也要體現產物的綠色化,如在設計學生的練習題時滲透其中。如設計這樣的題目: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環境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礦物質的脫硫脫硝可以減少SO2、NO2的排放。B.2017年11月5日發射北斗三號全球導航衛星計算機的芯片材料是高純度的二氧化硅。C.為防止月餅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變質,常在包裝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膠。D.2M+N=2P+2Q 2P+M=Q(M、N為原料,Q為期望的產品)不符合綠色化學的理念。通過問題的解析和實驗教學讓學生有綠色環保意識,勇于承擔維護大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責任。